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聚焦溧阳]戏曲史家蒋星煜(溧阳与文化名人之二十)
  • 1044阅读
  • 25回复

[聚焦溧阳]戏曲史家蒋星煜(溧阳与文化名人之二十)[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3114
精华
44
金币
142608
威望
8216
贡献值
39674
银元
31146
注册时间2012-01-0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19:1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deUsc  
" >6&+^BN'  
                               戏曲史家蒋星 V_;9TC  
              (溧阳与文化名人之二十) VjTe4$ *  
\>)f5 gV@  
j 0 Y  
'8r8%XI  
史笔文心照梨园 rR!U;  
在中国戏曲史研究的星空中,蒋星煜是一颗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恒星。这位 1920 9 11 日生于江苏溧阳的学者、作家,以九旬人生笔耕不辍,留下两千六百万字著述,既勘破中国戏曲文献的千年迷雾,又以文学笔触激活历史记忆。从战乱中的流亡学子到享誉中外的文史大家,他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现代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史诗。 K&UE0JO'  
V:\]cGA{  
启蒙与求学岁月 7C5pAb:  
蒋星煜的文史天赋早在童年便已萌芽,这与他得天独厚的家庭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父亲曾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务长,母亲则出身书香门第,而启蒙教育更是由外祖父亲授—— 这位兼具晚清秀才、小学校长与孙中山警卫团文职军官三重身份的长者,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少年时代在宜兴度过的岁月里,蒋星煜已对章回小说产生浓厚兴趣,《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经典伴他成长,十三岁时便有小文发表于宜兴《品报》,显露出早慧的文才。 s#lto0b"8  
3c u9 [~K  
1930 年代,蒋星煜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新环中学、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和国兴中学,最终考入复旦大学英文会计专业。彼时的复旦名师云集,赵景深、傅东华、姚克等学者的授课让他眼界大开,英语教师顾同彝的教导则为他日后接触西方文化奠定基础。但平静的求学时光被抗日战争的炮火打断,随着租界被日伪控制,蒋星煜不得不中止学业,开始了边流亡、边读书、边写作的动荡生活。这段颠沛岁月中,他辗转于香港、重庆等地,却从未放弃求知——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王充的《论衡》、《孙子兵法》等典籍被反复研读,屠洛涅夫、歌德、莫泊桑等西方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他的精神食粮,其中《资治通鉴》更对其日后的历史研究与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8UdvMN  
4uX(_5#j  
1942 年,22 岁的蒋星煜正式开启创作生涯,向《大英夜报》等刊物投稿,与主编王统照、秦瘦鹃等文坛前辈建立联系。次年,他出版首部专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这部青年时期的作品已显露出扎实的考据功底与独特的文化视角,多年后仍被读者在旧书店淘得并奉为佳作。1948 年,另一部著作《颜鲁公之书学》由世界书局出版,此时的他虽仍在谋生途中,却已在文史领域初露锋芒。 9bn2UiJ k  
>%c* Xe  
职业转型的抉择 e~Hr(O+;e6  
抗战胜利后,蒋星煜先后任职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部、中华教育电影厂编辑、南京中央通讯社记者等职。这段跨领域的工作经历,既锻炼了他的文字表达与社会观察能力,也让他结识了金山、张瑞芳、黄苗子、郁凤等文艺界人士,为日后深耕文化领域积累了人脉资源。1948 年秋,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时任中央通讯社广州办事处职员的蒋星煜面临人生重大抉择—— 同班同学、陈果夫的侄子以两张船票相邀,力劝他赴台湾,并通过中统广州站施压。但蒋星煜早已看清时局,以采访任务未竟为由再三推脱,最终留在大陆,这份清醒的抉择为他日后的学术人生奠定了根基。 8U^D(jrz  
9Q@*0-  
TmiWjQv`  
1949 年上海解放后,蒋星煜迎来职业转机,先后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华东文化部艺术处任职。他为人正直,不善钻营,却因博学多识被上海市文化局局长李太成视为 "智囊库",凡涉及文艺戏曲的疑难问题必向他咨询。这段经历让他得以深入接触戏曲界实务,从剧目审查、艺人改造到戏曲改革,全方位了解戏曲生态,为日后的理论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50 年代,他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入上海艺术研究所,从此专注于戏曲研究,开启了学术生涯的黄金期。 797X71>   
