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湾学者余光中、王德威等发起联署,抗议蔡当局削减国文科中文言文的篇幅。借此机会,一起来学习余光中先生这篇关于中文的名篇。
8bOT*^b$H >zmzK{A= 先看两个例句:
yU7I;]YP sx5r(0Z 1. 曾经在1896年营救过蒙难伦敦的孙中山先生的康德黎先生的儿子肯尼斯·康德黎就是其中的一位。
SY1GR n 0^#DNq*NQ 2. 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
:<GfET Is >vujZw_0> 这就是典型的欧化句式。
jK3\K/ob( /\J|Uj *vnXlV4L 什么是欧化句式
xmr|'}Pt[ p)3nyN=|_ :c7CiP 欧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汉语中吸收西方文法的现象。
i
a4k :\ ntGq"
o })[($$f/ ]1sNmi$T 欧化中文、西化中文或英式中文,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言表达影响的中文,一般带贬义。其中,英文所造成的影响最为深刻。欧化中文除了缺乏传统中文的特色,也可能因为用词繁琐生硬,导致阅读及理解上的障碍。
DZs^ 2Zc i8~$o:&HT \H4U8)l ~HmxEk9 特点:句子结构繁复、修饰成分多、语句倒装、被动式、结构助词和各类从句的大量使用等。
73
V"s }Hy ~i PZ,z15PG] 欧化中文是怎么来的
>uy%-aXiVa P`TIaP9%E 8!zbF<W9 简单来说,欧化中文源自新文化运动,尤其受一些著名人物推动的影响。
mp\%M
1<
c+2%rh1 %idk@~H Cg S&?7K-F>_o 首先,我们先来看白话文(现代汉语)的来源:
i:Y\`J i- lKdpv 其一,脱胎于文言,还经历过清末和民国初年半文半白的过程;
B:9.e?t (}gcY 其二,来自口语的明清话本小说和民间说唱,即所谓的俗文学;
M"U OgS vM4<d> 其三,则是“五四”时期以来受西方影响的文化人的创造,而现今使用的现代汉语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归功于“五四”以来好几代作家的努力。
_k2w(ew? >85zQ
1aL ?QpNjsF S~3\3qt$ 然后,我们就知道了欧化中文就是受白话文第三条来源的影响。
mqFq_UX/T ;&f1vi4 1R*=.i%W 6D/ '` 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鲁迅说:“欧化文法的侵入中国白话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
Hk;-5A|9 q`Q}yE>9 Y~qb;N\ E4HU 'y~ 针对上述问题,余光中先生在《明报月刊》(1987年10月号)上发表《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一文。下面为文章节选,百度搜索题目可以查看全文。
&q>zR6jne |LmSWy*7 ^8K/xo- 《怎样改进英式中文?
H+l,)Se ——论中文的常态和变态》
B?6QMC; iiNSDc ]ii+S"U3 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u) *Kws WRpyr }9&9G%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全非。
8eyl,W=dn JNo8>aFOb 9B/1*+ M Mqv
[XHfB 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或者可说,带坏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缓慢而适度的西化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趋势,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长补短。但是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
_x % 1 F *Km7U-BG yA;W/I4 YV([2 8;n_TMb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6E^~n &88oB6$D^q ?+`xe{k \dkOK`)b D7Zm2Kj 一
Z8&'f, CAgaEJhX3 0=![fjm
当代的中文也已呈现这种病态,喜欢把简单明了的动词分解成“万能动词+抽象名词”的片词。目前最流行的万能动词,是“作出”和“进行”,恶势力之大,几乎要吃掉一半的正规动词。请看下面的例子:
8MZ$T3IM ~<r
i97) 1.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g}Qx`65: 4~|<`vqN 2.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
x-
_vl
9P) cm@;* 3.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Vb)zZ^va+ : F9|&q-W, 4. 心理学家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
6 bO;& !'W- 6f 不管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样的语法都是日渐西化的现象,因为中文原有的动词都分解成上述的繁琐词组了。前面的四句话本来可以分别说成:
