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3079阅读
  • 25回复

[百姓生活]试论溧阳黄墟潘氏来源[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356
金币
5511
威望
191
贡献值
564
银元
359
注册时间2012-04-11

楼主   发表于: 2025-02-21 16:1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试论溧阳黄墟潘氏来源
c7{s'ifG  
J~xm[^0  
    来源:族群文化:溧阳高铁站往东800米左右,有个后黄墟村。村里绝大多数人姓潘,但大家都不知黄墟村为何名叫黄墟,顾名思义也不得其解,因为村里压根也没有黄姓人家。 rz,,ku4qt  
    问及村里老人,也只是摇头,说上代传下世就是这样叫的。村里的老人说,我们潘家的先辈来自中原河南的荥阳,先祖曾在浙江湖州任官,之后来到罗庄的上墟,后搬迁到黄墟定居。这一住就是数百年,潘氏家族也如榕树一般,其气根不断地向四周延伸、拓展,繁衍生息,渐成一个庞大的族系。 8\9W:D@"x  
    在十九世纪60年代,潘氏家族的核心之地就是公堂。公堂建在村中,名为“锡类堂”,分为三进,每进有四间,最前面有一影壁。 kssRwe%>;  
    正屋的上方横一匾额,题曰“忠武世裔”,正堂的一对门柱上刻有“荥阳别派家声远,濑水同流世泽长”的对联,从中不难读出其祖先冀望后人不忘家乡荥阳,同时又希望其后代如濑水永世长流。 u$[&'D6  
    时至今日,在这信息发达的今日,作为黄墟潘氏的子孙们,为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我们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全国多地的走访,查阅溧阳周城芦荡潘氏宗谱、北京图书馆所藏溧阳大林潘氏宗谱,又结合村上老人家们的口口相传的传说,得出我们黄墟潘氏的来源,如有不实之处,还请后来人包涵并批评指正。 lAA&#-#YG  
    首先,我们黄墟和大林以及周城芦荡潘氏,都是北宋名将潘美的后人,大林宗谱和周城芦荡宗谱都有记载,黄墟的老人们也是这样口传,说我们黄墟当初的宗谱也是记载老祖为潘美。听老人家们说,黄墟的宗谱还有潘美的画像。 bDIhI}P  
    其次,溧阳潘氏先祖潘美第七代孙潘绩,黄墟老人们都不太清楚,很多老人家只知道黄墟潘氏来自河南荥阳,黄墟的潘氏出自罗庄上墟。根据大林和芦荡潘氏宗谱记载,溧阳老祖共同为潘美的第七世孙潘绩字懋功,尚书门下,任溧阳断事,遇金兵之乱,潜避从山里。芦荡潘氏记载,潘绩公寿登七十有八,卒后葬周城石臼塘,并有坟墓图片。 yUf`L=C:  
    再次,关于黄墟跟上墟的源流,大林宗谱记载潘绩公子大成,由从山里徙居上墟;根据周城芦荡潘氏宗谱十代源流所述,绩公居溧阳又三世至本初公生昭远,芦荡一支实昭远之后裔。 b$0;fEvIJn  
    黄墟潘氏老祖聪八,在大林潘氏家谱里面,没有提黄墟潘氏家谱,只提到大林潘氏家谱的源流来自上墟旧谱和碑碣所载。但里面提到聪八为黄墟潘氏始祖,聪八为安庄公裔孙,支系世次无考,黄墟始祖,字思敬,配陈氏,也就是说在上墟旧谱和碑碣所载,无法证明聪八是上墟潘氏第几代子孙。 /s%-c!o^  
    我于2024年清明期间,有机会参阅溧阳周城芦荡潘氏宗谱,里面记载招远公孙葱八(此处的葱跟大林的聪有区别),在聪八后面就没有记载。根据聪八出生的时间和黄墟传世的时间,可以认定,大林潘氏宗谱所载聪八跟芦荡潘氏葱八为同一人。 )X," NJG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黄墟潘氏首先是北宋名将潘美的后人。他的第七代孙潘绩到溧阳为官,遇到金兵之乱,到从山里躲避战乱,儿子大成居溧阳城南上墟。传三世本初公复途芦荡,本初公儿子招远公为芦荡始祖。招远公的孙子葱八迁到黄墟,成为黄墟潘氏始祖。 -W.-m2:1  
     葱八老祖出生时间,根据宗谱推算,约公元1330年左右。到目前为止,以葱八为始祖的黄墟潘氏在黄墟村已经繁衍了二十五代左右,大概700年左右。
    黄墟二十世孙(章字辈)潘志清             2025年2月19日于北京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1 条评分 金币 +11
(post by :2025-02-21 16:12:05)
 (1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天神 
发帖
3051
金币
6606
威望
104
贡献值
3197
银元
3093
注册时间2016-01-01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17:07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前面问村中老人,老人摇头说不知,后面又说老人说是谁谁后代,矛盾吧? = SuJ*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031
金币
9514
威望
135
贡献值
5939
银元
5803
注册时间2012-01-05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17:3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大林和黄墟的潘性只知道老祖宗是潘美,其他一无所知时间太久远了 = 03G~7B>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318
金币
3556
威望
5
贡献值
2360
银元
2355