这一时期,蒋星煜的创作才华也得到充分释放。1959 年,响应毛泽东倡导学习清官海瑞的号召,《解放日报》党委书记魏克明委托他撰写相关历史小说。蒋星煜本就推崇海瑞刚正不阿的品格,随即创作《南包公海瑞》,发表后影响深远,被京剧大师周信芳改编为《海瑞上疏》搬上舞台,成为红极一时的剧目。趁热打铁,他又创作《李世民与魏征》,却未料风向突变,作品遭批判,他被戴上 "历史反革命"" 现行反革命 "两顶帽子。幸得李太成、魏克明等前辈保护,才未遭更重迫害,但" 文革 " 爆发后,他仍难逃厄运,成为上海首个因写历史小说被批斗的对象,与上海艺术剧院院长黄佐临一同被关押两年,出狱时两腿已无法行走。这段苦难岁月并未磨灭他的学术初心,反而让他对历史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p^8 JLC  
S\|^ULrH  
,QS'$n  
学术巅峰的突破 bag&BHw  
"四人帮" 倒台后,年近七旬的蒋星煜迎来学术重生,压抑多年的创作与研究热情如火山喷发。他重返上海艺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学术顾问,同时兼任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还先后为复旦大学、台湾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研究生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一时期,他的研究成果密集涌现,在戏曲史领域完成了多项具有突破性的考证,纠正了诸多长期流传的谬误。 ;i9>}]6  
~JE|f 7  
k_Tswf3  
在戏曲渊源研究上,蒋星煜挑战权威,纠正了王国维认为戏曲源于北宋的论断,通过翔实史料论证了更早的戏曲形态演变轨迹。在昆腔起源问题上,他深入考证明初顾坚、顾仲瑛的贡献,理清了昆腔发展脉络,修正了钱南扬提出的 "源于唐戏弄" 之说。而他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西厢记》研究领域—— 一生著有七种相关专著,分别在大陆、台湾及日本出版,构建了完整的《西厢记》研究体系。其中《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对国内与日本现存的明刻善本、孤本进行系统比对,厘清版本演变脉络,获 1984 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更获 1999 年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Za!w#j%h  
>Zdi5') 5  
+Pw,Nl\KD  
在《西厢记研究与欣赏》一书中,蒋星煜将考据与鉴赏完美结合,从 "关目欣赏"" 形象剖析 ""时空设计" 等维度解构经典。他细致分析《佛殿奇逢》中张生如何从多维度发现莺莺之美,解读《乘夜逾墙》的误会法喜剧技巧,深挖《堂前巧辩》中红娘的机智特质,更直面《月下佳期》对传统性禁区的冲击,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学术视野。此外,他对《桃花扇》的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梳理孔尚任的生平交游与题材取舍,为这部经典作品的解读提供了全新视角。 l^,qO3ES  
在理论研究之外,蒋星煜还以主编身份推动戏曲文献的系统整理。他担任《辞海》《中国戏曲[font=&amp]・曲艺辞典》分科主编,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十大名伶》等辞书,这些著作成为戏曲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必备工具书。1992 年,他受英国格林坞出版社之邀,为《袖珍本中国平民文化》撰写《传统的中国戏剧》专章,将中国戏曲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1991 年,他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4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事业贡献证书,这些荣誉正是对他学术成就的国际认可。 J v<$*TVS0  
[EGx  
文史交融的实践 v[D&L_   
蒋星煜的才华从未局限于学术考据,他同时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尤其擅长历史小说创作。"文革" 结束后,他在《青年一代》等刊物发表《霍去病回朝》《大理寺卿的失踪》等作品,引发读者热烈反响,此后一发不可收,共创作近五十篇历史小说,结集为七种单行本出版。他的历史小说兼具学者的严谨与文学家的才情,题材横跨先秦至明清,人物涵盖帝王将相、文人武士、医卜星相,既有萧何追韩信、司马迁著书等熟知典故,也有周三畏挂印等冷门史实。 ? : md  
在创作中,蒋星煜坚持 "以学者眼光择取可信史料",如《周三畏挂印》对历史争议问题审慎取舍,既保证历史真实性,又通过细节虚构激活人物。他的小说语言凝练,叙事生动,将历史智慧融入故事之中,形成了 "史笔为骨,文心为魂" 的独特风格。除小说外,他还著有《海瑞》《况钟》等历史人物传记,以及《文坛艺林见知录》等回忆录,后者记录了与陈望道、胡适、孙伏园等文化名人的交往,成为研究现代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g9qC{x d  
$WNG07]tU  
zKJ. Tj W  
作为师者,蒋星煜倾囊相授,不仅在高校课堂上传道授业,更以人格魅力感染后辈。1984 年,他与青年作家米舒因共同的文史爱好结缘,结成忘年交,后收其为入室弟子,悉心指导创作。他主张 "三并举" 的读书方法,鼓励后学兼顾博览、精读与实践,其教学既重理论功底,更重人文素养培育。晚年虽已鲐背之年,仍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与弟子畅谈往事时条理分明、诙谐风趣,将毕生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9- G b"hr  
