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百姓生活]老马随笔:《天地澄明处 自有心灯照》
  • 477阅读
  • 1回复

[百姓生活]老马随笔:《天地澄明处 自有心灯照》[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515
精华
4
金币
4439
威望
496
贡献值
1030
银元
609
注册时间2018-09-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4-03 06:19   ,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老马随笔:《天地澄明处 自有心灯照》  _xyq25/  
         清明微雨,沾湿了杜牧的杏花酒旗,也浸润着华夏文明的精神根系。这个承载着慎终追远之思的节日,在纷纷雨丝中徐徐展开两千六百年的文化长卷。 npJyVh47  
        春秋的寒食余烬里,介子推以血书写的绝命诗穿透岁月:"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声穿越时空的呐喊,让晋文公在焦土中看见新柳抽芽,将寒食的余温淬炼成清明的晨露。老柳树死而复生的传奇,恰似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隐喻——在灰烬中萌蘖新绿,于追思里孕育新生。 sXpA^pT"T  
         梨花淡白时节,苏轼独立东栏,望漫天柳絮写下"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喟叹。这声轻叹叩击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扉:当我们在青烟纸灰前追缅先人,是否也在烛照自己的生命?那些汲汲营营的世俗纷扰,在生死大问前不过柳絮轻尘。先贤以生命点亮的"清明"二字,原是穿越时空的明镜——既照见祖德宗功,亦映出本心澄明。 1&wI*4  
         细雨中的杏花年年灼灼,牧童的遥指化作永恒的文明路标。当我们踏着湿润的春泥走向先人长眠之所,脚下绵延的不仅是家族血脉,更是文明传承的精神脉络。寒食的冷灶余温未散,清明的细雨已催开漫山杜鹃。这看似矛盾的时节,恰似中国文化的阴阳调和——在缅怀中孕育新生,于追远里看见未来。 ) vKZs:  
         暮色渐浓时,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吟啸穿越时空而来。檐角风铃轻响,恍若介子推血书竹简的沙沙声。天地清明处,自有心灯长明:当我们懂得在追思中反躬自省,在缅怀里照见初心,那穿越千年的"清明"真谛,便化作润泽心灵的绵绵春雨。 Q;'{~!=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金币 +4
☆star★ 金币 +1 昨天 00:3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好人一定发财 金币 +1 前天 23:5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前天 23:1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xucheng 金币 +1 前天 15:5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5-04-03 06:19:58)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200
金币
21970
威望
32
贡献值
14581
银元
14549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4-03 23:2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电信
清明祭祖,文明的绳结,传之后人。 ^J[r<Dm8F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