jv&+<j`r ~&g a1r2v? 1.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贡献很大。
urZ8j?}c q#[`KOPV 2.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反应十分热烈。
PC/!9s0W )Yj%# 3.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详加研究。
EUcKN1
+m/,,+4 4. 心理学家用老鼠来做试验。(或:心理学家用老鼠试验。)
2 ZG@!Y| <Ar$v'W=F{ +)/Uu3"= 二
!B^K[2`)N 1"]P`SY$r wahZK~,EaY 在英文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
YQVcECj
K=\&+at1 Ijedo/ 同样地,一长串同类词在中文里,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例如“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礼乐射御书数”“柴米油盐酱醋茶”皆是。中国人绝不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谁要这么说,一定会惹笑。同理,中文只说“思前想后”“说古道今”。
8^ #mvHah j_Nm87i] n1J]p#nCa. `X8@/wf# 可是近来and的意识已经潜入中文,到处作怪。例如: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自由化的发展道路,台北显然比北京起步更早及迈步更快,致在政经体制改革的观念、行动、范围及对象,更为深广更具实质……
f
RHKQ(a# hh"-w3+ qrBZvJU IXq(jhm8bL “及”字破坏了中文生态,因为中文没有这种用法。此地一定要用连接词的话,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
CqoG.1jJS G{lcYP
O N|d
D! 三
_>_j\b @ 4UxRp6+ QLr9dnA 介词在英文里的用途远比中文里重要,简直成了英文的润滑剂。英文的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往往变成了及物动词,例如look after, take in皆是。
[Z<Z;=t |NMO__l@ [1(FgyE 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phrase) 又可当作形容词或助词使用,例如a friend in need, said it inearnest。所以英文简直离不了介词。
w^;DG o`? zF+M0 sb.J
bE8
中文则不尽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两个词组不用一个介词,换了英文,非用不可。
Eipp~GD vsMmCd)7U (^: p 2@Lbfo A “欢迎王教授今天来到我们的中间,在有关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上,为我们作一次学术性的演讲。”这样不中不西的开场白,到处可以听见。
o"q+,"QL S`=WF^ K&_Uk548 k<Sl1vK “有关”“关于”之类,大概是用得最滥的介词了。“有关文革的种种,令人不能置信”“今天我们讨论有关台湾交通的问题”“关于他的申请,你看过了没有?”在这些句子里,“有关”“关于”完全多余。
xJhU<q~
? `;%Z N
.+.j*>q>u {j
SmoA “关于”有几个表兄弟,最出风的是“由于”。这字眼在当代中文里,往往用得不妥:
^jyD# R7_VXvm>z 1. 由于秦末天下大乱,(所以) 群雄四起。
D>
#l -{d S# we3 2.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向窗内看了一眼。
aC^$*qN-) ~5OL6Bi-q 3. 由于他的家境贫穷,使得他只好休学。
Yp
mYxd^ HW 6.O|3
$c9k*3{<+A 英文在形式上重逻辑,喜欢交代事物的因果关系。中文则不尽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其中当然有因果关系,但是中文只用上下文作不言之喻。
Tlsa%pn A
Y9
9!p mP^SS
Je 四
Pe ~c
1ThqqB Y83GKh,* 英文的副词形式对中文为害尚不显著,但也已经开始了。例如这样的句子:
i
HBB,x qVgd(?hJ# 1. 他苦心孤诣地想出一套好办法来。
h @/;`E[ 2qU&l|> 2.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天。
s~L</Xvo
S4A q' 3. 大家苦中作乐地竟然大唱其民歌。
Qc"'8kt D"l+iVbBP 8q
^o.+9 “苦”字开头的三句成语,本来都是动词,套上副词语尾的“地”就降为副词了。这么一来,文章仍然清楚,文法上却主客分明,太讲从属的关系,有点呆板。若把“地”一律删去,代以逗点,不但可以摆脱这主客的关系,语气也会灵活一些。
g>j| ]6 SF<Vds}A2 f =s&n} 有时这样的西化副词词组太长,例如“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还是去赴了约”,就更应把“地”删掉,代之以逗点,使句法松松筋骨。
Mr3
-q MC!ZX)mF UY>v"M
9
[Y-M 目前最滥的副词是“成功地”。有一次我不该为入学试出了这么一个作文题目:《国父诞辰的感想》,结果十个考生里至少有六个都说:“国父孙中山先生成功地推翻了满清。”这副词“成功地”在此毫无意义,因为既然推而翻之,就是成功了,何待重复。同理,“成功地发明了相对论”“成功地泳渡了直布罗陀海峡”也都是饶舌之说。天下万事,凡做到的都要加上“成功地”,岂不累人?