(b|#n|~?YL  
晚岁荣光与传承 -]QguZE  
步入晚年的蒋星煜并未停下笔耕脚步,95 岁高龄时仍在修改文稿、接待访客。2015 年春,弟子米舒去寓所拜访,他还能清晰回忆少年求学经历、投稿趣闻与创作细节,谈笑间尽显学者风范。同年 7 月,他因肺部疾病入院治疗,虽精神尚好,但身体机能日渐衰退,于 12 18 日凌晨因肺阻塞逝世,享年 96 岁。逝世前,他仍惦念着未竟的研究,床头还放着待校改的书稿。 WW3  B  
hwDXm9  
1CiA 8  
蒋星煜的一生,是与文史事业深度绑定的一生。他以 "文史癖" 自许,博览群书而不迂腐,考证严谨而不枯燥,创作灵动而不浮夸。作为戏曲史家,他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搭建了更坚实的文献基础;作为作家,他让历史人物在文字中获得新生;作为师者,他培养了一批文史人才。其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共同构成了 "蒋星煜精神"——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对苦难的坚韧态度。 (zmNa}-  
ou;qO 5CT  
a*Jn#Mx<M  
如今,以上海梅陇读书社 "蒋星煜读书社" 为代表,各地文化机构仍在传承他的治学精神;他的《中国戏曲史钩沉》《西厢记研究与欣赏》等著作仍是高校戏曲专业的必读教材;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持续吸引着年轻读者。这位从溧阳走出的文化大家,虽已离世,但其史笔文心早已融入中国戏曲与文史研究的血脉,成为照亮后学前行之路的不灭灯火。正如他对《西厢记》的解读跨越时空,他的学术生命与精神遗产,也在文化传承中实现了永恒。 3G&0Ciet  
M;qb7 Mu  
`Z8^+AMc  
p1 4d ,}4W  
! o^Ic`FhS  
图为1935年,家住长富亭的蒋星煜在溧阳公园(今高静园)文德桥上的照片 vpafru4  
</yo9.  
t{ =i=K 3  
v?%3~XoH  
VV\Xb31J  
qsvpW%?aE  
<~O}6HQ#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0 条评分 金币 +10
(post by :2025-10-10 19:11:25)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77
金币
541
威望
5
贡献值
287
银元
282
注册时间2021-03-30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0 20:1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 电信
这是蒋先生发表在总第二十六辑《中华戏曲》上的文章。 x?rbgsB5&  
H1C%o0CPY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4
金币
1918
威望
4
贡献值
1687
银元
1683
注册时间2016-12-08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0 21:08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这位溧阳人蒋星煜,应该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戏曲史家!没有之二! ~!8%_J_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456
金币
1780
威望
4
贡献值
1477
银元
1473
注册时间2018-02-22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09:0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反正这个中国著名戏曲史家在溧阳没什么名气 gFWEodx,9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421
金币
1971
威望
11
贡献值
432
银元
421
注册时间2022-11-05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09:1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溧阳出的名家! 2#n$x*CY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5780
金币
24540
威望
35
贡献值
16178
银元
16143
注册时间2017-01-07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09:5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戏曲研究的学者,资格老。 0>~6Z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3114
精华
44
金币
142608
威望
8216
贡献值
39674
银元
31146
注册时间2012-01-01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10:0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蒋星煜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部分图片: Q 5Ghki  
1[gjb((  
XM@-Y&c$A  
C(t6;&H  
L$u&~"z-  
U70@}5!  
