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全站导航
社区
网购
信息
互动
生活
房产
兴趣
UID:80165
微博条 | 粉丝1002人
关注Ta 发消息
扫荡和反扫荡
厉瑞康所在的太行工校,既是八路军总部的一所教学单位,又是一个战斗队单位。学校制订了平时的教育计划和战时的反扫荡两套计划。同时学校在学员中组织了一支武装自卫队,自卫队成员都是有战斗经验的“三好学生”,这三好就是政治好、身体好、打仗好,基本是清一色的党员。在学习上课期间,武装自卫队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由于靠近兵工厂,职责特殊,配备的武器都相当精良。自卫队既保证学校的安全,又充当军工部的警卫队。
1942年5月18日敌人集中两万五千多人,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对太行山区北部开始了“夏季大扫荡”,这对太行山区来说,是最残酷的一次,反扫荡开始后,太行工校由辽县泽城随军工部转移,当夜住在尖庙村,自卫队班长杨瑞峰后半夜带班换岗时发现敌情,接岗的韩修学被敌人抓住,情况紧迫,杨鸣枪报警,听到枪声师生紧急转移,敌人偷袭扑了个空。这也是太行工校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险。5月25日工校转移到了辽县十字岭,八路军总部机关也在这里,敌人对十字岭大举进攻。据时任工校队长兼工部教员李非平回忆:普二班班长吴剑英在探路时,与敌人相遇,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保护了同学们的安全。这时对面山上敌人突然掉头攻打我们和政治部,于是我戴着一个排人冲了上去,我的手中了弹受了轻伤,最后终于冲出了包围,突围中刘致中副校长英勇牺牲。
在反扫荡中,厉瑞康他们的太行工校,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学校也实行了部分紧急情况,即把学员分散到太行山的老乡家中。据原太行工校学员刘国梁撰写的回忆录《峥嵘岁月稠》中回忆:学校的李主任和厉指导员(厉瑞康)决定,由当地的一位学员宋贵珍把五个体弱有病的小同志带到显王村他家隐蔽,当然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五个小八路换了衣服剃了光头就隐蔽在宋大爷家的山洞中,他们一家人为了掩护我们五个小八路,在这次大扫荡中惨遭不幸,宋大爷的女儿惨死在鬼子的刺刀之下,宋大爷本人也被鬼子刺刀刺伤。面对日寇的“三光”政策,我们是心如刀绞,痛恨万分,提前归队,要报仇雪恨。宋大爷一家子的恩情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太行山人民的养育之恩永生难忘。
敌人的这次残酷大扫荡,前后近一个月,厉瑞康他们的太行工校在武安、涉县和山西的交界处、管道川等这些地方,不断地遭到敌人的包围。在反扫荡结束后,从刘伯承的总结讲话里,厉瑞康才知道,太行工校包刮八路军总部在内被敌人围困在七层包围圈里,几乎到处是敌人,只能在包围圈里跳来跳去,有时一天要走七八十里路才能摆脱敌人。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损失很大,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不幸牺牲,太行工校损失也很大,学校在西井彭庄为刘致中副校长和吴剑英班长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反扫荡后,军工部决定让陆达任副校长,厉瑞康任教导员兼党总支副书记,贾晓东任副教导员兼党总支书记,李非平继续任教务主任。同时,又从工厂调来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样,通过反扫荡,学校反而在残酷的战斗中得到了发展,师生人数增加到近四百人,分为政工班,机械班,专业的专一、专二、专三班,矿冶班,化学班,普通班。另以兵工厂工人为基础设立了一个工训队。太行工校迁到了武乡县温庄村。这样,太行工校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520201752_副本.jpg
在太行工校厉瑞康拍下了他人生第一张照片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2)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3)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4)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5)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6)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7)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8)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0)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1)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2)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3)
中国“抗大精神、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溧阳人厉瑞康(14)
UID:359270
微博条 | 粉丝1人
UID:290383
微博条 | 粉丝63人
UID:228893
微博条 | 粉丝3人
UID:395544
微博条 | 粉丝0人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521153850_副本.jpg
UID:331926
引用 引用第2楼天目深瞳于2020-05-21 01:04发表的 : >EG;2]M& 穷人家学生兵抗日从军记,如果没有巍峨入云天的太行山复杂的地形,八路军就很难生存下去,精神与天生的地理环境不灭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