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金融科普】消费者权益保护小贴士——关爱老人,防范金融诈骗
  • 817阅读
  • 0回复

【金融科普】消费者权益保护小贴士——关爱老人,防范金融诈骗[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183
金币
2369
威望
1202
贡献值
2404
银元
1202
注册时间2018-12-20
楼主   发表于: 2022-07-13 09:1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当今社会,随着手机银行、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新兴事物缺乏了解,容易受怂恿鼓动等特点,对老年人群实施诈骗。那么,老年人如何识别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陷阱,进行有效的防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见的诈骗类型
一、保健养生类
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实施诈骗。



二、旅游消费类
用低价旅游诱惑骗取钱财,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进行消费。



三、虚假投资类
利用老年人对他人防范心理弱,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特点,借用虚假客户反馈的信息,以此诱骗老年人,使其对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深信不疑。



四、骗取同情类
老年人识别能力较弱,更容易滋生同情心。



常见的诈骗手段
一、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老年人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种种借口,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  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二、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亲友、熟人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




三、虚假中奖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联系兑奖,犯罪嫌疑人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四、虚构遇险诈骗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坠楼、触电、突发疾病等危急情况以需要马上治疗为由,要求对方转账汇款。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往往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后被骗。



如何防范各种诈骗?

不轻信陌生来电不轻信各种中奖信息
不轻信各种高利诱惑

个人证件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在陌生网站填写
手机验证码不要泄露给别人

不向陌生银行账号转账
不向不明微信账号转账

不在陌生网站转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post by :2022-07-13 09:14:28)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