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是:书法是艺术还是写字。文章涉及两个人:王镛、陈传席。文章涉及两个观点:书法是艺术需要创造、书法不是让人看不懂。
王镛是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协理事。
观点一:书法是艺术需要创造。
王镛说:“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书法不是艺术,还认为书法是个手艺活,这是不对的。书法是艺术,艺术的核心是创造,不是继承,只有手艺才是继承。”(来源:书法公社网)
陈传席是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美协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评阅员。
观点二:书法不是让人看不懂。
陈传席说:“艺术要美,最基本的东西不能没有,就好像人之称之为人,狗之称之为狗,是有界线的。书法就是写字,为什么要让人看不懂呢?书法让人看不懂,那就错了。”(来源:书法家园网)
王镛和陈传席虽然都是书法方面的专家,但不难看出二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么,他们谁说得对呢?从某种角度来说,两人说的都有道理。
在过去,书法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叙事、记文都需要书法,但如今不是这样了。如今已经成为非实用性的技能,故书法是艺术有道理。
书法的载体是汉字,若将汉字写得让人不认识便脱离了汉字的功能,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故书法不是让人看不懂也有道理。
不过,以陈传席而看王镛的作品,就不符合书法的条件了。我们都知道,王镛的书法作品大都让人看不懂,也许是出于“艺术的核心是创造”的缘故,但是,这与“书法不是让人看不懂”的观点相悖。
书法是写出来的,写得让人看不懂,就说是艺术?
并不是说不对,但总觉得在偷换概念,就好像专家说“供暖不是为了热,而是为了不冷”一样——农民种地不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不去街上要饭。
然而,以王镛来看王镛的作品,却是符合书法条件的。
书法是艺术,艺术需要个性,而这种个性则需要创造,所以作者在创造时必然会忽视基本认读,最后作品也就让人看不懂了。个性的本质是不雷同,如果写出来所有人都认识,那就不是个性。
事实上,书法本身已经具备了艺术性,只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比如,王羲之书法开合有度,既非完全张扬,也非完全内敛;颜真卿书法用笔厚重,线条外拓尽显张力;欧阳询书法笔画精致,字形内曳尽显灵动——他们的书法都是具备艺术美感。
其实在继承他们的基础上,然后加以改进就够了,没必要把书法变成纯粹的艺术。如果完全穷尽,岂不是人人都是书法家,因为只要写的不同于他人、让人看不懂就行。
再说了,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书法家,因为他们并不能直接促进社会发展,我们更需要的是医学、科学等专业的人才。
最后,回答开头的那个问题:书法是艺术还是写字?
既是艺术也是写字,但一定要有度——纯粹的艺术只会让书法面目全非,纯粹的写字也会让书法失去应有的美感。
这个尺度该如何把握呢?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了我们——中庸致和。
因为,任何极端都无益于事物的发展。古人想要铸一把好剑,必须先将多种金属融合,最后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过于刚猛易折断,过于柔软易折弯。书法难道不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