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嘉靖时期,溧阳辞官归乡的官员和地方豪绅间流行大兴土木,修轩筑馆,砌石凿池之风。一时间,溧阳出现了夏林园、沧屿园、甲园等名闻遐迩的江南名园。 uli,@5%\ 明光禄寺少卿史后返乡后,在溧阳市夏庄村修筑了归得园。园内,山回水萦,楼榭交错,亭台林立。 r4D*$H-rR 嘉靖元年(1522),“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调任应天府通判。他厌恶官场习气,常替百姓说话,因而不断受到排挤。一年后,他看不惯官场腐败愤而辞官。为帮助他排遣忧愤,好友史后约他和唐伯虎来溧阳一游。 ,~`R{,N` g!(
j.xe
祝唐二人依约前来。一到溧阳境内,祝枝山抬眼看到一位农夫在车水,想跟好友联对游戏。即大声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笑道:“这有何难?”便对出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枝山忍不住哈哈大笑,连声称赞:“妙!妙!”心中的烦闷驱散了不少。 ymT&[+V 唐伯虎要前去溧阳埭头拜访一位故友,祝枝山便先行来到归得园赏景。只见园内有三座假山,六座亭台,天光云影,美不胜收。凉亭由四根白色的柱子支撑,亭子的顶端像个倒开的牵牛花,镶嵌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圆球,两旁放有石凳。漫步在曲曲弯弯的小径上,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芳香扑鼻而来。再往里走,假山的周围都是竹子,挺拔葱郁。这时,祝枝山顿感神清气爽。明代祝允明草书之《李白古诗·蜀道难 》长卷
m;)[gF 不一会,主人史后来了。一别五年,两人亲热地拉起家常。枝山见史后眉头不展,似有心事,便一探究竟。史后轻叹一声,说:“前段时间干旱,庄稼收成大减,虽放粮救济了几日,但灾民众多,颇感力不从心哪!”枝山安慰道:“这有何难,不是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嘛!我和伯虎可题字作画赠与灾民,他们自有生计!”史后连忙拱手还礼。 $/ew'h9q 伯虎回来后,两人就忙活开了。消息不胫而走,灾民前来取字拿画,不亦乐乎。有个贪得无厌的师爷也混在其中想讨得一字半画,史后暗中叮嘱伯虎枝山:此人家财万贯,欺诈百姓,一肚子坏水,前段时间故意囤积粮食,得想法治治他。枝山向来嫉恶如仇,满口应允。轮到师爷时,祝枝山停下手中之笔说:“我来出个对子,你若对得上再取。”师爷自命不凡,答应了。 qP-
* 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三塔寺前三座塔。”师爷一听,说:“这个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五台山上五层台。”“还没完,要加字。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师爷接了下去:“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五个“台”字吧?祝枝山冷笑一声:“抬不动了吧?”师爷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灾民们无不拍手称快。这次赈灾,虽发生在溧阳偏僻的乡里,却使祝枝山声名大振,最终被公认为吴门书坛领袖人物。 _V^^%$ 傍晚,彩霞满天,染红了天边,映红了湖面。枝条交疏,绿叶圆润,清风吹拂着湖面圆盘似的荷叶来回荡漾,也撩拨着主客诗情画意的情怀,石桥、池水、楼阁和远处的青山、树林,交相辉映,归得园成了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卷。 ;>{BK, 史后、伯虎、枝山三人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甚是快慰。唐伯虎首先吟一首《琼岛》:齿齿巉岩玉蕴光,非因积雪与凝霜。萧然坐我水晶府,泥饮何妨倒玉觞。[attachment=2757429] c~[L;_
ZP61T*n 祝枝山被激起诗兴,他看到了“归云”石洞里的石床,想到自己的坎坷仕途和今日的赈灾义举以及对财主的痛快奚落,心里五味杂陈。那石床,虽然用石块裁切,并没有装饰华贵的七宝,但睡下去一样悠闲自在。人间多少倾慕繁华之心,到了这里,早已化为了灰烬!他从尘心俗念中猛地清醒过来,不由吟诵:八尺胡床用石裁,不装七宝亦悠哉。睡寒难熟游仙梦,多少尘心向此灰。[attachment=2757430] a938l^@;s8
rIR~YMv! 当年,愤世嫉俗、豪放不羁的书法名家祝枝山随着这首诗的流传,在溧阳人的心中树立起鲜活生动的形象。而今,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祝枝山在一代代溧阳人心中的形象历久弥新…… R@-rc|Fu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