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事物之二十一:草鞋——草缕纤纤踏春秋(2)“履”字携草鞋悄然上位
  • 1678阅读
  • 6回复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事物之二十一:草鞋——草缕纤纤踏春秋(2)“履”字携草鞋悄然上位[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46
精华
1
金币
2013
威望
60
贡献值
404
银元
359
注册时间2022-06-30
楼主   发表于: 2025-07-24 15:5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二)战国晚期:鞋名争夺战,“履”字携草鞋悄然上位
:.C)7( 8S  
    战国晚期,鞋界正发生一场静悄悄的“政变”:原本稳居“鞋”之通称的“屦”(jù),渐被曾以动词为主的“履”(lǚ)挑战。“履”悄悄完成“名词化”转型,抢着表示“鞋子”之意,连平民脚下最常见的草鞋也借其名号,开启了词汇更迭的新篇章。
思想家笔下的变革先声
Z%A<#%    
    《荀子》主体成书于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书中“屦”出现6次均表鞋意,“履”出现9次,仅1次表鞋义,却藏着关键的转折:“粗布之衣、粗紃(绳)之履而可以养体。”这里的“粗紃之履”,正是草、麻绳编织的简陋草鞋——草鞋借“履”之名,与衣服平起平坐,第一次被归入了“履”的旗下。 ":z@c,  
    思想家的深刻正在于此:浮华社会中,“简陋的草鞋”亦可成为养性的工具——真正的满足不在物质丰裕,而在内心的平和自足。脚下的草鞋,恰是荀子“以礼束欲”“以行化性”“安贫乐道”思想的具象载体。 GMt)}Hz  
    《墨子》主体定型于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380年—前250年,汉代有局部修订),明确透露出变革信号:书中表鞋意的“屦”和“履”分别出现7次、6次。“屦”仍占主流,但“履”的使用频率已明显提升。如,《节用中》载“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强调制衣鞋腰带唯求实用(“便于身”)、反对奢靡(“不辟怪”),彰显“节用”主张。这看似谈衣履,实则批判贵族“以奢侈为贵”。墨子认为穿戴本质是“蔽体御寒”,而非区分等级、炫耀财富的工具,这与“兼爱”思想的“平等关怀”相通——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儒家繁文缛节与物质化等级差异,从衣食细节倡导朴素平等风尚。 m(h/:JZ\  
    墨家既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圣徒。《庄子・杂篇・天下》记载其“以裘褐为衣,以跂(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们身披粗麻、足踏草鞋,以苦行淬炼信仰,将“节用”从思想升华为实践。脚下的草鞋,既是“实用优先、去奢存真”的宣言,更见证其知行合一的姿态——以血肉之躯丈量理想之国! %pM :{Z  
    稍晚的《庄子・外篇、杂篇》(创作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约前280年—公元140年)中,“屦”出现7次均表鞋义,“履”出现12次,其中有6次表鞋义。“庄子正縻系履而过魏王”的记载尤为经典:庄子以麻绳系好磨破的草鞋拜见魏王,这一“行为艺术”将草鞋从日常器物升华为哲学媒介,以贫士形象超越世俗的“成功”定义,践行“忘形骸而守天道”的核心思想,成为士人精神独立的永恒图腾。是的,精神的自足从不在于富贵荣华,而在于对“道”的坚守! k0=|10bi  
     “壮哉!荀卿布履践行天下,墨家草鞋踏裂虚礼,庄生芒屩笑傲王侯!”他们虽学派各异,却都以脚下简陋的鞋履丈量世道,以星火之思点燃战国长夜草麻为履,磨不灭真理之求索;清苦作舟,载得动万民之担当这些简衣陋履的孤勇者,以铮铮铁骨锻铸华夏脊梁——其志裂云霄,其行昭日月!千古流芳,永为百世之师! /$<JCNGv  
1=- X<M75  
>4#tkv>S.  
    《韩非子》核心篇目成书于公元前233年之前,贡献了著名的“郑人有欲买履者”典故——街上已现专卖“履”的店铺,而市集中流通最多的“履”,想必是物美价廉的草鞋。随着“卖草履嘞”的吆喝声,“履”带着草根气息成功打入市井俚语。该书“屦”出现4次均表鞋义,如“屦虽贵,足必履之”;“履”出现12次,5次表鞋义。而且,表鞋义的“履”用量已开始超过“屦”。显然,二者虽处混用竞争阶段,但语言的天平已悄然倾斜。 '> 4+WZ1w5  
" gwm23Rpj  
    《吕氏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39年,表鞋义的“履”出现5次,频次超过“屦”(3次),且叙述前代典故时多改“屦”为“履”,显示词汇更替趋势越明朗化。如《左传・宣公十四年》载楚庄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甩动衣袖起身,侍从拿着鞋在中庭追上他),《吕氏春秋・达郁》转述为“(楚庄王)投袂而起,履及诸庭”——“屦”改“履”的细节,暗示“履”作为新称的强势地位。这一案例堪称战国晚期词汇变革的活化石连楚王提鞋追至前庭的慌乱场景,都成了语言演变的生动见证。 wfWS-pQ  
}NR`81  
W[@"H1bVH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履”的频率均接近或高于“屦”,而这三部典籍均与秦地相关,不禁让人联想:草鞋名号的更迭,是否与秦对“履”的偏爱直接相关?