/<?X-IDz.{  
eZ.0,A*1B1  
xZ @O"*{  
6rN5Xf cS  
AXU!-er$  

关注Ta 发消息

天神 
发帖
2705
金币
3284
威望
15
贡献值
2761
银元
2746
注册时间2015-11-01
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13:2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2楼小毛果于2025-10-10 21:08发表的  : ?Nze P?g  
这位溧阳人蒋星煜,应该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戏曲史家!没有之二!   $No>-^ )  
nIKT w  
最好听听溧阳有关人士的看法,不宜先表态。 . N} }cJq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764
金币
984
威望
5
贡献值
776
银元
771
注册时间2021-03-18
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20:4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名家 "?&bh@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773
金币
2192
威望
12
贡献值
1828
银元
1816
注册时间2017-10-15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22:1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人很少知道他是全国著名史学家 i*w-Q=  
赤城 

关注Ta 发消息

天使 
发帖
1357
金币
1622
威望
1
贡献值
1377
银元
1376
注册时间2018-12-15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09:58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蒋星煜写过好多篇回忆老溧阳的文章 -gGK(PIf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春岭樵夫 金币 +1 前天 14:29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天王 
发帖
3788
金币
5022
威望
0
贡献值
3863
银元
3863
注册时间2024-05-25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10:4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介绍的很好 -"K:ve(K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68
金币
429
威望
1
贡献值
370
银元
369
注册时间2021-08-16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15:2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这位溧阳人百度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0-f-  

关注Ta 发消息

天神 
发帖
2770
金币
5334
威望
32
贡献值
2814
银元
2782
注册时间2024-02-25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15:5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我听苏大恩师朱东明教授讲过这个人物,可惜无缘拜见! >*xzSd? \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156
金币
2437
威望
11
贡献值
2198
银元
2187
注册时间2013-04-17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17:4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95岁,高龄老人了! Gn4b\y%%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3114
精华
44
金币
142608
威望
8216
贡献值
39674
银元
31146
注册时间2012-01-01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19:3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IkMRlJh%  
M4\Io]}-M  
p:%E>K1<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6041
精华
5
金币
53049
威望
93
贡献值
2192
银元
2039
注册时间2011-12-31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20:5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去世已经十年了 -v@^6bQV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245
金币
5269
威望
44
贡献值
4268
银元
4217
注册时间2012-01-24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23:4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的文化名人 f,*e?9@;s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036
精华
47
金币
19611
威望
1089
贡献值
9116
银元
8826
注册时间2012-08-24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4:3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赤城于2025-10-12 09:58发表的  :蒋星煜写过好多篇回忆老溧阳的文章 (2025-10-12 09:58)  WA+v&* ]  
quR':=S5f  
我记得多年前,蒋先生有一篇《我的童年》发表在《天目湖》杂志上。 uG<+IT|x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036
精华
47
金币
19611
威望
1089
贡献值
9116
银元
8826
注册时间2012-08-24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4:3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蒋星煜文集》八卷,溧阳市图书馆可以借阅。 !&X}? NK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773
金币
2192
威望
12
贡献值
1828
银元
1816
注册时间2017-10-15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8:3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18楼春岭樵夫于2025-10-13 14:30发表的  : TfMuQi'>  
