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的铜锣声、规整的队形、颜色各异的傩戏面具和服装……6月23日下午,在我市社渚中心小学人文馆大厅内,傩戏队的学生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排演。两支小龙、一支小马灯的队伍随着鼓点舞动、跳跃,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在这一刻全面激发。傩戏队的指导老师蒋玉明说,每周二下午自选课程时间,学生们都会排演傩戏。
地方文化“傩”成为特色课程
社渚,地处楚头吴尾,是傩文化之乡。社是指古代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渚原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早年间,社渚是古中江流域的一方水边台地,当地人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祈福求平安。
去年9月份,社渚中心小学成立了专门的傩文化研究团队,全面了解社渚的傩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了一套全新的特色课程,让地方特色文化为学校所用、为教育所用。
“我们将祈福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社渚中心小学副校长宋建军告诉记者,学校围绕祈福这一元素,开展“社·渚·家”课程建设,将其细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师生家国情怀、牢记使命;引导师生寻根求源、尽责履职;促进师生后浪奔涌、不忘初心。
非遗元素进入日常课堂
在傩舞面具教室,一个个精美的面具摆放在展架上。特色课程老师张磊告诉记者,这些面具都是学生按照自己对傩文化的理解设计出来的。学校特地采购了3D打印笔,帮助学生制作傩舞面具;还聘请了当地傩文化传承人带领学生跳傩舞,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宋建军说,学校以傩文化课程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校本课程。社渚镇的蒋塘竹马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当地非遗传人一起摸索开发出舞龙、皮影、扎染、刻纸等一系列非遗课程。
学校还带领学生先后到市博物馆、前宋水库、庆丰村等地研学,与市傩文化博物馆、宣和农场合作,将其作为学校研学基地;在校内建设充满地方历史文化、生活风情的人文馆,打造成非遗教室;建设社渚地方文化广场、体验超市,编写了《傩文化》与《I(爱)社渚》两套校本课程教材;还结合中华传统的时令与节气,开展农趣运动会、收获节等各式各样的课程活动。
目前,基于社渚地方传统文化,该校开发了7大类28小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自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学习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社渚中心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两次荣获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奖,《基于地域文化的“社·渚·家”课程建设》被列为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足“社·渚·家”,培育现代娃》被列为常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随着特色课程的不断深入,该校教师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果实,在溧阳市级学科专业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多人次代表溧阳参加常州市级竞赛。
“希望学校能通过开发特色课程的契机,融入地方,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该校校长吴汉平对学校特色课程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说,下一步,学校要将非遗文化特色课程打造成为社渚的一张名片,让人们到了社渚就想来社小看看。来源:溧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