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1836阅读
  • 22回复

[溧阳文史]浪圩滩涂(1)[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楼主   发表于: 2025-04-24 22:2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编者按:前文《浪圩纪事》原作者和本文作者为同一人。他长期生活在浪圩村附近,并长期担任农村干部,非常熟悉浪圩村的情况。前文刊出后,受到很多受众关注。今天占用论坛宝地,再发他的一个中篇纪实文章,真实再现浪圩村村民几十百年来,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养活自己,发家致富的历史与现实。
浪圩滩涂(1)
LZa % x  
  如果说,龙溪河是浪圩人的母亲河,那么处于长荡湖西南角的浪圩滩涂一定可算是浪圩人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长荡湖这片滩涂的丰厚物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浪圩人。这里曾经苇叶潇潇,芳草萋萋,蓬蒿密密;各种水产鱼、虾、蟹、螺、蚬包括莲藕等远近闻名;黄雀獐鸡、野鸭成群结队;真可谓日出斗金,夜出斗银。浪圩滩丰富的物产,引得周围乡民纷纷下湖——捕捞水产,收割芦苇、柴草!也不免引起矛盾纠葛,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以致历史上纷争不断。 XfDX:b1p  
  浪圩村上至今保存一块高1.5米,宽约0.6米的石碑,碑名为《“浪圩芦滩”涉讼》,碑文依稀可辨,说的是:谢姓某某等村民与杨姓某某【隔壁杨庄村】等村民【为滩涂】发生斗殴,责令杨姓等村民“嗣后不准擅至芦苇樵芦,以免争端。倘若违约或寻滋生端,定控重办……并缴药资洋叁拾元。”碑尾还有一句“罚洋之以充本谕,奉公固此,乃法外施仁之意,兴谕!”日期为清光绪午戊六年(1880年)。 ZJvo9!DL|  
  由此可见,早在清朝时【也许更早】,芦滩就起争端了。知县秉公办案,从此定纷止争。浪圩滩涂,距浪圩老村东约一公里,方圆约两华里,面积约为1500亩,其中有河道、沟壑、以及广袤的滩涂。浪圩村数千村民除了拥有不多的田地外,千百年来还靠着浪圩滩涂捕捞割草、休养生息,繁衍子孙。 Q vJZkGX  
  到民国时,村上郑、谢、蒋、范四大家族就滩涂权属进行了内部分割。分割的标准,以圩田多少均摊,凡有田者便有滩涂,田多者多得,田少者少得,无田者不得,整个滩涂被分成108把镰刀【丈量工具】,每把镰刀为一份!由此可见,全村一半以上农户,对滩涂没有份【产权】,大家也一直相安无事,因为当年的社会制度是私有制,无田无产者也无势,更无话语权。 =|"= l1  
  解放后的1956年,本地成立了高级社,浪圩村全部农民都有份分得一块滩涂了,当时并无生产队组织。1958年《人民公社六十条》出台后,开始有了生产大队,生产队。当时的滩涂总面积定为1200亩,政府按1200亩滩涂完粮【缴纳税收】,十亩滩涂又抵作一亩圩田完粮。由大队与公社结算,大队再根据圩田的多少分摊到各生产队。1500亩滩涂(实际面积)全部连成一片,当芦苇长成一人多高,人一旦入内,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每年秋收秋种结束后,大队开始统一樵滩,大队按人一半、田一半把滩分给各生产队,各生产队组织农户樵滩,然后把收割上来的芦苇和柴草再分至各家各户,农户利用冬闲时节编织芦卜、芦帽、芦菲等编织物,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销往各地。芦苇产生的收入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副业收入。 Z vRxi&Z{?  