1 Ocyrn  
我记得多年前,蒋先生有一篇《我的童年》发表在《天目湖》杂志上。 :H6Ipa  
%3Y&D]  
7j5l?K-  
b{9q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637
金币
6618
威望
12
贡献值
1651
银元
1634
注册时间2012-01-07
2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8:4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写了许多溧阳的回忆文章  &+u$96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036
精华
47
金币
19611
威望
1089
贡献值
9116
银元
8826
注册时间2012-08-24

2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9:1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换翅膀的鸟于2025-10-14 08:47发表的  :写了许多溧阳的回忆文章 (2025-10-14 08:47)  \5cAOBja  
EJ"[{AV  
我浏览《蒋星煜文集》八卷,绝大部分是戏剧作品和戏剧评论,也有一些游记,少见关于家乡溧阳的文章。 ` A])4q$  
蒋星煜文章中说: 先生故居在溧城长富亭里的蒋巷,那里只有七户人家。 3w#kvtDVm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4
金币
1918
威望
4
贡献值
1687
银元
1683
注册时间2016-12-08
2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2:3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应该是从溧阳走出去的名人! @=B'<&g$Xv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245
金币
5269
威望
44
贡献值
4268
银元
4217
注册时间2012-01-24
2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7:4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是我的敌乡。从前是镇江专区的一个县,如今是常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这里民风比较强悍,至今还留着唐代以来不少文化名人的遗迹。溧阳山水环抱,茂林修竹环绕着长荡湖(又名洮湖),一年四季烟波浩淼,自然风光很是不错。 对我一生起了莫大影响的是我的外祖父,性格倔强的前清秀才孙汾卿。 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我的文艺生涯。                                                                                  ——蒋星煜                                                                      一、故乡如诗亦如梦 ) xRm  
古城溧阳,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这里盛产大米和茶叶,历史人文的积淀也不容小觑。唐代诗人孟郊在此做过县官,大诗人李白的来访给溧阳留下了太白楼,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后人也在此主政一方,清代出过状元马世俊、宰相史贻直。近百年来,溧阳还出过有正书局创办人狄平子、经济学家狄超白、著名散文作家菡子等文化名人。无论是物资出产还是人文积累,溧阳被称为积蕴厚实之地,都不为过。 :|%dV}j  
qf7:Q?+.|  
`<R;^qCt  
1920911日,是庚申年地藏王生日,蒋星煜诞生在溧阳县城长富亭大巷。公历911日,按农历算是七月三十日,但是,很独特的是,按中国的农历计算方式,有些年份七月有三十日,有些年份就只有二十九日。所以,这一天出生的蒋星煜,如果要过农历生日的话,某些生日就得提前到二十九日过。当时正值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时期,家人不仅记了他的农历生日,也记了他的公历生日,从这里也看得出家人对蒋星煜的宠爱。 p4} ,xQzB  
QP+zGXd}(  
8)I,WWj  
溧阳城很小,用现在的标准算是紧凑型城市。当时溧阳的东门、北门算是住宅区。所谓溧阳的大家族彭、马、史、狄就住在北门,有几家的宅子里还有亭台楼榭,虽然比不上《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但是也算具有了相当规模。而且,溧阳城里大部分是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曲巷,还有那些隐蔽在桐荫、槐荫之下的幽静闲适,都给蒋星煜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淡淡的绝无喧嚣的环境,以及蕴含其中不着痕迹的传统情怀,儿时起,就塑造着蒋星煜一生冲淡的个性。 iCA!=%M@D  
] ;@"-H  
 B _;W!  
蒋星煜的父亲蒋校生出生于1886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二年。在四兄弟当中,他皮肤最白,个头最矮,平日间斯斯文文,话语不多,性格有些内向,很少和别人坐在一起畅谈 清朝末年,溧阳的新派人士集资办了一个尚志学堂,课程之中既重国学,也有西方引进的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内容。学堂的学制有点特殊,要超过普通高小。后来由于无法与南京、苏州、上海的学校接轨,尚志学堂办了不长时间就停掉了。 Fqtgw8  
_"BYnPq@wb  
l!Bc0  
蒋校生就是尚志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而且学习成绩排名第一,在溧阳当地很有一些知名度。蒋家有一个和一般旧式家庭不同的传统,就是很鼓励子弟去山南海北闯荡一番。蒋校生的一个堂兄早已去了山西,并且在太原站稳了脚跟,与山西政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末宣统年间,蒋校生经过这位堂兄的推荐,不远千里来到山西省雁门关外的朔县,做了一名刑名师爷。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多岁。 SCbN(OBN!  
96W!~w2xx  
8NY $Iw  
辛亥革命之后,山西朔县一带秩序非常混乱,蒋校生坐了运煤的小船逃出山西,然后再绕道回故乡溧阳。不久之后,又从溧阳出发,去了东北,在沈阳、抚顺、大连一带做事,最后到了哈尔滨的东三省官银号,从小职员一直做到总务长。 ziFg+i%s  
InI^,&<  
,P  G d  
蒋星煜父亲和母亲的婚姻,也不外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母亲出自溧阳书院小学第一任校长之家,对此,蒋家基本还是满意的。母亲在农历七月生下蒋星煜,因为天气炎热,这个月子就坐得相当辛苦,但母亲的心里是异常高兴的。她嫁到蒋家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取名蒋承训,就是蒋星煜的姐姐。那时候医疗水准还不够高,母亲在小产过一次之后,隔了七年,才生下蒋星煜。旧时代的大家庭里,媳妇给家里生下了儿子,是延续香火的头等大事,地位是一下子就要提高许多的。 w]n ,`r^  
9Z! j  
]7H ?  
