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3381阅读
  • 32回复

[溧阳文史]浪圩村纪事[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楼主   发表于: 2025-03-08 10:33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浪 圩 村 纪 事
xx|D#Z}G  
;\6@s3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题记
一、浪圩村(1)
+ rA#]#hN  
  溧阳县志记载:清康熙六年(1667年),永定乡,县北,【有】浪圩村。据《重修双桥碑记》载:民国乙丑1925年),县治北二十五里,有利济桥,邑志名双桥。此桥跨皇甫、龙溪之两岸,为金坛、溧阳之通衢,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诚要道也。 *uf)t,%  
  双桥横跨皇甫与龙溪之两岸,跨的河名濑溪河,濑溪河西接丹金溧漕河,东入长荡湖,与溧阳北河与中河【现名】平行。 >;R`Q9s7  
  皇甫即溧阳第一大圩皇圩,因主持筑圩的县令姓皇甫而得名,一说主持筑圩的人,乃是明朝马皇后;龙溪就是浪圩,早在明朝期间,浪圩村曾叫龙溪里。明清期间,实行“里甲”制,清朝后期和民国期间实行保甲制,“里”和“保”对应现在的村,所以浪圩又叫“浪圩里”。 .MRN)p  
  浪圩村左边有一条河(村东),北接双桥濑溪河,南至镇龙桥(庙桥),全长五华里,名龙溪河。沿龙溪河由北至南一条青石板大道绵延向前。进入浪圩村,青石板一块连一块,长约一米,宽约为60公分。这条石板路为浪圩标志性建筑。可惜的是很少见有完整的石板。据老人说“长毛”(太平军)要把青石板撬去做公馆,村人一夜之间把青石板全部敲碎,这是历史的伤痛。经岁月的侵袭,石板路现已不复存在,在原石板大道上改建成混凝土大道,为留下青石板大道的记忆,把可以拼接成型的青石板撬起来,又把撬起来的青石板镶嵌在水泥路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在湖桥处一段长约六十米的青石板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U0Hk>$~(  
  石板路的西边是一排井然有序的老宅,老宅呈朝南向一间接一间整齐排列,前一排房屋和后一排房屋之间自然形成了宽不过五、六尺的巷子,在两条巷之间龙溪河边,往往修建有一座青石码头。码头是旧时重要的交通设施,一些生产生活用品都要通过码头运进和运出,至于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脸、刷牙,吃水更是离不开码头。浪圩村有三十六座码头,七十二条巷,此言非虚。 | )" y  
  溧阳市委搞宣传工作的赵老师曾做了一个比喻,浪圩村青石板路就像一柄桃木梳的金边,一条一条的巷就是木梳长而齐的梳齿。 ^suQ7#g  
  几年前,偶尔还可以看到巷口有条石作基座,条石两头有五、六公分直径的圆形凹槽,这是用来装门柱的门臼,巷两头门一关,这条巷就封闭起来了。在青石板大道的村庄两头,还建有南北塞门,塞门的建筑也可以下锁是防止盗匪入村的,塞门的形制象凉亭,中间两边是一排青石凳,来往行人可休憩,躲避风雨,老人说这石凳很有年代了,光滑如镜面。这南北塞门就相当于城门了。 "I:*  
  每家每户前后都有门,户户相连,联系出入十分方便,全村和睦相处,共御外侮,俨然一个大家庭。 ^IyQzBOj  
  村庄如此布局,像一个军事要塞,可以置入侵者有来无回,一般匪盗,想要随意进出、得逞盘算,谈何容易。 .'Q*_};W  
  这种整齐划一的规划,涉及一个几百户千余人口的大村庄,村民自觉遵循村庄布局规划,是十分难得的,可见当初一定有一个威望极高的人在谋划,一定有一批乡贤对村庄进行着十分有效的治理。 GQk/ G0*&  
(未完待续) e$WAf`*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6 条评分 金币 +36
(post by :2025-03-08 10:33:39)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5056
金币
26230
威望
3568
贡献值
14703
银元
11135
注册时间2018-11-17
3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6 16:2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这样破败不堪的古村落,新农村改造浪潮下不进行保护与修复,未来的命运堪忧! 8 5)C7tJ-g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284
金币
22092
威望
32
贡献值
14665
银元
14633
注册时间2017-01-07
3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6 10:4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平陵一哥补发的照片,是如今人去村空的照片了,岁月流逝,浪圩古村衰败了。七十年代之前的浪圩村,真有一种小桥流水,安宁祥和的景象。没有镇子的繁华与杂乱,就是那种大村庄的闹中取静,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的气氛。 U`8Er48X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3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0 08:3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中国书法奇迹——爨宝子碑的发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一块来自河边洗衣服的踏板,另一块来自人家豆腐坊压豆腐的作坊! .0RQbc9  
浪圩村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东汉,两千年的历史,其中的先辈墓碑中,有名家书法的应该不是没有可能。 W)J5[p?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2357
精华
42
金币
138624
威望
8039
贡献值
38752
银元
30356
注册时间2012-01-01

2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5:5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U@u |  
5p}j{f  
Oso**WUOZ&  
Qc?W;Q+  
x3`JC&hF,q  
dR< d7  
p4k}B. f  
Sew*0S(  
]1>R8  
TI l  'Z7  
"M-';;  