  浪圩的土地,浪圩的滩涂,说是浪圩村民的衣食父母一点不为过,浪圩人对土地和滩涂的感情,就好比对母亲般深厚。 7 OWsHlU  
  追根溯源,浪圩这块土地之所以人人有份,既不是清朝官府断案而使村民得来,也不是与邻村相争而得来,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使全体村民公平的享有这片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 M>wH`Q#  
  芦苇对农家来说,制成芦苇制品就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副业收入。记得有一年开学,有一位同学家没有钱交书费,大概也就一块多钱。他的妈妈来到学校,好生好气的喊了一声某老师:“伢的学费等我把芦卜卖掉就送来。”老师照常把新书、新本子发给学生。 +|0 t  
  别看芦苇不起眼,它的用处还不少,可以编织很多东西,芦帽,芦卜、芦席这些,在农家是不可或缺的,把这些制品卖出去,家中的油、盐、酱、醋、茶,小孩的书本、文具,甚至过年的新衣服都可以得以解决。 >: $"a  
公社化那个时候,每当冬天,整个村庄从头到尾,家家户户门口都能见到一堆芦,一堆草,风一吹,芦花满天飞舞,地上一片雪白,成了一道风景。孩子们最讨厌这些芦苇,因为整个冬季没得玩了,要在家里没完没了的搓绳子,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仍在,自有玩的法子,几个孩子一边搓绳一边还能比赛,几个孩子把稻草绑在小腿上,把绳子的一头扣在树上,两只小手非常熟练的搓起绳来,一边搓一边往前走,比谁快,但常常遭到大人的责备,一旦搓快了,这绳就容易断线,编织芦卜时,绳一断就影响织芦卜的速度了。还有的就是成天席地而坐,芦篾上下翻飞,大家没日没夜地编织芦帽。小孩子虽讨厌这些活儿,也没见哪一个不快乐,那个时候是没有家长去催孩子做作业的,孩子倒是巴望被家长赶去写作业,但那时没有作业可写。搓绳、编芦帽甚至放羊割草等等,就是孩子的作业。 _JA:.V^3gm  
  搓绳、割草会把稚嫩的小手变得粗糙,芦蔑会划破孩子的手指,映着鲜红的血来,顽强的小伙伴们从不当一回事,家长们见怪不怪,最多只送了三个字“当心点”。 !=y Q)l2  
  芦卜一条可卖一块多,一丈长、五尺宽,那年月,芦卜就是一种建筑材料,人们翻修房子都要在房顶上铺上芦卜,然后盖瓦。那时的街镇集市上都会看见一卷一卷的芦卜, @h9K  
  芦席,把芦割开,捶平,横一根、竖一根,再刹好边,一张芦席编成了。夏天,往地上一放,在树底下可以用来午睡,也有人家放在床上当席子用。而更多的芦席被运往城市外地,成为更重要的建筑材料……那时的供销社这种农产品敞开收购,销往全国各地,价钱是统一的,不像现在农户有农产品要自个去销售,价钱还不确定,有的甚至被贩子盘剥。 d>/Tu_ y  
  而芦帽却大有讲究了。供销社在收购芦帽时,50只芦帽一摞,在上面一只芦帽上写上“粗”、“中”、“细”,表示芦帽的等级及价钱,【上好的芦帽一顶可以卖到五角钱以上,便宜的也可卖到一角两角】。编芦帽也是个技术活,美观与否在每道工序上都不得马虎,有拣料、捶芦蔑,打片子,盘顶,整边等好几道工序,手巧的姑娘们能编得一种带花式的芦帽,有回字纹、也有方胜纹,没有花纹的就是横竖交错的,比较普通的,有花式的芦帽都是精挑细选,精心制作的,戴在头上,在阳光照耀下雪白光亮,回字形纹路一个套一个,简直像工艺品。这种精巧的芦帽一天是做不了几只的,因为一般人是编不出既有花式又美观精巧的芦帽的,这样的芦帽一般是有点讲究,有点品位,有点身份的人才戴得,有些赶时髦的青年男女也偶尔见着戴这种芦帽,他们戴着花式芦帽,常常吸引着路人的目光,看他们招摇过市的得意劲儿,让人羡慕不已。当时的乡干部们,上至党委书记,下至一般干部职工,人手一顶,戴精致芦帽的人也不是很多。戴什么品质的芦帽,在一段时期内,在每一个人的眼里,能看出这个人的份量、地位、身份,所以马虎不得,芦帽在这时再不是遮挡炎炎烈日的工具,也不是遮风挡雨的普通芦帽,而是一种装饰品,是制作精良,技艺超群的艺术品,人们赋予这普通芦帽以不同的内涵,足见当时的人们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又不失纯粹和高雅。 K[]K53Nk  
  普通芦帽不普通,乡干部下乡要戴,集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下乡支农要戴,人们走在路上要戴,刮风,下雨要戴,是夏天人们须臾不可离身的物品,亲见乡党委书记下乡工作时摘下芦帽,一边扇起风来,一边和田间劳作的老百姓谈笑风生。党委书记一脸真诚的微笑,看不出对农民的不屑,老百姓也看不出对书记的敬畏和谄媚。干群关系十分融洽,是当今社会不多见的。 v^TkDf(Oz  
  芦帽与其说是农民补贴家用副业产品,不如说是当时农村的一种文化,一种馈赠亲友的礼品。 7D9]R#-K  
  芦苇与其说是用来编织芦帽的材料,不如说是上天对生长在湖边农家的一种馈赠,它从根到梢皆有用处,芦叶可以包裹清香无比的粽子,芦花还能编织出一种芦花鞋,是人们冬天爱不释手的保暖鞋。 kV+ R5R  
  芦苇长在荒滩上,不用施肥,不用人去管理。今年割了,明年又自动长出来,它的根可以扎下很深。如果把芦苇连根挖掉,到明年又照样长出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明朝解缙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那是有前提的,叫墙上芦苇。而长在长荡湖滩涂上的芦苇,看似柔弱,却坚韧顽强,虽身处荒滩却也能登堂入室,貌似卑贱却昂首挺立,从不向大自然和人类索取什么,却能割而复生,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它高丈余,只有手指粗细,狂风可以吹之,却不能折之;有时会弯一下腰,却从不低头;洪水可以淹没它,每当洪水淹没浸泡过后,照样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站成排、连成片,一根紧挨一根,万众一心,任凭狂风巨浪,我自岿然不动。 >jKjh!`)!e  
  人们惊叹于芦苇的坚韧不屈和顽强精神,也惊叹于芦苇不求索取、甘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芦苇的这种品格难道不正是浪圩人顽强和奉献精神写照吗? 1mix+.d  
  芦苇顽强坚韧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正象溧阳知县潘大复等历朝历代一大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的体现么? #D0 ~{H  
