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老马随笔:《文墨浮世绘——解构溧阳出版热》
  • 48阅读
  • 1回复

老马随笔:《文墨浮世绘——解构溧阳出版热》[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532
精华
4
金币
4568
威望
512
贡献值
1063
银元
626
注册时间2018-09-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4-25 10:2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电信
老马随笔:《文墨浮世绘——解构溧阳出版热》

         江南文脉千年绵延的溧阳,自谢朓开山水诗派,史贞女义救伍子胥,文华璀璨如星河倒悬。然近世以降,除函子女史一枝独秀,竟鲜有扛鼎之才震烁文坛,岂非造化弄人?

          耐人寻味者,此间"作家"竟如春韭丛生。朱门案牍之劳形者,市井贩夫之走卒辈,皆以青简丹铅为志业,将象牙塔视作终南捷径。各怀机杼:或欲借翰墨饰政声,或思凭铅椠镀金身,更有痴人妄图以尺素量才名。

         尤可叹者,庙堂衮衮诸公,端坐官衙者,素无陆机之才,偏慕左思之志。惯听谀辞如潮涌,竟自诩"文曲临凡"。挥毫泼墨间,自有公帑润笔,更兼门生故吏捧袂。这般锦绣文章,不消说洛阳纸贵,倒是机关库房又添新藏。

         更有黠者,盘桓文宣衙署经年,偶得报章"豆腐块"便自诩班马再世。搜罗八方资助,购得书号俨然成典。此类"典籍"命运殊途:既不列书肆明堂,亦难入藏家琅嬛。终以"文化厚礼"之名,在机关阅览室的玻璃橱窗里安享清秋——尘封,便是它们最好的注脚。

         近来坊间传闻日盛:张君纂辑已成,李叟文集付梓,连闾巷王叟亦将手札结集。友人屡劝老朽效颦,然吾深谙:能握管者未必是文豪,会码字者岂可称作家?老朽平生只愿守得实名,不慕虚名。恰似南亩老农,但求春种秋收之乐,何羡瑶台蟠桃之宴?须知峨冠博带虽荣,朔风过处最易折腰。不如青灯黄卷,耕读自娱,方是养性延年之道。

         愿吾乡多育些铁肩辣笔的"现代鲁迅",少些茴香豆写法的"新派酸儒"。当知文章千古事,岂可作沽名钓誉之具?且看那些精装烫金的"传世之作",终不过化作蠹鱼盛宴,徒留后人茶余笑谈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前天 22: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5-04-25 10:23:03)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331
金币
22169
威望
32
贡献值
14712
银元
14680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25 22:1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马老师年纪不是太大,怎么像前朝斯文老学究讽刺挖苦?本地文坛不是厚土,毛笔铅笔圆珠笔树丫枝一齐上,岂不繁荣热闹? V&j]*)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