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风的联想》 6>'>BamX
昨天老马在凤凰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是说作家余华写了一篇散文,题目是《山谷微风》。余华便通过微信将该文发给大作家莫言,莫言看后称赞这篇作品为“美文”,还为其写了按语《妙哉此风》。 W:8{}Iu<
莫言的按语写道,“……正在我看戏入迷的时候,余华用微信发来了他新鲜出炉的散文《山谷微风》。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记述他今年春节期间在三亚小住时,感受到的令他流连忘返的山谷微风,他对这微风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并旁征博引了莎士比亚、杜甫等古今中外的诗人关于风的金句,然后温馨地回忆了他少年时为避暑而寻找穿堂风与‘蒲扇风’的故事。文章一如既往地显示了余华散文的幽默风趣以及精彩造句。读来如坐春风,并让我产生许多关于风的联想。” M pz9}[`3g
我老马读了这段文字后,立即在网上搜索到了余华所写的《山谷微风》,并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读后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也让我产生了许多风的联想。 \~C/
春风和煦,秋风习习,爱春风写春风的人很多,想秋风描秋风的人也不少!但是,我老马没有多少文化素养,更称不上文人墨客,对“春风”与“秋风”这两块“文学土壤”缺乏精耕细作,对她们既没有深刻的感受,也没有深度的探索,所以我写不出春风、秋风的“诗情画意”。但是,我对夏日里的“凉风”与腊月里的“寒风”倒体会深刻——“情有独钟”! Ga
<=Di):
记得小时候,在三伏天里,太阳毒得像大火球,把大地烧得“滚烫”,白天的青石板上烫得可以煮熟鸡蛋,赤着脚的孩童们根本不敢走上去,只能沿着青石板路旁的土路走,连土路上的灰尘都烫脚板心底!为了找一个凉快的地方玩,我们常常躲在背阳的深巷中,因为巷子东西朝向,又是长长的,在此处,总是会享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穿巷风”,虽然风不是太大,也夹着丝丝“热情”,但吹在身上还是舒服的。在夏天的日子里,大人、小孩都喜欢聚在“深巷”中享受“穿巷风”带来的凉爽!所以,我对夏日“穿巷风”的印象特别的深刻,至今都记得那“狗吠深巷中”——那长长的巷道,那两边高高低低的白墙灰瓦房,那由大大小小不规则石头铺成的石块路。 cA90FqUH
三伏天的夜晚,由于白天的酷阳把屋顶上的灰瓦烘焙得热气腾腾,一直到黄昏时分,灰瓦上的热量不但不散发出去,反而向屋内“输送”热能,把屋子“执腾”得像蒸笼一样,让人不敢久待屋内。为此,一吃过晚饭,大人小孩便在场园或村口通风处去“乘凉”。说“乘凉”,就是希望能吹上一些凉风,当然,夏季的夜晚,凉风是奢侈品,很难求得,大多数时候,大家只能享受到蒲扇下的“自来风”,小时候的我们,常常是坐在爷爷奶奶身旁,或父母身边,享受他们不知疲倦地扇过来的蒲扇风,其风虽不十分清凉,但却夹带着“慈爱”之凉!此种“蒲扇风”让我温暖了大半辈子,至今都难以忘怀! Yqt~h
夏日的“凉风”让我难以忘怀,冬天的寒风更让我“刻骨铭心”!记得小时候,我家有一个小小的朝北窗,当然,不像今天的窗户有铝合金护筐和厚厚的玻璃,而仅仅是为了通气通风的一囗子,春夏秋三季都是敞开的,只有到了冬天,才用一把稻草加以堵塞。为此,一到三九寒天,北风便透过稻草把的缝隙挤进屋内,只要一走近窗口便感到寒气逼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这个小小的朝北窗口让我知道了北风的寒冷与威力! Yic4|N?u
俗话说:冷就冷在风上,穷就穷在债上。在我长大至十七八岁时,对“寒风”的领教更深刻了。记得刚学会罱河泥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人一起摇着一只五吨的水泥船去长荡湖罱河泥,当天还飘着雪花,北风特别大,呼呼的像狮吼!风吹在身上透骨般的凉,当我们开始罱泥的时候,由于风力大,连船都撑不稳,风夹着雪花,寒上加寒,两根长长的罱篙上都结了冰,两手冻得麻木僵硬几乎握不紧罱篙,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着罱泥。呼呼的北风,其劲越来越大;飘逸的雪花,也愈下越密。当我们罱满船泥返回时,北风带来的寒气把我们原先淋湿的裤子都冻得僵硬了,双脚都没有感觉了!就是这一次的罱河泥,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北风凛冽”,什么叫“寒风似刀”! Gy'/)}}Z
老一辈人,都沐浴过温柔的春风,渴望过夏日的凉风,享受过秋高气爽的秋风,也同样领受过北风的凛冽!但是,对风各人有各人的体会,亲爱的老伙伴们,你的体会又是怎样的呢? |B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