注册时间2017-11-10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20:0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周城炉膛村,潘姓又没几家 7)1 %Z{Dy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20:38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谢谢你的关注,我是作者,村上老人们不知道为啥叫黄墟,不是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而且以前由于信息不畅,很多东西只能停留在口口相传,现在我找到了周城芦荡潘氏家谱以及大林潘氏家谱,用来印证黄墟潘氏的来源,就是想让黄墟的潘氏子孙看到,广而告之,我们的根在哪里。 }+MA*v[06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20:50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回 2楼(随风而过)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所以说问老人家他们是不知道详情的,我所做的就是广而告之,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来源 $T66%wX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1 20:52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回 3楼(1386109) 的帖子
周城不仅仅只有芦荡,还有石臼塘,后村,乌坟嘴等等村,他们哪里的潘氏都是一脉相承 f= }!c*l"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536
金币
16719
威望
265
贡献值
9057
银元
8792
注册时间2014-05-20
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2:1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寻根问祖,很好!点个赞! I%z,s{9p  
有句话说:歌岐人的笔头,黄墟人的拳头。说明黄墟人尚武。 \34:]NM  

关注Ta 发消息

天王 
发帖
3648
金币
7466
威望
111
贡献值
3151
银元
3041
注册时间2012-01-01

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4:3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和上黄的潘氏也有渊源 1T4#+kW&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4331
金币
22169
威望
32
贡献值
14712
银元
14680
注册时间2017-01-07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5:4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过去都靠口口相传和稀少的文字记录,能寻到宋代已经不易了,为这种寻根问祖的精神点赞! VLbbn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465
精华
1
金币
1462
威望
12
贡献值
224
银元
219
注册时间2012-02-26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6:1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钱文忠讲百家姓就提到溧阳这支潘姓,遗憾的是至今未曾重修族谱 7JBr{3;eS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8:22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对对对,我辈当自强,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iO{uMWb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8:23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回 9楼(天目深瞳) 的帖子
谢谢,谢谢,大家的支持也是我们的动力     cL"Ral-qB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8:25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回 8楼(随风随缘) 的帖子
目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上黄潘氏跟黄墟潘氏之间的联系 e?dR'*-z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489
金币
941
威望
10
贡献值
503
银元
492
注册时间2012-05-10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19:4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楼主:溧阳潘氏家谱在中国家谱馆 BctU`.  