  我们因浪圩滩盛产芦苇而庆幸,我们更因浪圩人民具有芦苇的这些品格而骄傲。 `O  n(v  
(未完待续) R>HY:-2  
}1@E"6kF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6 条评分 金币 +26
溧阳浅影 金币 +1 昨天 21:3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为爱护航ax: 金币 +1 昨天 19:5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hb0160 金币 +1 昨天 15:2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舟 金币 +1 昨天 09:5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昨天 09:5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老电影人 金币 +1 昨天 09:4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_→圣人 金币 +1 昨天 08:5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②哥 金币 +1 昨天 08:5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健身人 金币 +1 昨天 08:4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13407598657 金币 +1 昨天 08:3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5-04-24 22:21:40)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09:0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从小生活在长荡湖边,有采芦叶、编织过各种芦苇产品的我,顶一记! P5P<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人生如花 金币 +1 昨天 22:2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09:1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能看出芦苇荡在哪里吗? QoWR@u6a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天目深瞳 金币 +1 昨天 09:5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老电影人 金币 +1 昨天 09:4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331
金币
22169
威望
32
贡献值
14712
银元
14680
注册时间2017-01-0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09:5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哇!图片太美了,只有从小生活在浪圩村的人,才会写出这种细腻的有感情的文章。 P=Puaz5&{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溧阳、老张 金币 +1 昨天 19:0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331
金币
22169
威望
32
贡献值
14712
银元
14680
注册时间2017-01-07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0:0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芦苇,就是浪圩的特产,就和竹制品一样,芦苇做成的用品,也是很有生活美感的,芦苇凉帽就曾经是溧阳农民的标志。 lz}llLb1  
我的大姨小小年纪嫁到浪圩古村,从小就是做芦苇凉帽,背弯得像大虾子,97岁,无疾而终。我总是想起美丽的浪圩村,温和慢脾气的大姨。 p {?}g'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191
金币
15981
威望
397
贡献值
7953
银元
7556
注册时间2014-05-29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0:4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6的飞起 )tvc/)&A}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191
金币
15981
威望
397
贡献值
7953
银元
7556
注册时间2014-05-29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0:4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楼主笔耕不辍,值得点赞。 5B_-nYJDt  
点赞以后再欣赏美文。 X+fu hc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人生如花 金币 +1 昨天 22:2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1:1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4楼天目深瞳于2025-04-25 10:02发表的  : h+ `J=a|\  
芦苇,就是浪圩的特产,就和竹制品一样,芦苇做成的用品,也是很有生活美感的,芦苇凉帽就曾经是溧阳农民的标志。 3 LZL!^ 5N  
我的大姨小小年纪嫁到浪圩古村,从小就是做芦苇凉帽,背弯得像大虾子,97岁,无疾而终。我总是想起美丽的浪圩村,温和慢脾气的大姨。 7=9A_4G!  
