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7月沈某诈骗案的告破,一条隐藏的制售假证黑产链条浮出水面。2024年12月,溧阳法院对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上家”赵某作出判决,斩断了这条企图绕过正规考试制度的犯罪链条。 Z@c0(ol
经查,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间,被告人赵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化身“证件掮客”,利用网络居间倒卖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以每本假证1200元的价格购入湖南、青海、重庆等地人社部门的技术职称证书,配套的假公文则需再加价人民币200元。赵某再将假证以1800-2000元的价格,转卖给从事诈骗活动的沈某(已判刑),共非法获利人民币3600元。案发后,被告人赵某被抓获归案,如实供述其罪行,并退出其违法所得。 yG4LQE
经依法审理,被告人赵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行为已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处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判决被告人赵某犯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 l6}b{e
从沈某到赵某,两起案件揭示了一条清晰的诈骗产业链:前端以“免考包过”吸引受害人,后端以假公文证件实施犯罪。公众应警惕“捷径思维”,通过正规渠道提升技能、考取证书;参与买卖假证同样构成犯罪,切勿因短期利益触碰法律红线;如若发现制售假证线索应立即报警,共同维护社会诚信体系。法官提醒大家,证书造假不仅破坏国家考试制度,更催生诈骗犯罪,任何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