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开始“和面”,南京降7000元,上海腰斩过半,骨折价不是偶然 IOSuaLH^
煮酒君论房 2019-10-11 16:03:24 EC^Ev|PB\u
每平方"直降"7000元,并不是个例,只是众多现象中的一个而已。 sKe9at^E]>
`Ev A\f
10月10日,南京仙林湖板块成交了一块地,地块成交价为31.4亿,楼面价为17867元/㎡。 Uuwq7oFub
+vSCR(n
单看这一条消息,作为旁观者并不会有什么感觉,也不会有什么异样。但是如果与同一区域内3年前的地价,做一个对比,就会让人心生感慨了。 |h#DL$
JZs|~@
CP c"
同为仙林湖板块,2016年9月融信拿地所用的成本就高出很多,当时的宅地楼面价达到24957元/㎡。 l,imT$u
3*CzXK>`M&
3年前,楼面价为每平方24957元;3年后,楼面价为每平方17867元。3年的时间内,每平方"直降"近7000元,楼面价跌幅超过28%。 qk_p}
l-F1
WF+bN#YJ
但是,南京仙林湖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只是众多现象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同上海顾村板块腰斩过半相比,南京仙林湖的数据要"好看"太多。 S^3g]5YX
[$
hptQv
无独有偶,今年8月底,上海宝山顾村镇一宗地块底价成交,成交价为28.7亿元,楼面价20010元/㎡。 f28gE7Y\a
f?/|;Zo4
[z
W_%O kP
同3年前相比,这个价位缩水了一大半,简直比腰斩还惨。 n@G:e-m{A
`E./p
2016年6月,该板块成交一宗地块,楼面价为48100元/㎡,溢价率306.53%。 Rel(bA-[N
ZcUh[5:|
2016年8月,该板块又成交一宗地块,楼面价为53727元/㎡,溢价率114.87%。 c%q}"Y0oh
J0IdFFZ|w
简单的算一笔账:3年前,上海顾村楼面价每平方最高为53727元,3年后楼面价每平方落至20010元,两者每平方相差近3.37万元,下跌62.7%,跌幅过半。 ;FV~q{
<Cf7E
其实,土地市场的降温,并不仅仅体现在价格的回落上面,更体现在开发商不再拍脑袋拿地方面。 QVnO
XD_P\z
7bgnZ]r8t
近日,同策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1月-9月房企拿地金额及面积TOP20。榜单内容显示,土地成交金额1220.02亿元,环比减少1.89%,同比减少4.65%。多家龙头房企放缓拿地速度,拿地集中度也明显下降。 .Ws
iOJU
*6 I =o
E
"面粉"都降温了,"面包"还会远吗? n;-x!Gs
btUUZ"q<
面粉是面包最主要的成本,而与之类似的房子,它的主要成本当之不让的就是土地。
""25ay
x:f|3"\s
那么,在土地成本的价格逐渐回归的背景下,房子会紧跟其后选择回落,还是会走出另外不同的行情呢? OvyB<r
Gk{
"O%AE
答案其实早就已经明确。从去年开始,不少楼盘的水分就逐渐地被挤出。时至今年,降价"抢客"的现象越发的明显。广东番禺某盘两天内,每平方跌落6000元,开启了2019年的降价之旅,随后有20多个城市的楼盘效仿。 4
+da
t-v^-#
LV}UBao5n
武汉市区某盘每平方3.1-3.2万元的房子,现在每平方只需要2.2-2.4万元,而且还附送每平方4000元的装修。 OhSt6&+
|% M{kA-
天津某盘价格从每平方10000元,调整到每平方6800元,降幅超过30%。降价打折之后,原来100万的房子,能省下32万。这样的价格,对卖房者来说简直就是"骨折价"。 gE-w]/1zD5
q8'@dH
"骨折价"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9pVf2|5hj
v`z=OHc
第一,人口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近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显示,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这个数据,来自中国老龄协会编印的《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 ?=/}Ft
A^T~@AO
#U",,*2
而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劳动年龄人口却在逐渐的减少。相关数据显示,80年代后期是我国上一轮出生人口的高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见顶,而2018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仅仅1523万,创下过去50年的最低水平。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指出,这意味着住房需求高峰已经见顶,从人口来看,住房的刚性需求将持续下滑。 "sX[p
+t7c
&td\
第二,房地产被依赖的属性在减弱。730会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n.Ur-ot
'U|MM;(
房地产将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经济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这就会促使一种现象的产生:房子的居住属性增强,金融属性下降。从前被作为"投资品"的房子,将会回归它原本的属性。 D{,[\^c
NDs]}5#
9 NGeh*`
其实,从房地产产生的效应看,房地产作用减弱是必然的趋势。社科院指出,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6左右百分点的带动贡献,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也就是说,去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已经为负。 Z4wrXss~
p%1xj2 ?nN
第三,房子已经不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39平方米。此前有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持有率超过90%,人均住宅基本上达到了1.1套。房子并没有想象中的稀缺,相反不少地方反而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房。 SXHru Z
tF#b&za
西南财大给出的数据,是6500套空置房,空置率超过20%。而即使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1年用电不超过20度"就是空置房来算。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的房屋空置率也达到了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达到了13.9%,农村房屋空置率达到了14%。 s8f3i\1
~aauW?
h 7(H%(^_
同多年前相比,房子的稀有性大大降低,房子已不再短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经上升到比较高的水平,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用潘石屹的话说,这个数字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没有两样了。 ]X>QLD0W
wzNt c)~i
未来,房子会被"争相抢购",还是会"有价无市"?答案已不言自明。 Q70**qm
=\ti<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