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有云:“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大年初二,欢快小调哼起来,爱心礼物带起来,欢欢喜喜回娘家。这一天,丈夫要与妻子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所以又被称为“迎婿日”关于出嫁的女儿,和中国人心里的娘家,老祖宗的8句大俗话,早就说透了!
~V`F5B 1
Uk0Fo(HY 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
[e.@Yx_} )o\U4t 译文:正月初二在路上一眼望去,满大街都是和妻子回娘家的男子。感悟: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忙着鸣鞭炮,开福门,拜大年。到了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就纷纷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与父母聊聊近况,和兄弟姐妹拉拉家常,珍惜难得相聚的美好时光。毕竟,平日里各奔东西,各自忙碌,彼此心中少不了要牵挂惦念。趁着春节闲暇,氛围正浓,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亦是一大乐事。
pGHn 2
L32 [IL| 夫妻登门礼成双,正是归宁回门时。
6f^q >YP [:Y`^iR. 译文:妻子归宁回娘家时,两个人会带着成双成对的礼物。感悟: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回娘家要备礼,孝顺父母亲长,友爱晚辈子侄。带着的礼物也要是双数,取双喜临门之意,也应年节之景。而娘家人盛情款待之余,一般都会加倍回礼,遵守“看一看,添一半”的老规矩,表示对女儿的重视。
</@3}rfUPg 3
S1&Df%Ra 女婿要上座,一个姑爷半个儿。
Du7DMo=l o+F]80CH 译文:女婿要在娘家坐上座,相当于半个儿子。感悟:很多地方,女婿都是被当成贵客。回娘家后,往往要上座,被敬着供着。不仅会准备丰富的宴席,言语间也是关怀备至。原因其实很简单,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是希望他能够善待自家女儿,两个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Co&(;zf 4打断骨头连着筋,要亲还是娘家人。
f0Zn31c^ z pV+W-j] 译文:子女和父母娘舅的亲情,即使打断骨头也还连着筋。感悟:女儿不断娘家。即便隔着天南地北,娘家人也是最亲近的人。除了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更有割不断的血脉亲缘。而婆家人,没有血缘,多有摩擦,两相比较之下,难免觉得娘家更好。
JA(M'&q4 5
KvtX>3#qM 钱多不住婆家房,钱少不与娘家忙。
"H"4]m1Wc
YgfQ{3^I 译文:出嫁后,若是钱多就别住婆家的房子,若是钱少也别求娘家人帮忙。感悟:作为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本就是一门学问。倘若再住在婆家的房子里,难免会有寄人篱下之感。而且住得近,往来频繁,反倒是矛盾丛生,不如保持距离。自家的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儿女成家立业,正当是享清福的时候。如果什么事都求到娘家去,只会平白给父母增添烦恼和负担,是为不孝。有了自己的小家,该奋斗就奋斗,该独立就独立,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清醒的做法。
iLR^ V!
6
PEIf)**0N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Sn~h[s_( sY*iRq 译文: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感悟:女儿嫁出去,无论远近,都是分离。自此有了自己的小家,也要为人妻,为人母。和娘家相处再好,到底已经成了别人家里的人,覆水难收。父母再思念,娘家再冷清,当初的欢乐时光也一去不复返。嫁出去的女儿,记得常回家看看,才能慰藉和温暖老父母的心。
]Ac&h
aAP 7
-!JnyD 女儿享福在娘家,长大在婆家。
\Ng|bWR>LQ gPYF2m 译文:女儿都是在娘家享福,在婆家成长成熟。感悟:在娘家,被爷奶父母惯着,被兄弟姐妹宠着。在婆家,人情世故,生儿育女,自己得独当一面。不知不觉间,曾经稚嫩天真的女孩,也成了坚强自主的媳妇。所以,当一个女人选择和一个男人步入婚姻,意味着给予了他最深的信任和认可。丈夫要投桃报李,多体谅和支持妻子,让她无怨无悔,甘之如饴,就是最好的担当。
%`b
%TH^ 8
XI8rU)q 娘家屋住不老,亲戚饭吃不饱。
tLc9-
rV6SN. 译文:娘家房子不能一直住,亲戚家的饭不能一直吃。感悟:娘家,是女人的依靠和后路。无论是受了委屈,还是吃了苦楚,娘家人都会义不容辞撑腰帮忙。但娘家能住一时,却住不了一世,自己的小家也要女主人操持照顾。更何况,即便父母欣然接纳,嫂子、弟妹也难免会置喙,引人反感。人生路上,只有成为自己的依靠,才能得到尊重和认可,将风雨拦在家门之外。
n)6mfoe #OE]'k
Ss #\LsM
~, rh
+2
7" Z<M?_<3 lemE/(`a_ pjaDtNb )HPe}(ypt Y-
vLEIX= R[Y{pT,AY L-V+ `![{
ZL{\M|@jz
6Q}WX[| 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