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学三年
国立中正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民国29年,日军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杏岭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以蒋介石之名而名之(奠基石载,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即蒋中正)。设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16个系。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
从1946年9月至1949年7月,我在正大的三学年中,共学修了23门课程,其中只有5门课程在80分以上,11门在70分以上,6门在60分以上,还有一门不及格,需补考。这就充分说明了我的基础知识、基本功不过硬,中学阶段的知识没有系统和真正的掌握,所以在大学课程的学习受到了影响。知识就是科学,是包罗万象、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这是我在中正大学三年的读书生涯中切身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它影响和教育着我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水平有了提高,使我观察世界的精神境界起了质的变化。
1946年9月—1947年7月的一年中,学校几次大的学生运动,我都积极参加了,而且比较活跃。一方面认为经过中学阶段几年的艰苦奋斗有幸考取大学,今后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当时在正大读书的溧阳人除我以外,另外还有四位学姐学兄,过去我与他们不认识,来正大后相互很快就熟悉并交往密切了。解放前,我的家乡溧阳县是个三等县,既闭塞又落后,读大学的人不多,来江西上大学的就更少了,所以,同乡人在异乡客地相逢,自然格外亲切。后来更多的是与苏沪一带同来正大的吴翼鉴、杨方泰、凌振垣、金本中等朝夕相处,相互交谈生活、切磋学业,有时倾心议论形势和对学运看法等。按时上课下课回宿舍,看书学习,每天早晨自行到操场锻炼约一个小时,主要是跑步和玩一下单双杠,晚上睡觉前冷水冲洗一个澡,觉得生活已够紧张,对其它活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三年的读书生涯中,值得我回忆的事情有以下几件:
一、1946年的下半年,北京发生一起美国兵强奸北大先修班女学生沈崇事件。群情愤慨,先是北京大中院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兽行,强烈要求严惩。消息传来,正大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并于十二月十三日一千余名学生步行20多里路,进入南昌市区示威游行。我积极参加了这次抗议游行,并自动担任了领呼口号的任务,在实践中受到了既生动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二,在反美抗暴斗争中,参加了持续四个多月的罢课护校运动,由于许多事情得不到解决,1947年2月,全校学生开始了罢课。先在校园内和教授宿舍附近,更多的是在校长的住宅区附近,校长肖遽被逼无奈于5月引咎辞职,5月21日,学生队伍声势浩大,直向南昌市进发,行至中正桥畔(今八一大桥)时,遭到了全副武装军警的阻挡和殴打,发生了血案。这次游行我自始至终都参加了,并被班上推举为游行队伍的纠察和领呼口号。三、积极参加民主自治和反迫害斗争。教育部派三青团中央常委林一民来正大接替校长肖遽的职务,斗争形势日趋严峻激烈,到了11月12月初,学校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随之,张英荃竞选团(代表进步学生)和正光竞选团(国民党、三青团支持)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经过,张英荃竞选团以悬殊的高票获胜。四、参加“扶社”组织。1946年9月,进正大后,我就参加了江苏籍学生的同乡会——复苏学社。这是抗日期间正大的江苏籍学生成立的同乡会的名称。1948年9月,我参加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名叫“扶社”,暂不公开,主要通过各自的读书学习定期在一起进行探讨和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等。1948年到南昌解放后大约在一起学习交流了5、6次。五、解放前夕,1948年12月到1949年5月,我参加了几次地下学联的工作和活动等等。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6月3日,南昌市各界在体育场举行了“庆祝解放南昌胜利大会”,6月23日组成了由各方代表组成的正大接管委员会。这年的暑假,我回溧阳在家呆了一个多月。8月初接到留校同学吴翼鉴来信,要我尽快返校。父亲当时坚决不让我走,让我在村上或镇上教书,我坚决要回南昌,后在村上的长辈和父亲的老友帮助下,父亲还是为我凑足了款子。分别那天,看着父亲饱经风霜的老脸和湿润的双眼,看着他充满老茧的双手递过来的这几天给我凑的路费等钱,我一阵心酸,掉下了眼泪。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老父亲一直在用全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读书,虽然在我的眼里他有许多的不是,但他毕竟是我的父亲。这位解放前无民愤,解放后奉公守法因多了几亩地被评为地主的老父亲,于1961年1月因病挨饿而离世。
回到中正大学后,这时中正大学已经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校已经迁到南昌市内,文法学院已经改名为政治学院,我被委托负责文件收发和物品保管领发事宜。1949年8月—1950年3月,我进入江西八一革命大学第六区队(南昌大学政治学院)学校并参加革命。当时我们八一革大六区队二小组成员有万绍芬、鲍国栋、蒋中道、徐文星、史久恂、陈泽信、杨方泰、曹家驹、刘周斌、陈国华、许恭儒等,我们这些人参加革命工作后,都在不同的岗位先后担任了基层领导工作,万绍芬同志后来还担任了江西省委书记的职务。
前排从左至右:陈国华、曹家驹、陈泽信、徐文星、鲍国栋,后排从右至左为万绍芬(江西省委原书记)、蒋中道、史久恂、杨方泰、刘周斌、许恭儒
相关链接: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2)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4)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5)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6)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7)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8)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9)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0)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1)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2)在省临中两年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3)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4)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5)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6)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