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烈士陵园的大手笔 Qj3a_p$)P
我也真不知道薛耀军回家我两攀谈时,只要提到当年的宋庄,而且只要一提到冯老头,嗓子立马就沙哑起来了,眼眶微微发红的同时莫名其妙地湿润起来。说心里话,打心眼里我是绝对不想提到他这位邻居的,但说到宋庄他总会联想到这位画画的神奇老头。搞得我与他聊天时总是绕过宋庄,我曾经向他表白,这位已经仙逝的冯老头不管他57年关牛棚也好,文革中脖子吊铅丝青兰石批斗也好,与我毫无关系,我们只谈画画,不谈其它。至于他爱好画内芯溃烂,外表秀丽的大白菜,乃至最后所有作品被外国人一锅端,这是他的机遇,更与我们毫无关系。 <BO)E(
薛耀军2000年到北京宋庄后,虽然人在北京,但还是心系溧阳,放不下溧阳。虽然他的工作室在宋庄,他还是采取了两边来回跑的策略,在侧重宋庄画技交流和学术活动的同时,他采取了兼顾两头绘画业务的流动套路。一到暑假,他会跑到溧阳带学生暑期班,他会在原交通路楠木厅举行学术交流和宋庄各个画派特点的学术探讨,当他在宋庄一呆就是一年后,他会回到溧阳图书馆静心进行修养和辅导学生,据说大营巷的教学班是他待得最长久的地方。 ~GuMlV8
2003年,西山烈士陵园要成立烈士纪念馆陈列室,要搞三幅大型的油画,市政府有关部门议定了这三幅画的内容。这三幅油画的内容就是《解放溧阳》、《塘马战斗》、《周城战役》。那么,这三幅大场面的油画请谁来设计谁来画呢,按正常思路,像这种高品位的画,应该是那个人设计就让那个人画。当时溧阳油画界不是没有人,其实力不可小嘘,光国家级的会员就有两人,省级美协会员就多了。可有关部门在排查摸底选择物色绘制人才时,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宋庄的薛耀军。其实,那时薛耀军并不在宋庄,而在溧阳。馋猫鼻子尖、消息灵通的他很快就得到了信息。 ifo7%XPcg
二个月后,当薛耀军设计的《解放溧阳》、《塘马战斗》、《周城战役》的三张小稿展现在宣传、文化、党史、民政部门领导的面前时,大家在整体肯定小稿效果的同时,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如对战场血战的场面及战斗冲锋的队形提出了比较专业的建议,对《周城战役》新四军冲过敌人的铁丝网时,应该有老百姓提供的门板压在铁丝网上作为跳板冲过去的真实情景,等等,薛耀军对此都一一作了修改。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到新四军史料馆及前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了解情况,拍摄了新四军的服装、枪械武器,了解新四军学习、生活、战斗情况的具体资料,到塘马访问了当年目睹这场残酷战斗的老农。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他开始了这三幅画的创作和绘制。 xil[#W]7Ge
据薛耀军回忆,这三幅画是从2003年的8月份开始动手的,到全部绘制完成,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现在这三幅巨幅油画早已分别安装悬挂在溧阳西山烈士陵园的陈列室。当然,薛耀军在十多年前完成这三幅油画时,也捞到了小小的半桶金,至今都让他难以忘怀。 9}c8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