2017年,台湾学者余光中、王德威等发起联署,抗议蔡当局削减国文科中文言文的篇幅。借此机会,一起来学习余光中先生这篇关于中文的名篇。
qIZ+%ZOu #,#_" 先看两个例句:
u;q
Q/Ftb B46:LQ9[ 1. 曾经在1896年营救过蒙难伦敦的孙中山先生的康德黎先生的儿子肯尼斯·康德黎就是其中的一位。
e` 4mrBtz| aH6j,R% 2. 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
arm_SyL0 kC.dJ2^j+ 这就是典型的欧化句式。
?_gvI %>*?uO`z[ QPf\lN/$4d 什么是欧化句式
_;PQt" ] !}*vM@)1 1-p#}VX 欧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汉语中吸收西方文法的现象。
SSF:PTeG> t08U9`w MM32\}Y6 :5~Dca_iU4 欧化中文、西化中文或英式中文,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言表达影响的中文,一般带贬义。其中,英文所造成的影响最为深刻。欧化中文除了缺乏传统中文的特色,也可能因为用词繁琐生硬,导致阅读及理解上的障碍。
1/
9*c *w N9/k`ZGC
F7=9> , vX }iA|`# 特点:句子结构繁复、修饰成分多、语句倒装、被动式、结构助词和各类从句的大量使用等。
^
`
yhN @sn:%/x _ "Y+VNS 欧化中文是怎么来的
i\IpS@/{-v yT/rH- j;5 7-B|B{] 简单来说,欧化中文源自新文化运动,尤其受一些著名人物推动的影响。
rB+ ( epnZGz,A mHMsK}=~ DIGw4g4Kt 首先,我们先来看白话文(现代汉语)的来源:
6Mc&=}bV k5\V:P=# 其一,脱胎于文言,还经历过清末和民国初年半文半白的过程;
t[!,puZc# M#^q
<K % 其二,来自口语的明清话本小说和民间说唱,即所谓的俗文学;
k$%{w\?Jf #eKKH]J/ 其三,则是“五四”时期以来受西方影响的文化人的创造,而现今使用的现代汉语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归功于“五四”以来好几代作家的努力。
a^&"gGg e2=}qE7 jF;<9-m& jj&G[-"bv 然后,我们就知道了欧化中文就是受白话文第三条来源的影响。
*I?-A(e -"xAeI1+ ^IiA(?8 %@:>hQ2; 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鲁迅说:“欧化文法的侵入中国白话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
X40
gJV< `S((F|Ty=; l)$mpMgAD [Z/P[370 针对上述问题,余光中先生在《明报月刊》(1987年10月号)上发表《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一文。下面为文章节选,百度搜索题目可以查看全文。
h's[)
t xCL)<8[R,} =M
8Mt/P 《怎样改进英式中文?
b$Hbo;_ ——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
i}LQ}35@ qE2<vjRg &k) +]r 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3)VO{C
j! -aJ(-Np$f 49E|
f
^q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全非。
{
@KLN< ruagJS)+ kVtP~ &H# l* 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或者可说,带坏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缓慢而适度的西化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趋势,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长补短。但是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
~W>{Dd(J_ ~*EipxhstJ a)2l9 D7pQWlN\ Y_*KAr'{P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6T4"m 'dwsm7Xd
;
]%fFcy 9*iVv)jd 1N _"Mm{ 一
[
uqr Q']'KU. E7h@c>IK 当代的中文也已呈现这种病态,喜欢把简单明了的动词分解成“万能动词+抽象名词”的片词。目前最流行的万能动词,是“作出”和“进行”,恶势力之大,几乎要吃掉一半的正规动词。请看下面的例子:
7V=deYt_p tz65Tn_M 1.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lg-`zV3
(1S9+H>g 2.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
>;G_o="X L`M{bRl+1 3.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bYh`Uy ui8$ F
"I* 4. 心理学家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
;Uch C,;<SV2# 不管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样的语法都是日渐西化的现象,因为中文原有的动词都分解成上述的繁琐词组了。前面的四句话本来可以分别说成:
>7a
