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溧阳骄人的书帖和笔工古墨
it5].A& 6"[`"~9'V 南宋宣州“诸葛笔”曾风靡一时,创制人诸葛高因此青史留名。清人梁同书《笔史》专门设一章《笔之匠》介绍历代笔匠,共录得92人,其中宋代笔工46人,其后清末学者胡韫玉增补了23人,但宋代仅补5人。实际上,宋朝是“士”的黄金时代,传统士人追求器物与生活的风雅趣味,对文具非常讲究,古籍文献中记录的笔工还有很多,溧阳笔工顾纲就经常出现。南宋官至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的周必大《文忠集》中就有一篇《跋刘季高与溧阳笔工顾工帖》,其文如下:
E92dSLhs5 杼山老人笔墨精妙,独步斯世,而顾纲之艺数见褒称,东坡诗中李文政也。 <y6M@(b 题目中的刘季高刘岑号杼山居士,吴兴(今湖州)人,后迁居溧阳,嘉庆《溧阳县志》记载有刘岑曾在溧阳兴建道胜、风月二堂,张孝祥《于湖集》中收录了为风月堂写的记。刘岑书法上的造诣,引得时任建康安抚使的张孝祥拜他为师。朱熹幼时就见父亲把玩刘岑书帖,心生敬慕,他自己对刘岑有“词意笔迹之妙,亦意其超然,非当世之士”的评价。
#;
E,>0 而溧阳笔工顾纲,制笔工艺常受褒扬,与苏东坡诗中的李文政相当。南宋学者张栻《赠熊辩笔说》记载:“顷年,得溧阳笔工顾纲散桌枣心,制度殊不类近世笔。”张栻得到的顾纲所制散桌枣心笔,在当时显然是一款创新笔,百度显示其笔头外形像瘦而尖的枣核,有别于之前肥而粗的鸡距笔。
jIZQ/xp8_ 有关刘岑给顾纲的书帖,《文忠集》另一篇游记疑似言及,未作细究:“……人以为知体焉,顾纲献笔,季高甚赏,其艺数为作诗帖,纲求,与之。”
!V Zl<| 笔墨精妙当然离不开墨,溧阳古墨之珍贵,我也是看了南宋诗人王迈的《墨歌寄林明叔》才知道。且录部分如下:
:Py/d6KK 赠君古墨三寸许,君知此墨从来处。 L/<^uO1 溧阳石化几千年,钢铁臼经三万杵。 {08UBnR 昔我得之于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 iF{
eGi 我今以半为君遗,物以妙贵君勿嗔。 )1lR;fD ……
ai`fP{WlX 诗人的古墨取材于经过几千年石化的植物,在铁臼里杵了三万次,多么不易!他送给林明叔三寸许,已经是一半了,实在太金贵,请林明叔别嫌少啊!看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动,觉得生活在宋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f<uLbJ6 g!V;*[ Bb]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