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杂谈(6--1)
段光胜
}8)iFP&" 我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在观山脚下的上坊村住居过,我曾祖父1937年在上坊病逝后,就葬在观山的西北坡。我姨娘就嫁给上坊的谈姓人家,我小时候经常去上坊,也经常登观山。所以,我家四代人都与观山有些渊源。今天就聊聊观山。
\p{$9e;8yT 观山又叫高邃山、盘白山。这三个名字究竟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可能历史上也没有定论。以我看,应该先有高邃山之名,再有盘白山、观山之名。
2/.I6IbL 高邃山之名得至于山上有个高邃洞。据说清末还能见到高邃洞的洞口,后被山石泥土填埋。我曾问过上坊村的老人,他们也不知道该洞在什么位置。
dr
W}w+! 盘白山的得名,是晋代有个俗姓李的盘白真人,一说他是本地人,一说是陇西成纪人。三国时,他为了躲避魏武之役,筑室于高邃山西陲隐居。据传,他在山上饲养的一虎,不伤人畜,还饲养一鹤,看守观门。观山有三峰,其中一峰叫仁虎峰,一峰叫来鹤峰。《溧阳县志》记载一则关于盘白真人的神话: 当时,高邃山顶有一“会仙亭”。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八月十五日清晨,云雾缭绕,芳香浓郁,太极天翁、八洞天仙俱会于此亭。盘白真人于是吞服所练丹药,成仙骑鹤而去。从此,人们便把高邃山称为“盘白山”。据《溧阳县志》记载,“会仙亭”至唐朝开元年间仍存在。
$x|4cW2 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年间(公元550--551年)曾下诏,在盘白真人宅第处造“招仙观”。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将“招仙观”改为“太虚观”。后毁于兵燹。盘白山又因“道观”得名“观山”。故而,山以洞名、人名、观名而取,给此山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及丰富的文化色彩。
CvB)+>oa 观山自晋以来,即为道教胜地,为溧阳历代胜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佳作。明朝彭儒曾作《登盘白山》一首,后四句曰:
X@up=%( 胜地多灵气,
dXewS_7 高人尽古颜。
.|x"'3# 尘心应自远,
xe9V'wICp( 日暮不思还。
x
'hUw* 溧阳人士马世俊在清顺治十八年中了状元,他游盘白山时曾留下诗篇:
PBY^m+
盘白仙童去不返,
Yb
=Z`) 孤峰犹似入云间。
.jvRUD8A7 半峰石断蛟藏窟,
r E<Ou" 静夜钟残鹤守关。
Ub| -Q 清光绪年间,溧阳人士宋鐄登盘白山作诗一首:
:9f/d;Mo3 饲虎真人扫石床,
?*: mR|= 寻仙以此阅沧桑。
eO?@K$I 只今洞口靡芜满,
-A)X
Yz
闲看儿童牧乳羊。
" UxKG+ (待续)
x>*#cOV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