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刷牙,多说一句,我们一般早上那次刷牙特别认真,但晚上往往敷衍了事,这恰恰搞反了。《金丹全书》里讲得很明白: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秽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一次牙痛还能忍忍,其实最难受的是牙痛反复发作。其实不止牙痛,还有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等,都容易反复发作。
Bhu@ 2KdA
2zKo wY3|#P
CDV 为什么吃了药、或者去牙科看了后,还是好不彻底呢?
K6v
$#{$6 aM{@1mBm 也许治的思路就错了,中医在这方面就完全不一样。
8pk#sJ51
i#RElH 牙科除了洁牙、龈下刮治、吃消炎药,一般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最后有的朋友甚至会忍痛拔牙。
P}hY{y' w3<"g&n|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牙科其实还是西医思维,口腔问题就在口腔里找原因,认为这是牙菌斑引起的发炎,于是就消炎杀菌。可是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再怎么勤快地刷牙,细菌也不可能消除干净。
~mK-8U4>K, +~
3w5.8 大家花了几大千,可能也治不好,于是就随它了,很少人会想到去看看中医。
NSS4vtA sB( `[5I 其实中医在看牙病上,比西医早得多。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齿者,骨之所终”的论述,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前人经验,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
s[3![
"^Y ZUXse1, s~LZOPN 可见在中医看来,牙病的根源并不在口腔。我分别解释下上面三条。
*5y
W n{64g+ 一曰火。西医说发炎,中医说上火,具体到牙齿上,这个火,指的是胃火,因为胃通过食道连接口腔,胃火上升,熏烤牙龈,于是各种牙痛、出血、溃疡、口臭就来了,中医将这类症状叫“牙宣”,调理也是从“清胃火”入手,而不是鼓捣口腔。
G(As%r] GG_^K#* 二曰虫。这个倒是跟现在说的虫牙类似,导致牙齿中空。
,v*p *Mwfod 三曰肾虚。这个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牙病跟肾有啥关系?其实上面说到了,中医认为,齿者,骨之所终,也叫“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它仍然属于骨头的一部分,就是骨的最尾巴上那一小段。而中医又有理论:肾主骨,故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中老年后,牙齿会慢慢松动、脱落,根本原因是肾气开始不足了。
#dZ/UM(u U=F-]lD 有了这个理论,中医在调理上就有了很多相关方子。
4|6&59?pnc tE]5@b,R 在《景岳全书》里,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调理方法,但不是熬药喝的,是用来敷牙龈。其中有三组材料:
Y9i9Uc.] Nmp>UE,7[ 一组是清胃火、止牙痛、调理口齿出血的:升麻、羌活、寒水石、戎盐;
-@ZzG uS( )X~Pr?52? 一组是补肾气的:旱莲草(中医治牙松常用它),女贞子,这两味材料组合,就是著名方剂“二至丸”,专门补肝肾的。
~v2V`lxh r(:
8!=~K 一组是杀虫、除口臭的:梅片(中医药典统称天然冰片,清香扑鼻)、薄荷。
w%3Fg~Up
/v"6BU 上述三组材料组合,基本上各种牙齿问题都能涵盖,牙痛、口臭、牙龈出血,用上几次就好,长期用,甚至可以养牙护齿,坚固牙齿。
ls"b#eFC# %2Epgh4? 现在市面有厂家将这个方子做成牙粉,每天用来刷牙就行了,只要几十块,但真正帮了很多人。中医在看牙病上,比西医早得多。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齿者,骨之所终”的论述,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前人经验,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
e&$p-0DmT| 就是体内有火,牙里有虫,其实是肾虚。
ua`6M l:Dn3Q 中医把脉诊断。三日内即可有效。
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