楚秦对峙:周礼孤岛vs语言新邦
i:AjWC@]  
    战国晚期,秦的头号对手楚地,平民脚下的草鞋称呼是否同步变化?已发现的战国楚国简牍(江汉系,战国中期至晚期,约公元前400年—前223年)中,表“鞋子”的“屦”出现25次,“履”出现15次,且“履”多作动词(践踏、穿鞋)或抽象名词(福禄、职责),与鞋无关。 |ORmS& 7  
    贵族墓陪葬清单“遣策竹简”最能反映楚地日常用语。《包山简》载“一魚鞁(皮)之屨”“二緹(鞮)之屨”,指鱼皮鞋与皮革鞋;《长台关简》记“一两漆鞮缕(屦),一两䛠(葛)屨,一两䋺(粗)屨”,前为漆皮鞋,后两者即葛草编织的轻便草鞋与粗麻草鞋。可见,即便是最普通的草鞋,楚地仍固执称“屦”,“履”绝不沾边。同时,楚地贵族虽以高档皮鞋彰显身份,日常却也离不开草麻鞋。 l6yB_ M  
U3(L.8(sA  
d#RF0,Y9  
    又如,《郭店简・成之闻之》:“君子所履(践行),小人所视(效仿)”中,“履”仍为动词,与草鞋毫无关联。统计显示,楚地简牍中“屦”是表鞋义的唯一用字。 [%7IQ4`{  
     与之相邻的秦地则是另一番景象。秦统一前的用字倾向已从秦简显露无疑:《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抄录于前246年—前217年)中,《法律答问》有“毋敢履锦履(鞋)”的禁令,反映秦对服饰等级的严格规定——丝帛锦绣“履”为贵族专有,平民则以麻、草制“履”(草鞋)为主;《封诊式》载“以履(鞋)履男子”,“履”明确指鞋。 {8ld:ZP  
    《岳麓秦简・杂律》(公元前222年左右)规定“若夺衣冠、剑、履以辱之,皆貲二甲”,将官吏的“履”纳入法律保护,严禁夺鞋羞辱,违者罚缴两套铠甲。这些案例中,表鞋的“履”已全面替代“屦”。 AW]("pt  
    秦简统计显示,秦统一前极少量“屦”表鞋义(如《岳山秦简・日书》“戊申带,庚申裳,壬申屡(屦)”),可能因承袭转抄旧文;秦统一后,“屦”表鞋义的情况彻底消失。显然,秦律中已明确“履”取代“屦”,成为官方文书指代包括草鞋在内所有鞋类的法定术语,与楚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秦地或是“屦”更名的重要推手。
终章:从市井草根到帝国正名——改名运动的深层逻辑
  zd.1  
    战国晚期的风掠过市集巷陌,一场无声的“鞋名”争夺战在百姓脚底打响。“屦”被“履”步步紧逼,这个曾以动词为主的字,要将千万双草鞋收编,完成“鞋”之名号的彻底易主。 F<H`8*q9  
    当楚地还在周礼传统中坚守“屦”的阵地,用简牍笔墨延续旧称荣光时,秦地法吏已在竹简上刻下“履”的禁令——这不仅是用字选择,更是文化话语权的交接。秦吏在法律文书上盖下的“官方大印”,为“履”正了名分。 %'$cH$%~J  
    战国晚期“屦”的衰落与“履”的崛起,绝非孤立的文字更迭,而是社会变革冲击周礼体系的同步产物,暗藏多重逻辑:语音上,“履”为单音节词,发音简洁顺口,契合战国汉语单音节化趋势,比发音拗口的“屦”(舌尖抵硬腭)更适应市井语言;语义上,周代“屦”绑定服饰等级,后多专指草麻鞋;“履”由动词“践踏”名词化后,兼容各类材质鞋具,摆脱阶级标签,顺应平民化潮流;诸子典籍的高频使用加速其传播;秦律更以行政力量将“履”定为标准术语。 *_}IeNc  
    最终,随秦的统一让“履”借行政网络覆盖全国,彻底终结“屦”的主导地位。草根百姓脚下的草编物,终于抖落了“屦”背负的礼制陈腐气息,顶着“草履”“麻履”的新名号,染上了时代鲜活的气息。 O[3q9*(  
    试想,若楚灭秦,成语“削足适履”或将是“削足适屦”。可见,“履”取代“屦”绝非偶然,而是语言自然演化、社会深层转型与政权更迭的共振:它踩着战国烽烟而来,借秦一统天下的东风,完成了从市井俚语到官方正名的蜕变,而那些曾丈量过六国土地的草鞋,正是这场词汇变革最生动的见证者。  qT&S  
    “履” 的胜出实为时代变迁的凝练写照:战国平民化潮流的涌动、秦代制度创新的实践,都浓缩于其演变轨迹中。它清晰映照出汉语从周代等级化表达向战国平民化用语的转变,也记录了语言从地域分野走向大一统规范的史诗征程。 $#g#[ /  
    一双草鞋的称谓更迭,最终成为透视战国至秦社会变革的独特视角。 V;/ XG}M  
    而“屦”如退潮般加速隐退,沦为古旧标签、雅言化石,只在传世文献字缝中留下残影。《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的吟唱,永远不会变成“纠纠葛履”或“纠纠葛鞋”——那是旧时代的语言密码,封存在典籍卷帙间。古人踏霜的草鞋,终成永恒文化符号,成为华夏词库珍贵遗珍。 I67k M{V  
pqRO[XEp2  
2{ jtQlc  
    名字虽换,草鞋本质未变:“屦”虽退位,仍是支撑先民足迹的“太上皇”;“履”虽新立,终究承接千万双草编鞋底的重量。当战国与秦的烽烟散尽,汉代的朝阳升起,一统江湖的“履”旗下,亿万双草鞋正等待新的剧本——是陪戍卒走过长城烽燧,随商旅踩遍丝绸之黄沙,还是在大汉盛世绽放新的活力?答案,藏在历史的脚步声里,等待被倾听。 iA5* _tK5  