C"eXs#A QMp rv*i 0b-?
q&*_ 五
p]&j;H. wij,N(,H <+U|dX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在白话文里,这“的”字成了形容词除不掉的尾巴,至少会出现在这些场合:
_D;@v?n6!O *@S@x{{s 1. 好的,好的,我就来。是的,没问题。
^vni&sJ }DjYGMrTB 2. 快来看这壮丽的落日!
0^l%j 8
/ WlVl[/qt 3. 你的笔干了,先用我的笔吧。
pGGmA;TC1 *yaw$oB 4. 也像西湖的有里外湖一样,丽芒分为大湖小湖两部分。
*3+-W ,/2LY4` 5 5. 他当然是别有用心的。你不去是对的。
3S~(:#| dE(tFZx q{' ~+Nq 目前的形容词又有了新的花样,那便是用学术面貌的抽象名词来打扮。再举数例为证:
z@U}~TvP M\oVA=d\0 1. 这是难度很高的技巧。
?dq#e9 ?=On%bh 2. 他不愧为热情型的人。
4<S' _elX<o4 3. 太专业性的字眼恐怕查不到吧。
x\\7G^$<h >lzA
]aM$c 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例如,一般人会不假思索说成“我见到一个长得像你兄弟的男人。”却很少人会说“我见到一个男人,长得像你兄弟。”
Akk
3 Qx :0~QRc-u \;9W.d1iU 六
1=)r@X/6d UT]?;o" -4 Ux,9& 中文的动词既然不便西化,一般人最多也只能写出“我们将要开始比赛了”之类的句子,问题并不严重。动词西化的危机另有两端:一是单纯动词分解为“弱动词+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前文已经说过。不说“一架客机失事,死了九十八人”,却说“一架客机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实在是迂回作态。
"Ij I'c `=)2<Ca;~@ r@}bDkx 9Sg<K)Mc 另一端是采用被动词语气。凡是及物动词,莫不发于施者而及于受者。所以用及物动词叙述一件事,不出下列三种方式:
>hsuAU.UOR [~mGsXV 1.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F jrINxL7^ AR&:Q4r| 2. 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了。
:nJgwp()@ ?vtX"Fdz 3. 新大陆被发现了。
w=_Jc8/. 4
J^Q]-Z 目前西化的趋势,是在原来可以用主动语气的场合改用被动语气。请看下列例句:
k4\UK#ODe w4};q%OBj 1. 我不会被你这句话吓倒。
d
F@)M +}kgQ^ 2. 他被怀疑偷东西。
k2^ a$k} #/-_1H 3. 他这意见不被人们接受。
`dkV
_ O0 2Aq~D@,9=: 4. 他被升为营长。
N/F$bv h0 |}TV^UJ 5. 他不被准许入学。
6[ga$nF? 2
W<n5o 这些话都失之生硬,违反了中文的生态。其实,我们尽可还原为主动语气如下:
<z)m%*lvU `C72sA{M. 1. 你这句话吓不倒我。
qRB7Ec_ z~oDWANP 2. 他有偷东西的嫌疑。
4gBp8*2 >)nS2bOE 3. 他这意见大家都不接受。
9<1F[SS<s9 TJ_=1Y@z 4. 他升为营长。
X`r*ob vT{ kL 5. 他未获准入学。
R)8s
</~ 6f(mg c0- ;VZ' 中文的西化有重有轻,有暗有明,但其范围愈益扩大,其现象愈益昭彰,颇有加速之势。以上仅就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西化之病稍加分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知所防范。
d IB }_L x~DLW1I MDa7 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