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溧阳法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美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美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产业,与此同时,纠纷数量也显著上升,使得医美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Fw<;4
李女士为了提升面部紧致程度,找到了一家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在工作人员张某的推荐下,共花了9000元购买了美容服务。之后,在一次水光针注射后,李女士就发现面部出现红疹、灼热、麻木等不良反应。于是联系了张某,张某认为是李女士的个人体质问题,交流了数次如何处理脸上针口处的坑洼、红肿硬块等问题,但效果始终不理想。事后,李女士将该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 On4Vqbks
法院审理认为,李女士想要提升皮肤紧致属于生活美容,李女士提供的证据仅能证明其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支付服务费9000元,双方形成了医疗美容服务合同关系。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不同于消费关系,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个体生命和健康,医学科学有太多的未知领域,不能强调确定的结果,其履行较为注重消费者个人的体验和效果,强调双方的信任和互动。最终,在法官主持调解下,李女士和美容机构达成和解,该机构同意对李女士进行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的赔偿。 Rv*x'w
==
如今诉至法院的医美纠纷越来越多,通常是消费者对医美效果不满意,与心理预期相差甚远,从而引发争议。在求美过程中,消费者也应意识到医疗美容的效果除了与医师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消费者自身体质和术后护理等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选择美容机构时,应要求美容机构出示相关医疗资质证明,合理确定诊疗方案,适度消费,保护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