ENKOg: fPN/Mxu 1.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贡献很大。
r|Uz? G{.=27 2.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反应十分热烈。
7oLl RU <2j$P Y9 3.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详加研究。
KX x+J}n 8
u[.s`^ 4. 心理学家用老鼠来做试验。(或:心理学家用老鼠试验。)
b7xOm"X,N mn1!A`$ t`&mszd~T 二
s7E %Et si%V63 ^lN `&a8Wv 在英文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
aU +uPP m?Jnb\0 =WCE "X 同样地,一长串同类词在中文里,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例如“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礼乐射御书数”“柴米油盐酱醋茶”皆是。中国人绝不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谁要这么说,一定会惹笑。同理,中文只说“思前想后”“说古道今”。
z1RHdu0;z )e[q%%ks unYPvrd oVuIHb0w 可是近来and的意识已经潜入中文,到处作怪。例如: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的发展道路,台北显然比北京起步更早及迈步更快,致在政经体制改革的观念、行动、范围及对象,更为深广更具实质……
5Mxl({oI] cJT_Qfxx % \v k!qOE\%B “及”字破坏了中文生态,因为中文没有这种用法。此地一定要用连接词的话,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
5Q}HLjG8Z !b K;/) 4cm~oZ 三
:'t"kS \py&v5J)s! qYqd -R 介词在英文里的用途远比中文里重要,简直成了英文的润滑剂。英文的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往往变成了及物动词,例如look after, take in皆是。
9%k4Ic%P !
,]Fx kVWrZ>McK 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phrase) 又可当作形容词或助词使用,例如a friend in need, said it inearnest。所以英文简直离不了介词。
'#K~hep ZnbpIJ8cV JKYtBXOl 中文则不尽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两个词组不用一个介词,换了英文,非用不可。
M9Z9s11{H pOy(XUV9O S-6i5H"B& ?fU{?nI}>p “欢迎王教授今天来到我们的中间,在有关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上,为我们作一次学术性的演讲。”这样不中不西的开场白,到处可以听见。
bMqS:+ |Qpo[E}a 2Sy:wt D_f:D^ “有关”“关于”之类,大概是用得最滥的介词了。“有关文革的种种,令人不能置信”“今天我们讨论有关台湾交通的问题”“关于他的申请,你看过了没有?”在这些句子里,“有关”“关于”完全多余。
K=sk1<>)m @uxg;dyI~ Exi#@- >hnhV6s
s “关于”有几个表兄弟,最出风的是“由于”。这字眼在当代中文里,往往用得不妥:
O> wGJ. 5*"WS $
1. 由于秦末天下大乱,(所以) 群雄四起。
) \
cnz R8% u9o 2.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向窗内看了一眼。
y(Pv1=e Sr6iQxE 3. 由于他的家境贫穷,使得他只好休学。
\>/AF<2" _}`y3"CD7 {yBd{x<>/ 英文在形式上重逻辑,喜欢交代事物的因果关系。中文则不尽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其中当然有因果关系,但是中文只用上下文作不言之喻。
g[{rX4~| usugjx^p CwEb ? 四
y
K2>ou
sYTToanA$? 78mJ3
/?rC 英文的副词形式对中文为害尚不显著,但也已经开始了。例如这样的句子:
^> d"D Zg])uM]\2i 1. 他苦心孤诣地想出一套好办法来。
3v~}hV/RUy dI,H
:g 2.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天。
G~lnX^46" a'G[!" 3. 大家苦中作乐地竟然大唱其民歌。
[/cJc%{N ]%5gPfv[T K!88 Nox( “苦”字开头的三句成语,本来都是动词,套上副词语尾的“地”就降为副词了。这么一来,文章仍然清楚,文法上却主客分明,太讲从属的关系,有点呆板。若把“地”一律删去,代以逗点,不但可以摆脱这主客的关系,语气也会灵活一些。
WdrMp B8-Y)u1G j]9,yi 有时这样的西化副词词组太长,例如“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还是去赴了约”,就更应把“地”删掉,代之以逗点,使句法松松筋骨。
Bm^8"SSN P_N},Xry .w~L0( 1 rmN) 目前最滥的副词是“成功地”。有一次我不该为入学试出了这么一个作文题目:《国父诞辰的感想》,结果十个考生里至少有六个都说:“国父孙中山先生成功地推翻了满清。”这副词“成功地”在此毫无意义,因为既然推而翻之,就是成功了,何待重复。同理,“成功地发明了相对论”“成功地泳渡了直布罗陀海峡”也都是饶舌之说。天下万事,凡做到的都要加上“成功地”,岂不累人?