U*\K<fw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2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4:2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谢谢平陵一哥,以及各位鼓励和支持的朋友! sF[gjeIb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2357
精华
42
金币
138624
威望
8039
贡献值
38752
银元
30356
注册时间2012-01-01

2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3:4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E' `;  
F_R\  
< B]qqqP  
~!PWJ~U  
L YB @L06a  
EZI#CLT[  
g&F$hm  
nM.g8d K  
4D<C;>*/b  
O<L=N-  
U*Y]cohh  
2/V%jS[4#y  
YQHpW>z  
^c}3o|1m(  
P%l?C?L  
GfK%UZ$C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174
金币
15954
威望
397
贡献值
7936
银元
7539
注册时间2014-05-29
2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1:4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很可惜,当年物质很贫乏,没有文物意识,悔不当初。 %Y;^$%X%_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5724
精华
2
金币
49974
威望
1545
贡献值
17582
银元
16067
注册时间2016-10-31
2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1:1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电信
我村上在人定胜天的年代人造梯田时把古墓牌大多做了村中河塘的码头,没见过用此铺石街之用。 ><"|>(y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2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0:38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21楼溧城某甲于2025-03-09 10:10发表的  : k -R"e  
我到浪圩村去过几次,没有看到石板路中有刻着字的石碑,也许是少数个别现象,瑕不掩瑜。 _MIheCvV  
我总感觉用坟头石碑舖路不是好事情,当年很多地方这样干,岀南门到七里店这段路就是。不是好事就不要记录了,也许影响人们对古村的好感。 n]4Elrxx  
U.~G{H`G,u  
同感。 s Y1@~v  
这个现象不只浪圩村有,其他地方也有,而且屡见不鲜。实际可能源于当时人们对物资的需求以及对石碑文化的蔑视。 u5rvrn ]  
在后周某一座放水闸,至今还有很多有字的巨石被当作石闸的构件。有村民怀疑,这里面也许有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迹。 DN=W2MEfc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2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0:3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来于浪圩古村的照片。 T<Y*();Zo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2357
精华
42
金币
138624
威望
8039
贡献值
38752
银元
30356
注册时间2012-01-01

2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0:1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XT7hr  
) 5Ij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174
金币
15954
威望
397
贡献值
7936
银元
7539
注册时间2014-05-29
2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10:1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我到浪圩村去过几次,没有看到石板路中有刻着字的石碑,也许是少数个别现象,瑕不掩瑜。 \BfMCA/  
我总感觉用坟头石碑舖路不是好事情,当年很多地方这样干,岀南门到七里店这段路就是。不是好事就不要记录了,也许影响人们对古村的好感。 ]3 GO_tL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52
金币
789
威望
239
贡献值
1118
银元
879
注册时间2016-11-06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09:3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很早年前浪圩就是龙溪改名过来的,这条河就是最好的见证,滋养了全村3000人口,昆仑中介不懂村的历史,邵余福对浪圩做过好多次的考察了和规划的,可惜英年早逝 8[AU`F8W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0
金币
108
威望
15
贡献值
86
银元
71
注册时间2015-10-11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9 09:2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阁下应当如何应对 2_M+o]Z^  
MujEjD "|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651
金币
3184
威望
24
贡献值
1683
银元
1659
注册时间2024-02-25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23:4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小时候,我们经过浪圩村,一般会关注脚下的石板以及石板上隐隐约约的字。这其实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估计但凡圩区的村落中,都会有石板路,就是不容易找到浪圩这么长的。 /P]N40_@  
显然,这里不在官道上,所以很难在石板路上找到车辙的痕迹。而其他地方官道的石板路(如后周黄金山村),往往在石板上留下深深的车辙痕。  _X=6M gU  
…… WT1y7+_g(d  
其次就是数浪圩的巷子和码头的数量,我们小孩子,总是数着数着就记不清了。 T 7qHw!)  