&z{dr ~  
谢谢大姐关注!我从小就是芦苇的粉丝,一直到上大学都没有离开芦苇和芦苇产品。 *RUd!]bh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1:1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6楼溧城某甲于2025-04-25 10:45发表的  : B #V 4  
楼主笔耕不辍,值得点赞。 <xh'@592  
点赞以后再欣赏美文。 v.8S V]  
`a1R "A  
代表原作者,谢谢兄弟您的鼓励! vEee/+1?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503
金币
3226
威望
19
贡献值
2240
银元
2231
注册时间2012-03-19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1:1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冬天,生产队会组织社员到长荡湖边人去割属于每个生产队的那一块芦苇,水泥船穿过浪圩村南北向的龙溪河,把芦苇运到各自的生产队,然后再分给社员。每家每户开始搓草绳,编芦簸织,有人统一收购。用芦花、稻草可以编织成蒲鞋,冬天穿上它保暖。 Cot\i\]jv  
n[w,x;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1:5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9楼LY的人于2025-04-25 11:18发表的  : J#Eh x |  
冬天,生产队会组织社员到长荡湖边人去割属于每个生产队的那一块芦苇,水泥船穿过浪圩村南北向的龙溪河,把芦苇运到各自的生产队,然后再分给社员。每家每户开始搓草绳,编芦簸织,有人统一收购。用芦花、稻草可以编织成蒲鞋,冬天穿上它保暖。 Y_YIJ@  
<%JO 3E  
Nn7@+g)  
我外公是芦苇产品的编织高手。芦花蒲鞋里放些棉絮、鸡鸭鹅的绒毛,特别暖和;加之双层的鞋底。我小时候的冬天,最爱这种芦花鞋。 8t \>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583
金币
1104
威望
20
贡献值
616
银元
596
注册时间2022-06-03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2:4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捏黄雀,挖黄鳝。耙虾米。哈哈 u9~J1s<e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583
金币
1104
威望
20
贡献值
616
银元
596
注册时间2022-06-03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2:5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浪圩村上至今保存一块高1.5米,宽约0.6米的石碑,碑名为《“浪圩芦滩”涉讼》。这块碑在什么地方?有时间去看看。 ryLNMh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溧城某甲 金币 +1 昨天 14:4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3:2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11楼??不通于2025-04-25 12:49发表的  : c)fp;^  
捏黄雀,挖黄鳝。耙虾米。哈哈 Khd,|pM  
74Wg@! P  
    长荡湖捏黄雀,参见陆建忠老师散文集《兰心梅骨》。耙虾米,应该为耙草虾。长荡湖有两年草虾、螃蟹泛滥,我自己正好每次都赶上。一个晚上,技术差、运气不好的也能满载而归。挖黄鳝,有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黄鳝缸(一种小而深得泥坑)为何物,但只要懂行的人,都会在这种小泥坑,挖到几条甚至更多的黄鳝。 N,$o' \l  
   实际长荡湖汛期的鱼、虾等水产,可谓“取之不尽”! ?M(Wx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昨天 17:3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191
金币
15981
威望
397
贡献值
7953
银元
7556
注册时间2014-05-29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4:4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这石碑很有意思,可惜不大。@12楼 :  你的网名有个性,敏感词,不能回复。 3vD,hL`&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昨天 21:4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025
金币
2202
威望
11
贡献值
474
银元
462
注册时间2012-01-08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5:4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我小时候在浪圩芦苇荡里一夜用竹罩可以罩到一百多斤的大青鱼大鲫鱼,一夜用网抄可以抄到几十斤小子虾,带回家晒干或者做虾酱!那时夏天放署假总归天天在长荡湖里摸鱼摸螃蟹。怀念年幼时我们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zSCPp6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人生如花 金币 +1 昨天 22:2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昨天 17:3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7:4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北门外有俗话说,杨庄人的拳头、浪圩人的笔头。也许讲的就是这两个村历史上,为滩涂纠纷产生的斗争经历与经验总结。 (B#|3o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331