一、上网进“百度”搜索“中国家谱馆”。 ?yvjX90  
二、在“家谱馆”搜索“江苏溧阳潘氏家谱” 2iWxx:e  
这是溧阳潘氏“济美堂”,1894年印刷的家谱,共18卷,可以看到的内容如下: g0RfvR  
Pv3 e*I((  
[2zS@p  
题名:潘氏宗谱 【溧阳】      作者:清(朝) 潘泰丰 主编     版本:请 光绪20年 1894年、   居地:江苏溧阳 yrR,7v J  
堂号:济美堂         提要:1——18卷的内容,     取号 3381   +RD{<~i  
如果潘家人现在去拿来修谱,接上去难度不大,我们古县钱氏家谱是1898年印刷的,比潘家晚4年,我们这次续修家谱所有人全部都能接上。时间不等人,老年人多走了一个难度大一个。 /909ED+)>9  
P Z+Rz1x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20:05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谢谢啊,济美堂1894年潘泰丰修的就是溧阳周城芦荡潘氏宗谱,目前这本宗谱周城芦荡还保存着,在这里借这个平台,要感谢周城芦荡保存宗谱的宗亲,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宗亲付出,我们才有机会论证我们黄墟潘氏的来源。 ^g n7DiIPH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503
金币
776
威望
32
贡献值
536
银元
504
注册时间2017-01-26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2 22:5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芦荡不是拆迁了嘛 ZCCwx71j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3 12:36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拆的是村,拆不掉的是宗族,芦荡潘氏一支流传于溧阳各个地方,这也是要修谱的意义所在,否则到时候明明是一家人,到时见面不相识 D20n'>ddg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1
金币
47
威望
1
贡献值
12
银元
11
注册时间2020-03-05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5 09:4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博士生论文||高杰 、史骏:新见北宋《溧阳潘中和墓志》考释 PKhH0O\_U  
原创 南师文博 南师文博 ]_yk,}88d  
2023年03月23日 07:23 江苏 `4'['x  
[D=3:B&f  
)o<rU[oD]C  
i(XcNnn6  
*LbRLwt  
Ih]'OaE   
新见北宋《溧阳潘中和墓志》考释 8uR4ZE*  
`eat7O  
高 杰   史 骏 bt/u ^E  
}-: s9Lt  
2021年,江苏警方追缴了一批东晋至清代墓志,其中一方为《溧阳潘中和墓志》,志主为北宋溧阳潘中和。墓志由临川王安国撰文,莆阳蔡卞书丹,会稽陆佃篆盖,涉及北宋诸多重要历史人物,承载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此外,蔡卞书丹楷书方正严谨,存世少见。现将此方墓志介绍并考释如下。 OA?? fb, b  
tU02t#8  
!dVth)UV  
9I:H=5c  
! `yg bI.  
一 墓志释文及相关人物疏证 3rEBG0cf]  
《溧阳潘中和墓志》为青石质,长方形。志盖碎裂,仅余六块残石,不能拼接完整,但可辨篆书“宋故」潘君」墓铭”3行6字。志石右上角断裂,拼接后较为完整,长80、宽66厘米。志文阴刻楷书16行,满行18字。录文如下: ugtb`d{ Sl  
宋故溧阳潘君墓志铭并序」 )/u?_)b4"  
临川王安国撰」 _-^Lr /`G!  
莆阳蔡卞书丹」 <B*}W2\  
会稽陆佃篆盖」 %{*}KsS`p  
君姓潘氏,自湖徙江宁之溧阳,大父承位、父宗」奭遂为溧阳人。家饶于赀,而君任家事时能不」亟于射利,睦内外姻,通其有无,而县人信之。出」重币延乡先生教其子温甫业进士,温甫从余」游,好学为良。进士既中第,县人曰:“吾县自李氏」归朝廷,未有起甽亩为士大夫家者,而潘」氏子崛然望一乡,可不教子欤?”噫!君于是可称」焉。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不幸,明年十二月」甲申葬县之福贤乡黄林原大父之域。温甫来」乞铭,乃掇其府法曹参军张瑱状为之述焉。中」和,君名也;子正,君字也。铭曰: 」芒乎芴乎终何有?坎于其乡赉厥后。 1YmB2h[Z  
