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上田村 .dl1sv
U
从溧城镇出东门一里之遥,有元朝时就为村庄的把家村,而在把家村对面仅一路之隔的上田村,同样也是老村。追溯其村庄的起始,竟然比把家村还早一个朝代,村庄是属于南宋时期。 f}
#pKsX.
有史为证:《溧阳县志(嘉庆)》记载,“施祐,绍兴十五年(1145)做溧阳知县。先在建炎末年(1131)溧阳学宫为溃兵所毁,公署也烬于火,祐重建一新而民不扰,其后卜居于上田而殁葬城南。” 0
oM~e
施祐为湖州吴兴人,南宋时(1145年)任溧阳知县,在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之下,修造完成了溧阳学宫(夫子庙)和溧阳公署,被历史所称道,后定居于上田村。由此可见,上田村施氏的先祖应该是这位施知县。据上田村施忠伟说,他本人是上田施家第33世传人,以25年为一代计算,施氏现已传800多年之久。 Cee?%NaTS
800多年前的村庄,我们无法知晓,但在抗日时期的上田村,施忠伟先生却历历在目,恍如昨天。在老人的客厅之中,在一缕缕升腾的茶香氤氲中,老人打开了记忆之门,村庄的过去立即随着闸门的开启而浪花飞溅、奔流直下。 nCYicB
上田村大致成四方型,三面有池塘相拥。南有长沟,并向村西延至大塘,北面是火车塘。东面是竹窠塘,这是一丘高地,上面植满高大的株树、朴树,还有成片的竹林。 ^
zo"~1
jcevpKkRG
池塘、树木、竹林并不是村庄的特色,但村里的祠堂倒是别具一格。江南的祠堂最为普遍是在粉墙黛瓦,黑白分明,上田村的施家祠堂却是黑墙黑瓦,称之为乌祠堂。 #,GpZ
不知为何要把祠堂刷成黑色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施家大公堂的形象和地位,反倒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每年金坛指前标、宜兴新芳桥、旧县施家桥、茶亭丁山桥及本村共五支施氏的长者、先生,都要在此祭拜先祖。 fMhMB |W.
祠堂为三进五间的建筑,正厅的上方悬有五块匾额:传胪之匾居中间,右边是榜眼、进士两匾,左边是翰林、举人两匾。由此可知当年施氏家族读书仕官之人也很多,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历史所淹没,至今已不可知。如在山西省的代县《施氏家谱》序中有如下记载:“代县施家是代县历史上有名的大家族。施家是明朝初期由应天府溧阳县德随乡即今天的江苏省溧阳市迁往代县的。代县施家的始祖名德,又名阿官,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山西太原左所世袭百户,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封为昭信校尉。施德生子三人,分别是施景、施荣、施源,三人均以功封昭信校尉。施荣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封为代州振武卫后所世袭百户。施氏始传入代县。”这段真实可信的记载很清楚地说明,代县的始祖施德出自溧阳上田村施家,在上田施氏宗谱有政堂记录完全一样。 @hg1&pfxZ<
在抗战之时,乌祠堂曾做过国民党第一区的区政府,区长是周咸昌(歌岐人)。村庄也曾是部队的驻地,国民党63师,40师118团都在村里驻扎过,因为靠近溧阳城,所以国民党的骡马运输队也扎在村里。 %*:-4K
1943年10月18日这一天,老人施炳荣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拂晓之时,日本军突然围困了村庄,不许任何人出村。有两位村民吓得就向田里窜,立即被鬼子的马刀砍死。日军把指挥部就设在竹窠塘的树林里。五时三十分左右,村里落下第一颗炮弹,炸伤8个伪军和一个日本军,还炸死一位村民,第二颗炮弹炸在村西边的三叉口,把一挺鬼子的机枪炸飞,同时还炸死六、七个日本鬼子,其中还有一位穿着呢制服的长官。这是国军把炮架在县城宝塔湾上的宝塔(文昌阁、又称夫子庙,也是溧阳学宫)上发的威。 n,n]V$HFGh
这次攻防战国军早有准备,在东门水桥上及万泰村的古庵,还有是在夏桥上及报恩禅寺都有机枪把守。上田村就位于东门水桥和夏桥之间,而在宝塔上国军居高临下,可以清楚地了望到日军在村里的动向,于是国军向日军打了上百发炮弹,用村上百姓的话来说,炮弹如长了眼睛,弹弹命中日军,最终日军在村里留下五十多具尸体。日军攻不下夏桥,过不了河,于是用煤油桶从雀杆村的河面上架起浮桥,从花园头上岸攻城。这一仗国军开始打得很漂亮,只是打到下午,国军没有部队接应,最后只剩下一发炮弹和一箱子弹时,118师才撤出溧阳城到戴埠的小城庄。118团廖营长手下的战士曾在今天公安干校的地方与日本人进行刺刀的拼杀,最终有七位国军战士牺牲。 lSQANC'
当天傍晚时分,日军攻入城内,这是溧阳城第四次被日军攻陷。鬼子进城后大肆烧杀,对宝塔湾的宝塔更是恨之入骨,第二天就把溧阳地标性建筑溧阳宝塔焚烧一空。日本鬼子在离开上田村时,曾把村里四十多位青壮年全部赶到村边的火车塘前,架起机枪准备集体屠杀。正在此时,日本兵接到进兵溧阳城的命令,于是仓皇收兵,这些村民才幸免于难。 ']4sx_)S
村里的乌祠堂早已不复存在,第一进房屋是毁于日军之手,第二、三两进是毁于本族村民之手,因做饭而引起一场大火,乌祠堂也就化作了一堆乌炭。今天的上田村,房屋变了,村民们都住进了楼房;道路变了,公路就在村后,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但村民们种蔬菜的传统没有变。在这黑油油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春华秋实,凭着自己的双手,收获着一年四季的瓜果菜蔬,并源源不断地送到城区。 {TlS)i`
老人们对亲身经历的往事十分清晰,历史也总在每一天中产生,在上田村八百七十多年的村史中,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过客,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qhiQ!fMQ
Gu&zplB
然而东方文化是注重历史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史,汉民族的寻根文化也是中华文化支柱文化之一。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当今不仅要向往未来、开创未来,同时要尊重历史,不忘历史。(摘自溧阳时报,根据宗谱记载有所改动) {3`9A7bG
~`
#t?1SP
op[OB=
?JtFiw
Wh 8fC(BE
?hsOhUs(5
#*?5
HJoPk'p%
[4sbOl5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