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2770阅读
  • 0回复

[杂聊溧阳]中医牙痛,如何辩证论治[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大侠 
发帖
91
金币
290
威望
52
贡献值
151
银元
99
注册时间2018-06-12
楼主   图酷模式  发表于: 2022-08-17 06:4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说到刷牙,多说一句,我们一般早上那次刷牙特别认真,但晚上往往敷衍了事,这恰恰搞反了。《金丹全书》里讲得很明白: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秽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一次牙痛还能忍忍,其实最难受的是牙痛反复发作。其实不止牙痛,还有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等,都容易反复发作。 IeBb#Qedz  
#^q@ra  
|R(rb-v  
为什么吃了药、或者去牙科看了后,还是好不彻底呢? r'u[>uY  
8C2!Wwz`J8  
也许治的思路就错了,中医在这方面就完全不一样。 VB{G% !}  
 Fr9_!f  
牙科除了洁牙、龈下刮治、吃消炎药,一般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最后有的朋友甚至会忍痛拔牙。 FBrJVaF  
)F: UkS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牙科其实还是西医思维,口腔问题就在口腔里找原因,认为这是牙菌斑引起的发炎,于是就消炎杀菌。可是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再怎么勤快地刷牙,细菌也不可能消除干净。 6}PoBhgSg-  
)> a^%V9  
大家花了几大千,可能也治不好,于是就随它了,很少人会想到去看看中医。 8wA'a'V.  
sg,9{R ^  
其实中医在看牙病上,比西医早得多。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齿者,骨之所终”的论述,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前人经验,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 3<HPZWc  
r;8$ 7C.  
P87qUC  
可见在中医看来,牙病的根源并不在口腔。我分别解释下上面三条。 |C;*GeyS;J  
V$ac}A,!  
一曰火。西医说发炎,中医说上火,具体到牙齿上,这个火,指的是胃火,因为胃通过食道连接口腔,胃火上升,熏烤牙龈,于是各种牙痛、出血、溃疡、口臭就来了,中医将这类症状叫“牙宣”,调理也是从“清胃火”入手,而不是鼓捣口腔。 |HK/*B  
; ,:w % .  
二曰虫。这个倒是跟现在说的虫牙类似,导致牙齿中空。  LzkwgcR  
 [T#9#3  
三曰肾虚。这个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牙病跟肾有啥关系?其实上面说到了,中医认为,齿者,骨之所终,也叫“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它仍然属于骨头的一部分,就是骨的最尾巴上那一小段。而中医又有理论:肾主骨,故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中老年后,牙齿会慢慢松动、脱落,根本原因是肾气开始不足了。 M hg_z.Z  
L@6T~  
有了这个理论,中医在调理上就有了很多相关方子。 _1P8rc"Dx  
z>W'Ra6  
在《景岳全书》里,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调理方法,但不是熬药喝的,是用来敷牙龈。其中有三组材料: *5;#+%A  
"_e /O&-cH  
一组是清胃火、止牙痛、调理口齿出血的:升麻、羌活、寒水石、戎盐; GZ/vUe  
'>r"+X^W  
一组是补肾气的:旱莲草(中医治牙松常用它),女贞子,这两味材料组合,就是著名方剂“二至丸”,专门补肝肾的。 M \3Zj(E/  
XJi^gT N  
一组是杀虫、除口臭的:梅片(中医药典统称天然冰片,清香扑鼻)、薄荷。 -j"2rIl4#  
5}2XnM2  
上述三组材料组合,基本上各种牙齿问题都能涵盖,牙痛、口臭、牙龈出血,用上几次就好,长期用,甚至可以养牙护齿,坚固牙齿。 aD8r:S\  
x)o`w"]al  
现在市面有厂家将这个方子做成牙粉,每天用来刷牙就行了,只要几十块,但真正帮了很多人。中医在看牙病上,比西医早得多。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齿者,骨之所终”的论述,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前人经验,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提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 ,]-A~^|  
就是体内有火,牙里有虫,其实是肾虚。 j0[ 9Cj^%c  
KR/SMwy  
中医把脉诊断。三日内即可有效。 A+F@JpV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post by :2022-08-17 06:42:01)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