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今年的雨水节气。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逐步回升,在大气环流作用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与尚未完全消退的冷空气交汇,凝结饱和后形成降雨。雨水节气标志着一年的降水形态开始更多地由雪转雨,且雨量渐增。在人们印象中,春雨多细软绵柔、氤氲润泽,使山河朗润、天地净明,盛春之景开始勃发。 L h"K"Uv B
^>}M 进入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越冬作物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灌溉。因此,雨水节气也被称为“可耕之候”,亦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从农业生产需求看,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返青需水量大,若有一场10毫米的降水,相当于为每亩地增加6.7立方米灌溉用水,有利于亩产提升。从生态环境领域看,春雨能补充地表径流,提升地下水位,改善水体生态和动植物生存环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良性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雨水节气,如果天气晴好无雨,便要抓住时机翻耕土地、播种施肥、开挖水渠,但若持续干旱无雨,容易造成土壤墒情不足,影响春播。适量降雨能缓解冬春连旱的危机,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但若持续过量降雨,则易使农田积水,土壤透气性变差,引发作物烂根、死苗、病虫害滋生等问题。雨水节气前后是早稻育秧的最佳时机,在北方地区,“倒春寒”和“春旱”时有发生,在做好春耕春灌的同时,还要注意“春捂”保墒增温。南方地区种植油菜等经济作物要做好清沟排水准备,防止雨后积水,导致烂根。
春雨至,万物生。雨水是充满生命力的节气,春雨虽细,但积少成多亦可厚积薄发,春雨之“贵”,不仅“贵”在时序时机,更是“贵”在润物无声,赋予万物破茧新生的力量。
雨水节气,2025年2月18日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开始增多,故名为雨水。雨水节气虽名为雨,为春天之降水但其雨形纤细如丝,毛毛点点雨量不大,十分有限,万物草木在其滋润下开始懵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进入返春阶段需要拼命地吸收这来之不易的水分。东北、西北地区仍然没有走出寒冷,水仍以降雪的形式回馈大地,南方多数地区则展现春江水暖的早春景象。
雨是水的一种重要变化形式,在我国之所以被冠于多个古老节气如雨水、谷雨、大雪、小雪等,是因为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对我国古代农人来说,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但水也有坏脾气,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刻关注其踪迹,记录规律,让它在可掌控的空间中为人类造福是中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智慧。
水不光是农业的命脉、生命的源泉,它还是中国人的精神哲学,蕴藏着为人处世的方法论,如“上善若水”“从善如流”等,都隐喻了人们要学习水的品质。今天,这种随遇而安的刚柔之道同样被地理爱好者所追捧,人们热望于由它千变万化出的自然景观,正值雨水节气就让我们行走于大自然中来领略一番水的美学之妙。
▼
形 成 冰
新疆 乌鲁木齐
形 成 雪
杭州 西湖
形 成 云
安徽 黄山
形 成 湖
青海 艾肯泉
形 成 雾
四川 长宁县
形 成 海
江苏 连云港
形 成 虹
tVJ}NI #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雨量渐增。古人对雨水节气的感受是十分深刻的,留下了大篇幅耳熟能详的诗词……现在就让我们品味鉴赏诗词中的寓意,感受雨水节气的生机勃勃吧!《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听雨》唐·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谒金门》唐·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听雨》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春日游湖上》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膏雨》宋·朱淑贞
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卷雾弄轻风。
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夭桃薄薄红。
润物有情如著意,滋花无语自施工。
一犁膏脉分春垄,只慰农桑望眼中。
.|x\6
jf )i@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