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986阅读
  • 5回复

[百姓生活]茶文化与书法[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2-08 08:4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Yd lXMddE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内核,它是中国文化的形而上思维方式,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体。自然界是一个有结构功能的统一整体,它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审美文化精神发展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它不仅仅贯穿于中国书法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之中,而且还是二者最高的精神理念。 :{%6< j  
  1、书法与茶文化的发展受到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下,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人的情感、观念、思想也来源干自然界。 >+R`3|o '  
  人是结构功能整体的具体体现,人类能够自觉的将人类社会的产物比附于自然物,寻求合理的来源。“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象形性思维在中国人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hK$6bD3^  
  尽管历史学家认为在中国汉字起源的历史过程中有“指事”和“象形”两个系统,但是象形系统支撑汉字走过从半坡陶刻符到甲骨金文的漫长发展历程,在汉字母体中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 :*#AJV)  
  中国书法文化的形成有赖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汉字之所以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素材,就在于汉字的象形超越了被模拟的客观对象而获得了独立的符号愈义,却又不乏其象形的质地。 2|(J<H  
在古代书法理论家的眼中,他们更看中的是汉字的象形性系统。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理论—--六书(《汉书·艺文志》)理论认为“象形”、“指事”、“会意”构成空间结构的三大基本元素,而且“象形”居于六书之首。其中引含了书法是“象形”,即“观物取象”的结果,但书法的“象形”并不是对自然万象的机械模拟,而是一种主体介入的抽象化提取—---立象见意的主体活动。 ?stx3s Z  
  张怀瓘在《书断》中描述汉字起源时说:“仰观奎星目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他将汉字的起源看成是利用和改造世间万物的形态而成的,对于汉字而言象形性是至关重要的。 ^V v7u@y  
  正是如此世间万物形态各异,也就促生了汉字形体的丰富多彩,这也是世界任何其它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Afo(! v  
  茶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接受与认可,也是出于自身的内在属性与我们的精神需求和寄托的统一性。正如陆羽在《茶经》中开宗明义的指出“茶者,南方之熹木也”,那是因为茶的生长、特色、加工和内质等中具有中和、质朴的本性,例如茶的产地“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它符合中国人的阴阳和合的自然观;茶的生命特征“茶不移本,不可移植。移植不复生也”(《茶疏》)符合矢志不移的君子品德;茶的自身属性为“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大观茶论》),“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论茶品》),符合中国传统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思想,突出了“天地之大德日生”的生民气息;在茶叶的加工时要根据其属性做到“涤芽惟洁,混器惟净”,突出了不妄为的尊重情怀;不仅如此还从茶的内质中引申出“洁性不可污”(《喜团中茶生》)、“精行俭德”的品质,例如朱熹曾以茶喻理“物之甘者,吃过却酸,苦者吃过即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何如,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来阐发人生感悟和世间真理。 4p&qH igG  
  2、天人合一是书法与茶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不仅表明了人的情感与外界事物的感应关系,而且它承认自然界客观存在于人之外,不依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美感是与自然物的美相通的。 }u5;YNmXxF  
  书法与茶的美,就是来源于被我们所意向的事物本身,将人的情感回归自然本身,与自然溶于一体那才是真正之大美。关于书法的天人合一的意境,在古代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那里都取得了公认。 {FraM,w: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书者,如也;如者,意象也”。那么意象究竟是什么,蔡邕在《笔论》中解释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其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历代书法论文选》)。  Yul-.X  
  要求书法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尽量的向自然物回归,而且这种回归要落实到每一笔,每一划,“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如高峰坠石,碴碴然实如崩也。陆断犀象。百均弩发。万岁枯藤。乙崩浪雷奔。口劲弩筋节”(《历代书法论文选》)。 p+#J;.  
  用书法形式观照自然意象,再将自然万物的林林总总,阴阳契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动静相安的精妙通过笔墨熔铸出自然精神。茶文化的天人合一雄界是由作为其主体的“茶道”中的人化自然和自然化的人来表现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亲近自然,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去体悟自然的规律。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合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 O9oVx4=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字裕之,号遗山。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及第。三年后又以宏词科登第。历任权国史院编修、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为俘,被囚禁长达6年之久。晚年回乡,隐居不仕,潜心著述,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丧乱诗”尤为著名。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丰。传世词约380首,为金朝之最。存诗1380余首。除了广为传唱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雁丘词》),更多的则是家国情怀的作品。 'Wl) )lB  
a3ve%b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朝建立之初,并无饮茶传统。其所用之茶主要来自宋朝的岁贡或双边的商贸往来。直到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元好问10岁),于淄、密、宁海、蔡州各置一坊,造新茶,由是,金国饮茶之风盛行。泰和六年(1206年),为控制茶叶消费,“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金史》)。 S1wt>}w0$  
  由此可以看出,元好问成长过程中,目睹了茶叶在金国的传播。但由于无法亲自种茶制茶,其咏茶诗词多偏向茶意、茶境等文化意境的塑造。这首《茗饮》便是诗人在宿醉之后煎茶醒酒,写景叙事,表意抒情,营造出朦胧俊逸的品饮意境。 Nqp%Z7G  
  元好问 ●《茗饮》
宿醒来破厌鱿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l%.3hId-  
槐火石泉寒食后,撰丝禅栩落花前。 +bI&0`  
一既春茸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odN d  
邂逅化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3zY"9KUN  
  古代关于茶的十大书法经典作品欣赏 ?s#DD,  
  一:《苦笋帖》 "P.7FD  
  唐·怀素:唐代僧人怀素所书。怀素(725—785),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他的俗家姓钱,幼年出家做了和尚。怀素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EbuOPa  
