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再来聊一聊溧阳的周姓家族。周姓在国内拥有上百万人口,在我们溧阳也是名门望族。但是在溧阳有两支周姓家族,一支是溧阳东门外的歌岐周家,据说是以南宋名相周必大的第八世孙周戴兴为始祖。因周姓出自陕西岐山,可以用歌岐村名为歌颂岐山之一。另一支周家是北宋官员、文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我们中学课文有一篇叫爱莲说,就是他写的。1987年,溧阳茶亭张家园村农民周云龙在拆除老房子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老家谱,记载的他们是周敦颐的后裔。周敦颐原是湖南道县人后,移居镇江。他的后代周元龙与元朝末年因为战乱迁徙至宜兴上圩村。之后,周元龙的子孙除长子仍居住在上圩村以外,老二、老三分别迁到了戴埠的颜巷里村和天目湖的张家园村,这样周敦颐的后裔就在溧阳繁衍生息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歌岐的周家,据说这一支是南宋名将周必大的后代,从历史资料来看,周必大很有可能是周敦颐的重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溧阳的两支周家应该是一个祖上。据说周必大的第八世孙周戴兴,因元朝末年在苏州起事失败后从苏州经常州逃至溧阳歌岐,见这里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时至今日,歌岐周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七百余年。明清时期,周家出了很多进士和举人,比如父子都是进士的周世禄、周朗,近代有《罗马法原论》的编著者周楠博士,还有经济学家周叔莲等。新中国成立后,任过华东海军后勤部政委的周利人都是出自于歌岐周家。而戴埠颜巷里村有清顺治十二年立的“周氏佳城”的进士牌坊遗址,据说是进士周斑的安息地。由于太平军在他们村上驻扎过,这一支周家的历史资料基本已经被毁。周家为什么能人才辈出?主要是周家一直以文为荣,鼓励后生读书分不开。原来歌岐村上的周氏大公堂也叫亦政堂,1946年这里就成了溧阳省溧中的创办地,后来又搬到了现在的实验初中。因为以前公堂有很多田地和房产,也就有了可观的收入。除了开支之外,公堂会免费扶持家族的后生读书考学,而考取功名的人又会掏出钱财反哺公堂,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