蒋家的几个妯娌中,大伯母很早就生了大堂兄星德,小婶母也已生了小堂兄星珏,“星”字辈中,蒋星煜五行缺火,故取名为星煜。蒋星煜出生几个月后,星德的胞弟星汉也出生了,因为二伯父没有孩子,星汉从小过继给他,由此也得到了两家人的宠爱。 LR:Qb]|"  
B+e$S %HV  
<PBrW#:'  
蒋星煜前面有星德、星珏,此前是称作大哥、二哥的,但他出生之后,却不再沿用这个排行被称为三哥了。因此,他在三四岁的时候,在大家庭不无复杂的琐碎生活中,也是出于儿童对亲情天然的敏感,已然感到处处受到歧视。尤其是在“吃”的问题上的“歧视”,给蒋星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伯、二伯、姑妈他们有了南京、上海、杭州的特产零食,都拿给星汉吃,一点也没有蒋星煜的。有次,星汉捧着一个写了“嘉湖细点”的盒子吃得津津有味,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蒋星煜猜想那东西一定特别好吃。后来,为了满足幼年蒋星煜的愿望,外祖父、母亲既写信又托人四处寻找,可就是始终找不到那盒“嘉湖细点”。 (W*~3/@D  
Sw##C l#  
|Ld/{&Qr  
大家庭中的吃饭,是最有意思最微妙的一件事情。在蒋家,是由大伯父和男孩子们坐在一桌,菜由大伯父逐一用调羹或者筷子进行分配,蒋星煜往往会被分配得多一些。二伯父是抽鸦片的,他常常让蒋星煜站在他的床前,一边抽鸦片,一边和这个聪明的侄子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就让蒋星煜背唐诗给他听,背出来了,就得到他的夸奖。几个兄弟里大哥蒋星德最为喜欢蒋星煜。蒋星德后来离开家乡之后,抗战时期在重庆做了国民党元老陈果夫的秘书,当青年蒋星煜转辗到了重庆的时候,还得到了大哥蒋星德不少帮助。当然,这是后话,当时谁也意想不到。 Z0yy<9q]2  
K(*QhKX  
?~G D^F  
蒋家大家庭的饮食,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早饭一般是固定吃泡饭的,就是把隔夜的饭加上大量的水烧开,一直烧到饭粒相当软、汤水比较稠为止。这种隔夜饭往往有一半是锅巴,如果锅巴不太焦,饭就比较香,如果锅巴太焦的话,饭不仅不香,还有些苦味。用来下饭的菜,不外乎就是家里大缸里腌的咸白菜,偶尔有些切碎的豆腐干或者油炸花生米。 <hG=0Zcr  
i={ :6K?^  
2^-Z17Z}  
整个孩提时代,蒋星煜都居住在溧阳长富亭大巷7号老宅。蒋家在蒋星煜这一代,在长富亭大巷的老宅里至少也住了三四代了。老宅五开间两进,第一进是平房,有四间开阔的大厅,过年过节在这里祭祖宗。大家庭里偶尔有佛事,也在这里举行。另外两个用途则是每年请裁缝来家里做两三个月的衣服,是在这里平素请家庭教师来家里补课,也在这里。这里每年春、秋、冬三个季节,夜里一片漆黑,谁都不来。夏天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巷子里的纳凉晚会,往往要到深夜才结束,正门就开着,大家从这里进进出出,十分热闹。第二进是楼房、右边伸展出去,又有三间平屋,还有三间作厨房的侧屋。还有一片像鲁迅百草园一样为儿时蒋星煜带来诸多乐趣的园子,其实就是一大片废墟。里面除了自生自灭的花花草草,还有蟋蟀、蜈蚣、蝴蝶、麻雀等昆虫动物,都可以给小朋友带来无穷乐趣。 \9[_*  
DK2m(9/`3  
w h4WII  