金币
22169
威望
32
贡献值
14712
银元
14680
注册时间2017-01-07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7:4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看了评论跟帖,展示了浪圩滩涂就是米粮仓。 .`].\Zykf  
回到现实,我们这里是长江中下游,每年有黄梅季节,要发黄梅水,到时候有发水鱼可捉可卖。这二十年来,黄梅季节的雨水越来越少,都没有了黄梅的概念了,更加没有了发水鱼了。 [K- s\  
这种生态气候的变化,与三峡工程有没有关系呢?今年是天气干旱,但是以往呢?黄梅天也潮湿的,再也没有了发水鱼这回事了。老建筑老街道消失了,连气候物产都变化消失了。 XU7bWafy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19:5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所谓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就在于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eGil`:JY"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169
金币
252
威望
1
贡献值
171
银元
170
注册时间2019-12-11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20:3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联通
引用
引用楼主绿树掩窗斋主人于2025-04-25 17:45发表的  :溧阳北门外有俗话说,杨庄人的拳头、浪圩人的笔头。也许讲的就是这两个村历史上,为滩涂纠纷产生的斗争经历与经验总结。 (2025-04-25 17:45)  f/ZE_MN2  
KX`,7-  
应该是史家的笔头,杨家的拳头。因为史家出文人,打官司状子写的好,听上辈人说打官司赢面多。而杨庄村没有滩涂份额,但也想去弄点芦柴,就起冲突打架,有一年把史家人都打死了,是用锄头把灌注石灰散向对方,使其蒙眼而丧失战斗力。 e j9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茅尖花红 金币 +1 8小时前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2383
精华
42
金币
138727
威望
8044
贡献值
38784
银元
30383
注册时间2012-01-01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21:1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3楼天目深瞳于2025-04-25 09:55发表的  : B.?yHaMI[  
哇!图片太美了,只有从小生活在浪圩村的人,才会写出这种细腻的有感情的文章。 5IMH G%W7  
N+\*:$>zt6  
取景角度不错! NmQ]qv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534
金币
16717
威望
265
贡献值
9055
银元
8790
注册时间2014-05-20
2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6 10:3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三又足天于2025-04-25 20:30发表的  :应该是史家的笔头,杨家的拳头。因为史家出文人,打官司状子写的好,听上辈人说打官司赢面多。而杨庄村没有滩涂份额,但也想去弄点芦柴,就起冲突打架,有一年把史家人都打死了,是用锄头把灌注石灰散向对方,使其蒙眼而丧失战斗力。 (2025-04-25 20:30)  N]duv~JS  
' |Oi#S  
只听说过歌岐人的笔头,黄墟人的拳头。 k=@Q#=;*[W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93
金币
3298
威望
26
贡献值
1727
银元
1701
注册时间2024-02-25
2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6 11:0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拳头与笔头的较量,大抵跟不同姓氏、村落间,就某些问题意见不合、产生纷争有关。或者先由于个别人引起矛盾冲突,帮腔的人逐步增加,发展演变成家族甚至种族之间的矛盾,甚至械斗。 d^w_rL  
溧阳清朝雍正年间的罗家(徐角村)罗燮鼎,曾因为坟山的事情,跟夏庄史氏没有协商成功,演变为罗燮鼎诬告史贻直(当时任陕西巡抚、兵部尚书)、并拉上史贻直的族叔史惇化做伪证。这是雍正年间著名的溧阳家族纠纷大案。雍正皇帝决断罗燮鼎败诉,判罗家永远不准为难史贻直一家;史惇化被革除功名,江苏巡抚赵恩洪被训斥的结果!也许从此以后,溧阳人就改称螺蛳为蛳螺了。 5?b9[o+ D  
,'!&Z *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