我想,一个古村落,总要有点所谓古朴的东西的!浪圩的石板路,应该就是他们村的一个标记。 kFyp;=d:K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68
金币
13491
威望
623
贡献值
9138
银元
8515
注册时间2014-05-14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9:2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原书中P366页。 eU e, P  
/nX_Q?mo  
O2="'w'k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68
金币
13491
威望
623
贡献值
9138
银元
8515
注册时间2014-05-14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9:2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史剑新先生《溧阳记忆》书中有一篇《浪圩:龙溪上升腾起一脉云烟》,写的就是别桥镇浪圩自然村。还有八幅插图。 G8/q&6f_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68
金币
13491
威望
623
贡献值
9138
银元
8515
注册时间2014-05-14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9:2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茅尖花红于2025-03-08 19:15发表的  :赵善坚老师《记住乡愁——溧阳100老村》里有一篇《浪圩村》。 (2025-03-08 19:15)  D<<q5gG  
G#6Z@|kVw  
是的。 KT>Y^  
?d{O ' &|:  
%^nNt:N0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531
金币
16703
威望
265
贡献值
9052
银元
8787
注册时间2014-05-20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9:1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赵善坚老师《记住乡愁——溧阳100老村》里有一篇《浪圩村》。 W|uRQA`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51485
精华
17
金币
102571
威望
3949
贡献值
34754
银元
33639
注册时间2011-09-11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8:5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楼主绿树掩窗斋主人于2025-03-08 10:33发表的 浪圩村纪事 : /4c `[  
浪 圩 村 纪 事
q1x[hv3 pP  
x;E/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题记
一、浪圩村(1)
H>;,r ,  
  溧阳县志记载:清康熙六年(1667年),永定乡,县北,【有】浪圩村。据《重修双桥碑记》载:民国乙丑1925年),县治北二十五里,有利济桥,邑志名双桥。此桥跨皇甫、龙溪之两岸,为金坛、溧阳之通衢,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诚要道也。 7Hgn/b[?b  
  双桥横跨皇甫与龙溪之两岸,跨的河名濑溪河,濑溪河西接丹金溧漕河,东入长荡湖,与溧阳北河与中河【现名】平行。  皇甫即溧阳第一大圩皇圩,因主持筑圩的县令姓皇甫而得名,一说主持筑圩的人,乃是明朝马皇后;龙溪就是浪圩,早在明朝期间,浪圩村曾叫龙溪里。明清期间,实行“里甲”制,清朝后期和民国期间实行保甲制,“里”和“保”对应现在的村,所以浪圩又叫“浪圩里”。 Iz. h  
....... cg17e  
d^!k{Qx'  
           龙溪为什么叫浪圩? C7*YZe  
?E|=eO"I1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159
金币
306
威望
1
贡献值
162
银元
161
注册时间2016-06-12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8:05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不浇水泥路,石板路还是有更好的价值。 "c]9Q%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2357
精华
42
金币
138624
威望
8039
贡献值
38752
银元
30356
注册时间2012-01-01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7:0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有名的古村落,多年前去过两次,拍了好多照片。 '/9j"mIA9$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284
金币
22092
威望
32
贡献值
14665
银元
14633
注册时间2017-01-07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6:1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浪圩村是我老家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石板路真有三里路长,一边是排列整齐的房屋胡同,一弹一弹很匀称,胡同差不多的宽。一边是有点宽的小河,岸边绿树成荫。郑谢范蒋四大姓,我家有三家亲戚两大姓。浪圩村排列有序的民房,全村的设计,溧阳少见,想必古村的先辈是有学问的人。有老话说:大大前马村,浪圩村不会比前马村小吧? XHKiz2Pc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284
金币
22092
威望
32
贡献值
14665
银元
14633
注册时间2017-01-07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08 16:0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校长的文章娓娓道来,只是缺少照片,遗憾。没有老照片,只能缺失了。 Bp&7:snGt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