0^Vc,\P?  
%Bo/vB'  
6^pddGIG  
xG05OqKpE  
《溧阳潘中和墓志》拓本 YY (,H!  
志主姓潘名中和,字子正,生年不详,卒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次年下葬。其祖籍湖州,祖潘承位、父潘宗奭徙江宁府溧阳县,遂为溧阳人。溧阳,现属江苏省常州市,墓志中所述北宋时隶属江宁府。《宋史·地理志》记江南东路有江宁府,下有五县,溧阳即为其中之一。《元丰九域志》记载相同。志文与文献所记相合。 h[SuuW  
潘中和生平目前未见文献记载。其子潘温甫事迹,可见诸史乘,但亦较为简略。如《景定建康志·儒学志》载:“进士题名,熙宁九年,潘温之。”另《景定建康志·耆旧传》有“潘温之”条:“潘温之,字温甫,溧阳人。好学,王荆公称为江东书柜。子登第,终绛县令。”又《弘治溧阳县志·名宦(题名附)》载:“毗陵郡潘温之,字温甫,少从王荆公学,称为江东书柜。登熙宁丁巳进士第。子绛亦登第,拜县令。”由此可知,墓志中所记潘中和之子潘温甫,温甫为其字,温之为其名。潘温之进士及第,时为熙宁九年,该年为丙辰年,方志所记之“丁巳”不确。潘温之中进士第,墓志上所载“吾县自李氏归朝廷,未有起甽亩为士大夫家者,而潘氏子崛然望一乡,可不教子欤?”应是溧阳县原属南唐国,自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归宋来,溧阳县正式成为宋朝诸多属县之一。 XAV|xlfm  
潘中和之孙,潘温之之子,据以上文献可知为潘绛,拜绛县令,但各版本《绛县志》未见其任县令之记载。《曲沃县志·祥异》中有一段文字“自洪范陈休咎,世之谭祥异者或曰天,或曰人……悉著于篇”,下有注文“知县潘绛原按”。北宋之曲沃县,属绛州。绛州下辖属县还有正平、太平、翼城、稷山、绛、垣曲,共七县。由此可知,潘绛是从曲沃县令转任至绛县令,这点可补正《曲沃县志》《绛县志》主要职官的缺省。 $:R"IqDG  
此外,《景定建康志》记潘温之“王荆公称江东书柜”,又《弘治溧阳县志》中记其“少从王荆公学”。王荆公,即王安石。但墓志撰文者王安国又记“温甫从余游,好学为良”,言明潘温之应为王安国的门生。王安国,为王安石的胞弟。字平甫,熙宁元年(1068年)赐进士及第,历任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崇文院校书郎,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止于大理寺丞。王安国也以诗、词、文名满天下。《宋史》有传。 \Ze"Hv  
通观整篇王安国所撰志文,可以发现其文辞客观公允,不偏不倚,非为“谀墓”之举,若潘温之“少从王荆公学”为确,则在志文中定会提及,况且王安国本身声誉也隆,文名、诗名、功名兼具,故不太可能出现潘温之共奉两师的情况。所以,方志中不管出于附会抑或是混淆,此篇志文都纠正了方志之误。 `Tx1?]  
墓志篆盖者为陆佃,系陆游祖父,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累迁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知邓州、泰州、海州,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左丞。封吴郡开国公,赠太师,追封楚国公。著有《陶山集》等,《宋史》有传。潘温之与陆佃的交集,应在江宁府。在陆佃《沈君墓表》中记其往南京向王安石问学一事:“治平三年(1066年),今大丞相王公守金陵,以绪余成学者,而某也实并群英之游。”观察此事的历史背景,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王安石母卒于京师,十月归葬江宁,居丧守制。治平二年(1065年),辞赴阙之命,闲居江宁。治平四年(1067年)闰三月受诏知制诰、知江宁府,九月除翰林学士,这期间王安石在江宁收徒讲学。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潘温之与陆佃的交往有了时间、空间上的条件。 5fK#*(x  
Y!C=0&p  
` gIlS^Q  
M~Yho".  
"Ldi<xq%xl  
二 王安国卒年辩疑新证 Jb'M/iG  
王安国的卒年,因文献记载有抵牾,故曾一度难有定论。近年来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推断。《溧阳潘中和墓志》的发现,对于探讨这一问题增添了新的实物证据。 `CP}1W>  
