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绍京《灵飞经》墨迹本
一、《灵飞经》作为唐代钟绍京流传下来最著名的小楷之一,有“天下第一小楷”之美誉。 钟绍京(659年-746年),虔州赣县(今江西兴国)人,“楷书鼻祖”钟繇的十七世孙。唐朝宰相、书法家。 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封越国公。 钟绍京毕生穷研书法。他的书法自成一格,遒美清润。书法史上把他与其祖钟繇并称为“小钟”“大钟”。宋代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米芾《书史》称钟绍京的书法“笔势圆劲”。钟绍京有《灵飞经》《转轮王经》传世。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练习小楷最好的范本之一。 其书法艺术特点备受推崇。 1、用笔细致精妙:《灵飞经》的用笔非常精细,每一笔都一丝不苟,提按从容,转折顿挫都非常到位。横画平直,竖画挺拔,许多字都有作为主笔的长横长竖,构成了稳定的视觉中心。钩画和捺画写得丰满纵逸,笔画较少的字则常常被写得粗壮丰满。有些笔画起笔处顺势落纸,写成尖锋,与圆笔、方笔形成鲜明对比。 2、结体平正宽博:《灵飞经》的结体平正宽博,以放为主,虽然舒展但并不松散。在结体的收放关系上,作者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整体结构既稳定又富有变化。 3、章法贯气:《灵飞经》的章法设计巧妙,平正的笔画和字体构成了一条连贯的行气中轴线,使得每行的气势十分通贯。行距整齐划一,每行字数大致相同,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把握疏密纵敛的章法技巧上的高超水平。这种字距与行距的安排在小楷中显得比较宽松。纵有行,横无列:《灵飞经》的章法布局为纵有行而横无列,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其书法艺术不仅在唐代享有盛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来说,《灵飞经》以其精湛的用笔、平正宽博的结体、贯通的章法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小楷书法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二、小楷《金刚经》为元代赵孟頫最著名的小楷之一,也有“天下第一小楷”之美誉。 赵孟頫,元朝书法家,为保佑爱妻写下了一卷被誉为“仙书”的《金刚经》,这一作品竟盖过了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灵飞经》。
赵孟頫,其书法成就斐然,“赵体” 小楷更是声名远播。元大德二年(1298 年),他的爱妻管道升重病缠身,风寒久缠不愈。在这令人揪心的时刻,赵孟頫怀着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与担忧,在求医问药的同时,将满心的祈愿融入笔端,多次虔诚地抄写《金刚经》,期望以此为妻子祈福,盼其能早日脱离病痛的折磨。每一次抄写,他都沐浴焚香,以极其庄重的态度对待,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他对妻子无尽的爱与牵挂。在岁月的长河中,诸多抄经之作或散佚或损毁,而这唯一完好保留至今的《金刚经》,宛如命运的垂青,成为了他们夫妻深情的珍贵见证。
此卷《金刚经》其风格深受晋唐神韵的熏陶,在笔法、结构与章法上皆有令人赞叹的精妙之处。在用笔上,可谓细致入微,尖入钝出之间尽显对笔锋的精妙把控。汲取了钟绍京《灵飞经》与敦煌 “写经体” 的长处,入纸后的衄挫、调锋动作娴熟流畅,如灵动的指尖舞蹈,刚柔并济。结字骨肉匀称,于平稳中追求变化,平中出奇。欹正、高低、收放等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王羲之书法内擫含蓄之韵,又兼外拓舒展之态,每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美玉,精准凝练,毫无冗余拖沓,将汉字结构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卷《金刚经》巧妙地融合了楷书的规整严谨与行书的灵动意趣。楷书的端庄如谦谦君子,端坐在纸间,给人以稳重之感;行书的灵动似清风拂过墨痕,行笔流畅洒脱,打破了唐楷的固有拘谨,于端庄中见自在,于平稳里现飘逸。 透过这卷经文,后世之人犹如透过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扉,能够窥探到元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慕趋向,清晰地感受到佛教在艺术创作领域所留下的深刻烙印。
