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背水一战》十五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否定“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曾经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人口基数从四万万一个劲的向十几万万飞涨,而控制人口的基数有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时过境迁,从曾经的顶着压力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偷着生育到如今青年人不愿结婚不愿生育的现状。不能否认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例如从放开二胎政策到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并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措施。尽管如此,但形势仍旧不容乐观,2023年中国的总出生人口约为902万,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人口基数开启了负增长的记录,照这样的人口发展趋势,其结果必然是令人十分担忧,出生率的逐年下降除了会使我国失去人口红利,还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更为直观的是那些与孩子相关的产业也面临着生死悠关的局面,例如近年来一些地地方的幼儿园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关闭潮。
曾几何起人口基数从四万万到十四万万也就是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但若是都不愿生不敢生,说句大家不敢相信的话,恐怕是要不了几十年人口的基数又将回到几万万。曾经一度人声鼎沸的产房现在常常是一片死寂,而各地酝酿关闭妇产科大门的情况也并非个案,事实上很多乡镇医院在迫于无奈的的情况下已经取消了产科分娩服务。
如果说一个社会,当劳动不能致富,当知识无法改变命运,当活着仅仅就是为了一堆钢筋混凝土,当大多数活着的这一代都猪狗不如的时候,当面对所谓的希望都被潜规则,你说、谁还愿意再让下一代来受罪呢?
莫言先生说,文学不应该仅仅是用来赞美社会,文学更不应该用来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的本质就是应该用来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真实面貌。
拥有更多的年轻人,不仅仅是可以为祖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这关乎国家的百年大计! 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从不敢生不愿生到乐意生的态度的转变呢?我以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出台几个政策隔靴搔痒来敷衍了事就能解决得了的,而应该从根本上让这个社会更公平公正,让这个社会和谐而充满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倘若连到“补牢”的勇气都没有,那一切就是公鸡屁股里面塞蛋,净作秀。站在历史的纬度,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成为毫无担当的“庸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