  二:《精茶帖》 :gVz}/C.@  
  北宋·蔡襄:《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ItHKpTe r  
wx BQ#OE  
  三:《思咏帖》 w<&Nn`V  
  北宋·蔡襄: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信札全文如下:“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 >Be PE(k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EU TTeFp  
  四:《新岁展庆帖》 beEdH>  
  北宋·苏轼:该帖亦称《新岁未获展庆帖》,是苏东坡写给好友陈(季常)的一通手札。共十九行,247字。《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墨缘汇观》著录,该贴用笔精良,章法上也多过人之处,正如岳珂所评:“如繁星丽天,照映千古”。据其内容来说,该帖不仅是苏轼书迹中的一件杰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珍贵资料。
O*rKV2\  
  五:《啜茶帖》 rPkV=9ull,  
  北宋·苏轼:《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 [+ObF9=  
  六:《一夜帖》 Y(78qs1w  
  北宋·苏轼: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中之一。《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37x2fnC  
  其文曰:“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SoS[yr  
  七:《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 %#2[3N{  
  北宋·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S%-L!V ,  
  八:《苕溪诗帖》 -4Zf0r1u  
  北宋·米芾: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
7EOn4I2@[  
  九:《道林帖》 q0jzng  
  北宋·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诗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1wuLw Ad  
  十:《赐茶帖》 1C^6'9o  
  北宋·赵令畤:赵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绍兴初,官右朝请大夫,袭封安定郡王。著有《侯鲭录》等行世。《宋史》卷244有传曰:“令畤,字德麟,燕懿王玄孙也。早以才敏闻,元佑六年签书颖州公事,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四年,薨,贫无以为殓……” 'C jcOI s  
  《赐茶帖》为行书五十七字九行信札。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韵。赵令畤缘于对佳友的“梨栗”之报,以茶为礼,将上赐之茶旋即奉献“仲仪”乃及父母,故知其交谊之深,亦更知上茶奉于高堂,实为宋人之孝道也! 然“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茶之情坦露无遗。
Xoml  
52/^>=t  
"d/x`Dx  
B4pheKZ2  
  茶与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两大瑰宝,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古代。茶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早在中国古代便有了深厚的根基。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在古代就开始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5G'X\iR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茶会友,茶与书法在古代文人生活中交相辉映。茶香书案之间,字迹飘逸自由,与茶香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意境。这种交融不仅是生活的体现,更是对心灵的滋养。在茶文化中,书法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茶与书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与滋养。 ^4x(a&  
  书法作品在茶文化中展现出的韵律美感,源于其独特的笔墨之美。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艺术家的心灵与情感,与茶文化相互映衬,共同诠释了茶文化的深邃内涵。茶香书韵,相得益彰,使茶艺更加完美。在品茗的过程中,书法作品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与茶艺精神相互交融,为品茗增添了一份美妙的情趣。品茗是一种沉静的修行,而书法作品则是品味的载体。在品茗的过程中,观赏书法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艺术之美,更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茶艺精神。茶香书意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境界,使人心灵得到滋养。 FgrOZI;_  
  茶与文学一直以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书法作品则是茶文化与文学之间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文学意蕴。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学的体现。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有些作品甚至可以联想到古诗词、经典文学,从而深化了对茶文化的理解。 =B4mi.;@i  
~EW (2B{u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6 条评分 金币 +6
(post by :2025-02-08 08:43:22)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647
金币
7396
威望
32
贡献值
2715
银元
2683
注册时间2022-04-08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10:5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联通
现在社会这么浮躁,戏子当道,下九流变流行了,app里擦边赚的比中型企业都多,谁还会静下心来搞艺术 ,道德都丢了都一起向钱看 E).N u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610
金币
11352
威望
233
贡献值
7873
银元
7640
注册时间2016-06-0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13:18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引用
引用楼主古县于2025-02-08 10:59发表的  :现在社会这么浮躁,戏子当道,下九流变流行了,app里擦边赚的比中型企业都多,谁还会静下心来搞艺术 ,道德都丢了都一起向钱看 (2025-02-08 10:59)  ]$Ky ZHj{  
H\W60|z9  
有时看网上新闻,一个破娱乐节目,一个所谓的演员,天天五六个热搜,看的烦死了! 4gG&u33RrE  
有的“演员”就说了一句话,也上热搜了,好无聊啊,我从来不点开看! GQ[: vX`  
就不能有点正能量的新闻?? K!7o#"GM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13:3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何为正能量的新闻?当今社会还有多少正能量的新闻? 新闻联播的东西是正能量的新闻吗?你还喜欢看吗?你还相信是真实的吗? v~[=|_{  
wqx@/--E(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666
金币
10504
威望
257
贡献值
8013
银元
7756
注册时间2014-03-25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13:4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茶可以沁人心脾。书法陶冶情操。 <f %JZ4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939
金币
21508
威望
32
贡献值
14317
银元
14285
注册时间2017-01-07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22:2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茶余饭后,总要寻点事情做做,文化就出来了。 57k@] 3 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