赵孟頫《金刚经》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 24 厘米,横 508 厘米,洋洋洒洒 5200 余字、262 行,以小楷写就如此巨幅,实乃凤毛麟角。因其珍稀非常,长期遵循文物保育理念被禁展出,与颜真卿《祭侄文稿》同列禁止出境展览名录,成为书法界、文物界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 赵孟頫在《金刚经》的书写过程中,他对经文的敬畏与虔诚之心溢于言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金刚经》写于他 45 岁之时,正值其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与晋唐小楷传世作品稀少、纸本墨迹更是罕见的情况相比,赵孟頫的这篇《金刚经》纸本墨迹现世,无疑为习书者提供了极为难得的临摹范本。 当代书法爱好者时常临摹此作,能够从那润丽鲜明的墨迹中,敏锐地察觉笔法的微妙变化,精准地感受笔锋的切入点与转换角度,从而深入掌握小楷的纯正法度与丰富的笔法变化,有效强化书写的力量感,使控笔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为书法学习夯实坚实的基本功。并且从中还能深刻领悟 “二王” 笔法的精髓,学习到流动畅意的灵活感,避免被 “楷法” 所拘束,为进一步学习行、草书奠定良好的基础,助力书法学习者在艺术之路上稳步前行,领先一步领悟书法的真谛。 然而,赵孟頫因出仕元朝,在历史上曾被视为 “贰臣”,遭到一些人的唾弃与辱骂。 但从史实来看,他的出仕实乃无奈之举,是在元人以赵氏一族性命相胁迫下的被迫选择,并非其心中所愿。并且以 “人品论书法” 的观点有失偏颇,艺术鉴赏本应回归到技法与风韵的专业考量之中。 从纯粹的书法专业角度分析,本人认为赵孟頫的《金刚经》足以超越被称为 “天下第一小楷” 的唐朝钟绍京的《灵飞经》。
附:赵孟頫《金刚经》全卷

[img]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03304225/cce4cf4e116249d0a32cec8bf1f5e0ea__jpeg.heic~tplv-s1ctq42ewb-s2-cC-q:750:0:0:0:q80.webp[/img]
[img]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03304225/71363c004d434d56a74ddcdd25d6dfc4__jpeg.heic~tplv-s1ctq42ewb-s2-cC-q:750:0:0:0:q80.webp[/img]
[img]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03304225/0df5f78c9bb9452e8dfbb6da5d64eafd__jpeg.heic~tplv-s1ctq42ewb-s2-cC-q:750:0:0:0:q80.webp[/img]
[img]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03304225/8a4c67f133cb4d91b1d8f5dfa2cac900__jpeg.heic~tplv-s1ctq42ewb-s2-cC-q:750:0:0:0:q80.webp[/img]
[img]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03304225/aae2124ff22a4245b519af3975be55f9__jpeg.heic~tplv-s1ctq42ewb-s2-cC-q:750:0:0:0:q80.webp[/img]
三、谁是“天下第一小楷”?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和争议。 观点一:《灵飞经》为“天下第一小楷” 唐代钟绍京《灵飞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其书法特点是字结体秀美,笔意潇洒,作品纵有行而横无列,笔画精致,既有楷书的稳健,又有行书的流动与顾盼。历代书家对《灵飞经》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清代包世臣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清代杨守敬谓“《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此外,赵孟頫、董其昌、启功等书法大师都曾临摹《灵飞经》,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观点二:赵孟頫《金刚经》为“天下第一小楷”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中唯一一位非唐朝人,他的小楷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金刚经》是赵孟頫篇幅最长、最虔诚的小楷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部作品不仅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还融入了赵孟頫的禅宗信仰,使其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有观点认为《灵飞经》并不能算作“天下第一小楷”,而赵孟頫的《金刚经》才是真正的小楷巅峰。 综上所述,“天下第一小楷”的称号在历史上争议不断,不同的书法爱好者和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灵飞经》因其精美的笔法和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小楷之一;而赵孟頫的《金刚经》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我看来,无论是钟绍京的《灵飞经》还是赵孟頫的《金刚经》,它们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谁是“天下第一小楷”的争议已意义不大。书法爱好者、坛友们你们认为谁的作品更胜一筹?《灵飞经》!《金刚经》?你们更喜欢谁的书法?不妨谈谈你们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