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三月落梅花!
  • 2096阅读
  • 1回复

[众观天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三月落梅花![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9
金币
25066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9
银元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03-01 22:51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的时间进入了2020年的3月了,不知不觉的很自然了想起了1290年前的“诗仙”李白在今天的武汉城的黄鹤楼送别友人的三月下扬州的著名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面对当今的2020年3月的武汉,真的希望1290年前的“诗仙”李白再回到黄鹤楼,回到“新冠”病毒充斥的武昌城,把你的“仙气、仙诗”来扫除这个恶毒的“新冠”还武汉还江城以昔日的辉煌!
  1290年前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仙”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更是江城武汉的代名词。故人西辞黄鹤楼”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加上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孟浩然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诗仙”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千载传颂的名篇,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从《李太白集》里,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孟浩然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李白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诗仙”李白在诗歌的用韵上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语言上清丽自然,意境面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李白小孟浩然十多岁,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的。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吟诵着“诗仙”的这首诗,使我浮想联翩:假如没有江城的黄鹤楼,“诗仙”你能写出如此千载而传的诗吗?假如你1290年前不到江城来,与孟浩然能成为忘年交吗?假如江城没有黄鹤楼、旁边没有浩浩的长江,你你能写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绝句吗?总之一句话,正是由于古代江城有如此之景----黄鹤楼,如此之江----长江,如此之人才----孟浩然,你才能驾驭具有传奇色彩的黄鹤之精、气、神而创作出可与崔颢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媲美的诗来!
   睹物思情,思古照今。看到黄鹤楼,就想到了“诗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了黄鹤楼就想到了崔颢《黄鹤楼》,看到了黄鹤楼就想到了当今的武汉江城的“疫情”。看到了江城“疫情”之状就想到了“诗仙”!把你的“仙气”压倒目前江城的“疫气”吧!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三月落梅花!
$L]lHji  
7Hu3>4<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0-03-0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梦彩虹 金币 +1 2020-03-0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0-03-01 22:51:50)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270
金币
20343
威望
32
贡献值
13643
银元
13611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3-02 16:2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闲的,四句诗,撤出几千个字。 !%0 * z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