sMw"C~XL p_sqw~)^% .O4=[wE!U 五
`? f sU TsRbIq[
R<>
uCF0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在白话文里,这“的”字成了形容词除不掉的尾巴,至少会出现在这些场合:
YH[HJ#:7r wlX
K2D 1. 好的,好的,我就来。是的,没问题。
`\-mqe apm,$Vvjy 2. 快来看这壮丽的落日!
6;\Tps;A ) nnv{hN 3. 你的笔干了,先用我的笔吧。
}Tk*?tYt @v\jL+B+m 4. 也像西湖的有里外湖一样,丽芒分为大湖小湖两部分。
"8yDqm Ef6LBNWY. 5. 他当然是别有用心的。你不去是对的。
hniTMO dC}4
Er #mv~1tL 目前的形容词又有了新的花样,那便是用学术面貌的抽象名词来打扮。再举数例为证:
QtqE&j
2Y9@[ 1. 这是难度很高的技巧。
SL%
Ec%9Y h6gtO$A|p= 2. 他不愧为热情型的人。
}Mh`j$ *7/MeE6)i 3. 太专业性的字眼恐怕查不到吧。
M#]URS2h<O [
%7oq;^J 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例如,一般人会不假思索说成“我见到一个长得像你兄弟的男人。”却很少人会说“我见到一个男人,长得像你兄弟。”
) ]]PhGX~ cNRe > P?U}@U~9 六
R
u`7Xd. oO,"B8a jowR!rqf 中文的动词既然不便西化,一般人最多也只能写出“我们将要开始比赛了”之类的句子,问题并不严重。动词西化的危机另有两端:一是单纯动词分解为“弱动词+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前文已经说过。不说“一架客机失事,死了九十八人”,却说“一架客机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实在是迂回作态。
&
Mf nH P0szY"} QcDtZg\ }2_i<4,L 另一端是采用被动词语气。凡是及物动词,莫不发于施者而及于受者。所以用及物动词叙述一件事,不出下列三种方式:
y
+c 3# ![@\p5-e 1.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FkIT/H NY~y:*:Q 2. 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了。
"/U~j4O ,`l8KRd 3. 新大陆被发现了。
bMF`KRP2 9RN! <`H 目前西化的趋势,是在原来可以用主动语气的场合改用被动语气。请看下列例句:
qgLj^{ N u9+b"Wr 1. 我不会被你这句话吓倒。
7tz#R:
N]@e7P'9F 2. 他被怀疑偷东西。
'WQ<|(:{ v/DWy(CC 3. 他这意见不被人们接受。
5-X(K 'Q #kDJ>r |&- 4. 他被升为营长。
~Aq$GH
4 <)9E .h 5. 他不被准许入学。
<q#/z&F! ?f[U8S} 这些话都失之生硬,违反了中文的生态。其实,我们尽可还原为主动语气如下:
O0#9D'{ ~f>km|Q{u 1. 你这句话吓不倒我。
G-Ju`.
(
&Z`P 2. 他有偷东西的嫌疑。
-7l)mk Z vO,1B 3. 他这意见大家都不接受。
3sq(FsT J#& C&S 2 4. 他升为营长。
'@+a]kCMev d#G H4+C 5. 他未获准入学。
o8lwwM* 0xg6 e!~x-P5M` 中文的西化有重有轻,有暗有明,但其范围愈益扩大,其现象愈益昭彰,颇有加速之势。以上仅就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西化之病稍加分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知所防范。
@#5PPXp u~a@:D/F{G VN9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