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小暑话凉》
今天是7月7日,也是小暑日,家乡有句农谚,叫做“小暑里煮黄秧”,一个“煮”字十分生动形象,把小暑节气的“炎热”夸张地描述出来了!黄梅时节刚刚插下的秧苗(水稻苗),在水田里还没有长出新根须,其苗还呈现着淡黄色,而白天水田里的水被暑阳照得发烫,黄色的秧苗在发烫的水田里经受着被“煮”的“痛苦”!
时序进入小暑,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已经登场了!但是,现今的人们,已经不再“谈暑色变”了,因为家家都有了电风扇,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装上了空调,都能“理直气壮”地面对酷日暑热了!今日的老百姓,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党和国家,让我们能在“伏天”里享受“清风徐来”的美好生活!
记得小时候的夏夜,左邻右舍的大人们总是会在晚饭结束后找个地方乘凉,可能是村口的打谷场,可能是谁家的院子,也有可能是哪棵树下,大人们一边乘凉一边互相说着一天的所见所闻;而夏季的酷热难耐,根本抵不过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性,小孩子们则在大人周围打闹追逐,跑累了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各自爸妈的身边,或数着星星,或数着星星般的萤火虫。妈妈还时不时地拿着蒲扇帮孩子驱赶着蚊子,顺便带来了夹着母爱味的缕缕清风!
由于当年无电、无风扇、无空调,人们对付暑热的武器除了一把蒲扇,就是“心静如水”,以“静”驱热。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很有名的《夏夜追凉》诗,其诗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月光透澈清亮、温柔如水,洒下的清辉铺满了整个院子。诗人悄立月下,既是赏月,又是纳凉,身体上和心灵上都收获了放松,舒服不少。心情好,自然能发现身边的美,“竹深树密虫鸣处”,这简单七个字,夏夜清幽之景跃然在纸上。月华似水,洒在树丛中,呈现出斑驳婆娑的效果,显得那么的清幽美好。而斑驳丛林深处的声声虫鸣,更加衬托出夏夜的宁静。真是赏心悦目呀,置身其中的诗人,自然身心愉悦,连那恼人的暑气都消散不少。“时有微凉不是风”,告诉我们作者感觉到凉意并不是风带来的效果。不是风生凉那是什么呢?当然是由作者此时内心而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现在我们虽然有风扇、有空调,但不能为了驱热而整天窝在风扇、空调下呀?那也是有害健康的呀?我们也应该学学诗人杨万里,偶尔走出家门去“追凉”,在婆娑的树影里,在萧萧的竹林中,在淡淡的月光下,去享受“有时微凉不是风”的“心静”时光!
写于2023年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