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行书《徽宗十八学士图跋》;纸本
蔡京行书《徽宗十八学士图跋》与它的尺牍作品不一样,这件作品在章法上整体显疏,不仅因为字距行距较大,而且用笔也较细劲,提按反差不大。这件作品可以说是集了多家之长,如“盖”、“唐”、“之”、“所”、“知”等字与《圣教序》和《兰亭序》中相同字相比,不管是运笔还是结构上面都非常的相似。还有“贤”字的反奈法则是学米芾的笔法等等。下笔的变化也非常的丰富,比如“半古”两个字中三个横画的起笔,分别用了三种方法:“半”字第一横为切锋入笔,第二横为侧锋顺锋入笔;“古”字第一长横为侧锋入入纸后转为中锋行笔,笔锋向上下两侧同时铺开,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笔法,难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运用极为频繁,而蔡京在这里使用的也是非常的熟练的。还有字体的结体方面内敛外放,俊逸修长,是用欧阳询法。不过他书法作品相对宋四大家确实是要稍逊一点。
·蔡京行书《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事在作之而已。
蔡京,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儋耳,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蔡京是历史有名的权奸。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
·蔡京题赵佶听琴图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蔡京《宫使帖》
释文:
京顿首再拜。晚刻伏惟
钧候。动止万福。久违
墙宇。伏深倾驰。
台光在望。
造请未遑。跂引之情。不胜
胸臆。谨启诇候
动静不宣。京顿首再拜。
宫使观文台坐。
蔡京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蔡京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
·蔡京《节夫帖》
蔡京行草作品《节夫帖》,全称《致节夫亲契尺牍》,册页。载《宋人法书》第三册之第四开。本幅纸本,墨迹。纵32.2厘米,宽42.3厘米。此帖流传有绪,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王元美鉴赏”、“薛氏家藏”等。
释文:京再拜。昨日终日远劳同诣。下情悚感。不可胜言。大暑。不审还馆动静如何。想不失调护也。京缘热极。不能自持。疲顿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谨启代面叙。不宣。京再拜。节夫亲契坐前。
蔡京《唐玄宗鹡鸰颂题跋》,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1047-1126),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进士,官至太郎,是历史有名的权奸。靖康之变,天下罪蔡京为六贼之首。钦宗立,侍御史孙觌等极疏其奸,贬衡州安置,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然蔡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其书笔法姿媚豪健,结体开张,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其右者。宋人所称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但因其为人奸诈,为世人所鄙薄,故将其剔除而补之蔡襄。传世墨迹有《节夫帖》,《宫使帖》、《鹡鸰颂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