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WYE
#@H{Ypn`
春节往事(六)包团子 Pd!;z=I
nP?=uGqCBq
现在吃团子不稀奇了,要吃团子大街小巷的饭店、小吃店到处都有,而在改开前,南方人吃团子一般要在春节前自家做团子吃,才能了却心愿。 `%AFKmc^;
据说团子由大禹治水而来,说的是大禹把水治理成功之后长江地区不再发生水患,一些地区以前没有办法种植小麦等植物,后来就可以种植了,所以当地人为了纪念大禹的功劳就把麦叶和糯米混合做成了青团子,并且他们每年都会把团子放到大禹的坟前作为祭品。 |57KTiiNLI
我们溧阳人吃团子的历史无法考证,也许大禹之后就有了。长期以来北方人以面食为骄,南方人以米食为傲。因此,包子和团子成为北方人和南方人过年时一道靓丽的庆贺主食。北方人过年时,通常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包子、包饺子,享受团圆的时光。饺子的形状也常被比喻为“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富贵。而团子在南方地区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甜蜜,这与过年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氛围非常契合。 /{ YUM~
从北方人的年前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推麦谷,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坐一宿”可以看出,早年北方人由于区域或种植的缘故,是没有团子的,而南方是大米之乡,过年可是家家户户包团子、做年糕。 >0)E\_ u
溧阳城乡在大过年的仪式和农历的氛围上还是有些区别的,感觉农村比城里的仪式要多,气氛比城里浓烈。溧阳的农村许多地方有“廿三团子廿四饭”的形式,按北方人的说法就是过小年。但根据我的记忆,溧阳人腊月廿三过小年并不明显,但包团子却是这几天家家户户必做的事项。并且包团子并不是我们大溧阳独家,可以说苏南地区乃至整个南方过年前每家都在包团子,团团圆圆过新年。 @z"Zj 3ti
据说当年伍子胥经溧阳跑到苏州,那时吴县人的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当天必备的一道“年味”,那可是老伍最爱吃的呀。后来据说元朝时期有个陈友谅的,陈的夫人为了犒劳军人就想办法做了很多蒸粉肉、蒸珍珠丸子和蒸茼蒿,而这些做完之后还剩下一部分的糯米粉,有些人把剩下的糯米粉填上各种馅料然后包裹起来蒸熟发给大家品尝,大家发现这团子吃起来特别有味,于是团子的做法也就逐渐开始流传下来。 W>
.O"Ri
记忆中那时许多溧阳人家都有一个小磨,主要是到春节前用来磨糯米粉,用来包团子,即使家里没有,总会借来小磨磨米粉过年包团子吃。母亲包的团子非常好看,但宜兴埝头的奶奶包的不但好看,而且小脚老太太非常讲究团子包的陷。只见老妈和老奶她们用大拇指将糯米团窝出一个口,往里面填进充足的馅料,用虎口把面团收拢,再去掉多余的面团,一个个圆圆的团子就做好了。团子馅有荠菜猪肉馅、乌油菜蛋清虾米猪肉陷,还有豆沙馅、蛋黄肉松馅等等。 o_/C9[:
我们小时候总听到大人说,溧阳山里人和乡下人大气,城里人小气,有些话语难免有失偏颇。其实过年期间,乡里乡亲的人们来到城里的亲戚家,并不一定要硕大白白的大团子,而是对主人包的绿芋头、水金包等以及团头团子,尖头团子,绿团子,黄团子,甜馅团子,菜馅团子,萝卜丝肉馅团子以及其它美轮美奂的溧阳团子爱不择手。 zYpIG8"o5
团子,寓意团团圆圆,每尝一口,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此刻正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季节,一般人家的团子挂在老房子的屋檐下,到正月十五也吃不完。 o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