按文献以及今人研究,关于王安国卒年的论述,主要有熙宁七年(1074年)说、熙宁九年(1076年)说、熙宁十年(1077年)说。其中熙宁七年说主要依据王安石撰《王平甫墓志》,其载:“未几,校书崇文院,特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士皆以谓君且显矣,然卒不偶,官止于大理寺丞,年止于四十七。以熙宁七年八月十七日不起,越元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葬江宁府钟山母楚国太夫人墓左百有十六步。”然据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九“熙宁八年正月庚子”条、卷二七七“熙宁九年七月己卯”条以及魏泰《东轩笔录》、曾巩《祭王平甫文》题注“熙宁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等,都可证王安国在卒年在熙宁七年不确 。 z}vgp\cuT  
要考证王安国生卒年的确切时间,因迄今尚未发现王安国墓志实物,其兄王安石撰写的《王平甫墓志》,无疑是最可信的文献资料,但恰恰由于其文集在后世刊刻上出现的舛误,使得后人对于王安国卒年产生了疑问,这一点已有证实。 2007年洛阳出土的《尚书屯田员外郎张君墓志铭》为王安国撰文,志文中记有“熙宁八年四月乙酉葬君于河南府河南县杜泽原……(张云卿)来京师乞余作铭”,第一次从实物上确证王安国于熙宁八年四月仍在世。 CY&Z*JI"'B  
新见《溧阳潘中和墓志》志主潘中和卒日为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而据前文所述,其子潘温之中进士第的时间亦为熙宁九年。据《宋会要辑稿》:“(神宗熙宁)九年三月六日,上御集英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得徐铎已下四百二十六人,并赐及第、出身、同出身、同学究出身。”可知,熙宁九年殿试时间为三月六日,其唱名时间虽未录,但从可考的北宋中晚期殿试唱名时间来看,多为殿试时间之后的半月左右 。所以可以推知,潘温之中第时间当为熙宁九年三月下旬。潘中和卒于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七,当年潘温之赴京师科考,按礼制,其父丧应守制,故推测其应在其父亡故前就已经踏上去汴京的路程。又据墓志所记县人对潘氏中第的颂扬来看,京师发榜的消息已然家乡全民皆知,此时最快也应是熙宁九年的四月了。又据墓志中“明年十二月甲申葬”,推得王安国撰文的时间当在熙宁九年,具体为其年四月至十二月间。因此,王安国在这段时间内仍然在世。《溧阳潘中和墓志》的发现,从实物上否定了王安石文中对于其弟王安国卒于熙宁七年的说法,而此篇志文也是目前可考的王安国所撰写的最晚的一篇文章。 &}P{w  
D=U"L-rRs  
^w eU\  
三 蔡卞书丹楷书论 @tvAI2W  
蔡卞,生于嘉祐三年(1058年),字元度,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年),蔡卞和其胞兄蔡京同科登进士第,时年蔡卞仅十三岁。蔡卞作为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是北宋中晚期政局中的重要人物。绍圣四年(1097),擢尚书左丞,后又知枢密院事。徽宗朝,仕至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镇东节度使。蔡卞去世后,谥号“文正”。在诸多荣誉、官职加身的蔡卞身上,他还有一个为世人所推崇的身份——书家。 ]g jhrD   
当时的书坛上除了苏轼、米芾、黄庭坚,还活跃着蔡襄、蔡京、蔡卞。三蔡均为福建仙游人,虽蔡襄与蔡京、蔡卞是堂兄弟,但长两位三四十岁,蔡京、蔡卞二人少时尝学书于襄。蔡襄“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被苏轼称为“当世第一”,但其书法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显得创新不足。 )vB,eZq  
关于蔡卞的书法,《宣和书谱》《墨林快事》《语石》等已有定论。蔡绦所著《铁围山丛谈》记载了蔡京的习书经历:“鲁公始同叔父文正公授笔法于伯父君谟,既登第,调钱塘尉。时东坡公适倅钱塘,因相与学徐季海。当是时,神庙喜浩书,故熙丰士大夫多尚徐会稽也。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祐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沈著。”兄弟之间的书风常互相影响,如苏轼、苏辙兄弟便是如此。从蔡京的习书历程也可以窥察到其弟蔡卞的习书历程,他们都学过欧阳询。 }| BnG"8  
蔡卞的传世墨迹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致四兄相公尺牍》(雪意帖)、《题唐玄宗鹡鸰颂》,碑刻有《曹娥碑》《愣严经偈语碑》。《曹娥碑》书于元祐八年(1093年),《愣严经偈语碑》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题唐玄宗鹡鸰颂》书于崇宁初年,《致四兄相公尺牍》年代不明,但不会早于元符。以上这些作品都是蔡卞晚年成熟期的作品,而他的早年作品,书法界一直无法得见。 xeqAFq=9?  