下一贴预告:试看汉代之足底,竟是谁家之天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8 条评分 金币 +8
(post by :2025-07-24 15:57:03)
 (1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6542
金币
19937
威望
393
贡献值
15948
银元
15530
注册时间2012-01-03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4 16:0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比巴锣唆一大堆,拾人牙慧,复制粘贴! 1o"y%*"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46
精华
1
金币
2013
威望
60
贡献值
404
银元
359
注册时间2022-06-30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4 16:2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1楼男子汉于2025-07-24 16:09发表的  : vp}>#&  
比巴锣唆一大堆,拾人牙慧,复制粘贴! ]ge^J3az$u  
?@uK s4  
谢谢网友的宝贵意见。 '-1jWw:8  
本意是借脚上的草鞋,畅述一下春秋战国的储子思想及文化。 A`ertSlbhe  
o qU#I~ -  
学木类文章,论证确实太枯操、泛化,不太亲民。以后还要调整方向。 2K7:gd8Ru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5781
金币
24544
威望
35
贡献值
16179
银元
16144
注册时间2017-01-0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5 16:2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借助草鞋为线索,成就了研究历史的学术文章,知识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 eRWF7`HH+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5781
金币
24544
威望
35
贡献值
16179
银元
16144
注册时间2017-01-07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5 16:3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87>V7  

关注Ta 发消息

天王 
发帖
3802
金币
5036
威望
0
贡献值
3877
银元
3877
注册时间2024-05-25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5 17:0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想到红军 F#C6.`B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46
精华
1
金币
2013
威望
60
贡献值
404
银元
359
注册时间2022-06-30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7-25 22:0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幽幽乎周人文化,仍在我们血脉中回响。 G&@RLht  
    走近诸子百家,便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中国的大门:既能回溯历史文化的源流根脉,更能为现实生活带来启迪。 vh{1u  
1.触摸文化源头的温度; ra#)*fG,~  
2.汲取处世立身的智慧; l4.@YYzbp.  
3.涵养多元思维的格局; +OuG!3+w  
4.厚植历史人文的底蕴。 9(gOk  
    总之,周代的诸子百家不仅是古代的思想遗产,更是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反思现实、提升自我的重要资源。 TKutO0  
    同时,在此过程中追寻一下汉字演变的过程。因为,汉字从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几百代老祖宗用生命与智慧凝结的文化密码,承载着思想,也记录着文明的脚步。 IHX#BY>  
    循着这文脉与字痕,我欲“寻古中国”,窥其真容,奈何尚欠功力啊! KKTfxNxJn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