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57121
-
- 注册时间2018-11-17
- 最后登录2024-11-23
- 在线时间12750小时
-
- 发帖48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币25066
- 威望3500
- 贡献值14439
- 银元10939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微博条 | 粉丝86人
关注Ta
发消息
- 发帖
- 4869
- 金币
- 25066
- 威望
- 3500
- 贡献值
- 14439
- 银元
-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
楼主
发表于: 2021-09-23 21:4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月朗风清,总是能寄托人们更多美好的情思。中秋即是团圆,这一天,人们的思乡之情被毫无保留地释放,许多游子回到家乡,只为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这一天,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愈加浓烈,卸下工作或学业的压力,或是旅游或是聚会,心中皆是美好。 s#2<^6 一年一度的节日,不仅记录着当下人们的鲜活日常,也传承着一份绵延千年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在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呢? EU@XLm6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则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就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说。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sg!*%*XQ 历史悠久,也就自然有许多关于过中秋的讲究与习俗。赏月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宋代,赏月、玩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一天,酒楼、店家都会重新布置一番,拿出新启封的好酒来卖,果铺前更是堆满了新鲜佳果。夜市人马喧闹,百姓们登上楼台观月,一些富户人家则会在自家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同时摆上美食、安排家宴。即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在月下欢度中秋。古人过中秋的仪式感,也在这份隆重与期待的心绪中尽数体现。 P<GHX~nB 'I *&P5| p&4#9I5 @
mu2,% 赏月的浪漫,还得倾注在诗人的笔下才会别添一番韵味。唐代刘禹锡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写下的“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就将人们的玩月之情洗炼而出。而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朗照古今,承载了人们共有的哲思与期盼。 1[Ffl^\ARp 在唐代,赏月之余还流行“女子拜月”。李端的《拜新月》一诗中“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每逢中秋夜,女子们都会在香案上摆好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点燃红烛,拜祭月亮,祈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baL-~`(T 中秋圆月,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纯洁美满这一形象的化身。它就像一个不语的智者,承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事;也更像一个历史的记录者,记载着延绵千年的情怀与希冀。人们赏月、玩月甚至拜月,也不过是在追求一份美好。 <
{yQNXf[ !ii'hwFm$ b/g"ws_ l5bd);Ltq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vH3 -A;* ?
(f44Zgm 赏月之时,宋代人还融入了燃灯的风俗。“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到了近代,燃灯的风俗依然延存下来。据记载,在广东,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开始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到了中秋夜便会点亮灯笼挂于家屋高处。 6a\YD{D] _ v'zj<|2 Q0cr^2
4/ u]%>=N(^2 宋朝在苏浙一带,还有一个独特的中秋活动流传至今: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漏斗,每当月圆时分,海潮涌至,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就曾描述过这一气势恢弘的现象:“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A}cGag+sp {f
}4l en6oFPG L4,Ke 新华社发(王超英摄) /n|`a1! F9&ae*>, 中国人的许多节日,还都离不开美食的相佐。似乎不吃点什么,就缺少了些过节的灵魂。中秋佳节,当然要食月饼。宋代时,月饼就已被正式归为节日佳品,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就是对月饼的称赞。古时的月饼制作被人们称为“打月饼”,人们用面团把馅包好,做成团子放进模具里,等按压出图案再倒出来制熟。当时的月饼模具图案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符号寓意,比如寿桃,“年年有鱼”以及“嫦娥奔月”等。 ={a_
?l% m;]glAtt P Zc{wbjp& \d)~. 2$G* 月饼模子 图据新民晚报 1S26Y|L) SWGD(]}uz %:
.{?FB_ x3>PM]r(V 中秋,热衷于美食的人们当然不甘心于只吃月饼。在南京,还要搭配8样地方美食,比如盐水鸭、桂花糖藕、栗子烧鸡、芋头烧肉、茭白肉丝等,菜样没有定式,就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之意。古时,人们还喜欢在中秋吃芋头。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因此人们认为,中秋食芋头有辟邪消灾的寓意。此外,在广州等地,还有中秋食田螺的习俗。古时有说法认为中秋吃田螺能明目。其实之所以要在中秋节食之,不过是因为此时的田螺肉质特别肥美罢了。 >S:>_&I`I 人们热衷于中秋,也在于节日中藏匿着的浓厚的人情味儿。如今在过中秋的我们,心情或许同古代人差不多,都是满怀着对团圆的渴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IzUn: 0F td6$w:SN,l @xI:ZtM 4[]/ 小朋友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上学习制作月饼。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x)xjL 但当下很多人过中秋的仪式感,大抵就是尝一尝螺蛳粉、流心奶黄的新口味月饼,在手机上看一场中秋的文化晚会,或是无需登楼赏月,在家拿着各种变焦镜头拍摄定格下圆月的皎洁。团圆的日子里,或许也还有许多人并未回家,但“云祝福”“云视频”等新的技术手段,也在化解人们部分思念的同时,重塑着节日社交的新方式。 F]SA1ry $SmmrM B "z`X!\ T]fu[yRVvg 可以看出,有许多习俗是被我们保留下来并加以创新的,但也有一些习俗如今已不再延用,这其实也属于文化生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风俗习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词,也因此,讨论哪种方式更具仪式感与过节的气氛,是并没有一个确切答案的。 Cp@'
k;( 但仪式感这个词本身却在提醒着我们,传统节日是一定要用心度过的,因为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核是足够深厚且不可被偏离的。 VY9|8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