除此而外,巷子里的各色人家,也给了幼年的蒋星煜对于社会和人生不少的感性认知。大约1925年前后,深阳城里仅有的两个西医中的一位——林湛荪就住在大巷第一家。在蒋星煜的记忆中,林家门口挂着“西医林湛荪”白底黑字的牌子,时常有躺在门板或者躺椅上的病人抬出抬进。当然,最强烈的记忆来自气味,林家经常飘出一阵阵酒精或者其他药水的气味,而林家的两条洋狗也会不时扑到门口狂吠几声。其他几户还有不知作何职业的二号黄家;有曾经“诗书世泽、泰伯家声”,却到此家道衰落的五号吴家;还有起先租吴家房子门诊行医,随后搬迁的中医师蒋鹤鸣家。 5_4Y/2_|  
-w8c;5X  
+h!OdWD9  
每年农历的六、七两个月的晚上,巷子里两边摆满了凳子、竹椅、躺椅等等。这种松散的纳凉晚会上,天南地北的新闻都能听得到,就像是一个极其生动的新闻联播,带给蒋星煜早期广博的社会新闻,而且,纳凉晚会还传递着乡里邻里之间浓浓的情谊,随便哪家人拎来热水瓶,总会给纳凉的每个人都冲满杯子,夏夜蚊子多,葵扇、蚊香等等也都有人送过来。 | CNsa  
g? 7%  
^T}6o Ud  
顺应着时代大势,长富亭大巷蒋家在风平浪静中从大家庭向小家庭过渡。蒋家虽然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不动产无论是房产还是地产都少得可怜、房产,其实也就是长富亭大巷所居住的一套房子,虽然原来的旧房子和新翻修的加在一起,也有十多间,但是却一点也算不上气派,仅仅是不十分寒酸而已。加之蒋家人口众多,刚刚住得下,房子并没有富裕。而且蒋家也没有很多田产,至多也就一二十亩地。因此,分家的时候,既不存在分房产的问题,也不存在分地产的问题。 :]?y,e%xu,  
1.+w&Y5   
e_Cns&  
分家以后,蒋星煜一家迁居隔壁的徐家,还有了自家人专用的厨房,蒋星煜母亲在烹饪方面本来就是聪明透顶的能手,现在自己家开了小灶,母亲也就有了施展本领的机会。吃饭,立刻变成了蒋星煜童年时期很美好的一种回味。 B o@B9/ABv  
'G3;!xk$  
NZUQ R`5  
从此,蒋星煜不用再像从前那样天天吃泡饭,自己家里有时候就煮稀饭,而且单用煮饭的粳米煮,不掺糯米,煮出来的稀饭也很稠,一家都管这种稀饭叫粥。秋天的时候,就加上一些莲藕做藕粥;冬天的时候,有时候就吃红枣莲心粥。 "S$4pj`<  
JzhbuWwF-  
8;'fWV? U  
这个时期,家里吃的“炒米”给蒋星煜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那是每年冬天母亲把糯米淘洗后晒干,然后干炒变成的一种食物原材料。炒米的吃法很多,一种是先让爆米花的小贩爆一下,让它先膨化了,然后再让小贩用麦芽糖加工,制成炒米糕、炒米团。蒋星煜和姐妹们很喜欢炒米团,他们称之为“欢喜团”。他们把刚炒好的米冷却后立刻装进坛坛罐罐或者饼干桶,尽量让它不透风不潮湿,保持干而且脆。每天早上,冲泡一碗做早饭,比泡饭要可口许多。 K \?b6;ea  
z$'_ =9yZ  
Rg/*) SKj  
自己家开了小灶,蒋星煜是非常开心的。早饭的主食从天天吃泡饭改为稀饭以及面食,早饭的小菜也换成母亲自己做的,早饭换个口味总是好的,何况还是质量明显改善。咸菜、腐乳,母亲也都能自己做,而且味道很不错。蒋星煜还记得母亲做的腐乳是本色的,颜色并不红。另外,午饭的时候,再也不必像在大家庭吃饭那样,常常需要饿着肚子等人来齐了才能吃,而是吃得热热乎乎,家里人也都觉得十分可口。    (未完待续)                                                                           li>`9qCmI  
}lN@J,q  
>3R%GNw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