此次发现的刊立于北宋熙宁九年至十年的《溧阳潘中和墓志》,是蔡卞19~20岁时书写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蔡卞书法碑刻,同时也是目前蔡卞存世的唯一楷书作品,为研究蔡卞早期书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3"HpM\A{A=  
此篇墓志书法,如第3行的“阳”字、第8行的“温”字、第14行的“乞”字,几乎与欧体完全一样,很明显受到了唐代欧阳询的影响,但其字体瘦劲硬朗、沉着凝重,重心虽与欧体字一样都偏上,但中宫却不像欧体字那么紧密,而是稍松散,呈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第6行的“为”字、第8行的“延”字、第12行的“正”字、第14行的“张”字,都出现了连笔书写、行书化的倾向,庄重中更见灵动。将蔡卞早期书写的这篇墓志中的“潘”“墓”“父”“承”“赉”五字的捺笔,与蔡卞晚期行书《题唐玄宗鹡鸰颂》中的“美”“举”“禽”“蔡”等字的捺笔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捺笔均较长,且出笔迅疾果断。早期捺笔中间较直,晚期后中间弯曲,末尾微上翘,张力更大,与同时代黄庭坚书法中的捺笔较为相似。再将蔡卞《题唐玄宗鹡鸰颂》中 “美”“举”“禽”“蔡”四字的捺笔与唐代欧阳询《仲尼梦奠帖》中的“龄”“墓”“受”“念”四字的捺笔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蔡卞的捺笔习自欧阳询。此外,蔡卞的另一习惯是将捺笔写成反捺,在《溧阳潘中和墓志》中“家”“状”“坎”三字的捺笔均是如此。蔡卞晚年的笔迹中反捺出现得更多,如《致四兄相公尺牍》中的“大”“殊”“庆”“更”“今”“不”,以及《题唐玄宗鹡鸰颂》中的“木”“谈”“发” “改”“庆”“度”“状”等字,最后捺笔都作反捺,并且有时还写得较长,这和欧阳询《仲尼梦奠帖》中的“数”“不”“毒”“报”等字末笔反捺十分相似。《溧阳潘中和墓志》中有个“域”字,此字的斜戈写得长而弯曲,和欧阳询《仲尼梦奠帖》中的“裁”“灭”二字的斜戈写法几乎一样。 ppt`5F O  
>z*2Og#1  
ad).X:Qs  
>qjQ;z[  
ULq#2l  
蔡卞《题唐玄宗鹡鸰颂》 `2S G{5o;  
xyK_1n@b  
Re3vW re  
75j`3wzu  
蔡卞《致四兄相公尺牍》 '"{ IV  
_C3l 2v'I$  
P>/n!1c  
V 45\.V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A+Nf]([  
U$j*{`$4  
细细品读蔡卞书写的这方楷书墓志,其整体书风习自欧阳询,但部分字不像欧字那样结体稍长,中宫亦不如欧字紧密,尤其在转折与横钩处较欧字婉转圆润,这点与王羲之的楷书似有相通之处。转益多师,师古不泥古,蔡卞在二十岁左右的书艺成熟过程中,学习欧体的同时,并非一味照搬。这篇志文中见不到徐浩、颜真卿对蔡卞的影响,其楷书整体来看不是徐—颜外拓一路的风格,而是欧阳询内擫一路的风格。 W8:?y*6  
王安国撰文的《溧阳潘中和墓志》,虽篇幅不长,却是一篇佳作。作为墓志铭,体例完备,客观公允,未随流“谀墓”,实是难能可贵。然而,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潘中和之生年未录,其后嗣的记录也只见潘温之一人,且“铭”的部分只有寥寥数语句,殊为遗憾。潘温之在其父亲去世后,为志石之事,延请三大名家——王安国、蔡卞、陆佃,除了志文上所说潘家“家饶于赀”外,也有潘温之与王安国、陆佃、蔡卞等相关人等之间的交情,此方志石对于相关历史人物之间交游的研究也应有所裨益。 x j6-~<  
(此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王志高先生的指导,谨致谢忱。) I4kN4*d!N,  
tH0=ysf  
原文刊于《文物》2023年第1期。为便于阅读,原文注释已删除 `}/&}S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1
金币
47
威望
1
贡献值
12
银元
11
注册时间2020-03-05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5 09:5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潘温甫墓志铭 5I ,5da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056
金币
1966
威望
25
贡献值
1111
银元
1086
注册时间2012-11-17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5 12:0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听说宜兴潘家坝是大林分出去的 v=15pW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2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28 14:57   , 来自:北京市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回 20楼(佛祖是阿三) 的帖子
也是有可能的 {7!WtH;-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2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6 20:36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大家出来聊聊 .Ua|KKK C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835
精华
8
金币
11377
威望
174
贡献值
7031
银元
6964
注册时间2012-01-08
2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6 23:3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潘姓在溧阳的历史,绕不开明末清初潘珍、潘茂二人。 D_fgxl  
夏庄史氏有史顺震(史贻直曾祖父,明朝锦衣卫指挥同知),因为协助清兵扫平溧阳削鼻子党起义,得到清军首领尊重。在将削鼻党一干人等以及党羽押解进南京的路上,史顺震舍命救下百余人、免遭杀头!史顺震因此被记载入清朝嘉庆《溧阳县志,人物,义行》。(参见《溧阳县志》) ^mbpt`@  
pzq995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3
金币
127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13
注册时间2012-03-02
2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3-17 21:22   , 来自:北京市 移动
回 23楼(管见针砭) 的帖子
谢谢,一直在寻找潘珍,潘茂的出处,据我猜测,极有可能是上墟潘家 ]i\C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