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57121
-
- 注册时间2018-11-17
- 最后登录2025-02-23
- 在线时间13451小时
-
- 发帖496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币25749
- 威望3543
- 贡献值14589
- 银元11046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微博条 | 粉丝86人
关注Ta
发消息
- 发帖
- 4968
- 金币
- 25749
- 威望
- 3543
- 贡献值
- 14589
- 银元
-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
楼主
发表于: 2025-02-16 08:2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中国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意象美雅之线条中展现人格襟抱。两千多年的书法发展,是一个字体书写与情感互动互渗的过程。书法对汉字的再创造,因为柔软的毛笔而创造出灵韵艺术。毛笔的枯润疾徐,线条的铁画银钩,结构的豪放,章法的精致,使得千变万化的勾勒给创作者以灵感和情绪,进而推动出神入化的演变,得到广泛的审美认同。 &WSxg&YG)\ 一、汉字基因之美 ?\GIL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汉字与生俱来的审美基因,使得汉字书写的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楷书的规整、行书的流畅、草书的奔放,无不显示空间构造的美感,既有静态的均衡和谐,又有动态的韵律变化,此为书法的汉字基因之美。古人结绳记事,而文字的发明使得“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动地。有了文字,人类才告别史前蛮荒时期,开启了文明时期。历史上有伏羲画卦、神农结绳、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文字诞生于先民的抽象符号线条组合中。汉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常见的书法五体是:篆、隶、行、楷、草。 `yjHLg 甲骨文又叫“卜辞”“龟甲文”“殷契”等。甲骨文的线条已经具有疏密匀称等形式美的因素。因系用刀在龟甲上刻划,所以线条大多为直线,曲线也由短的直线连接而成,笔画为等粗线,两头略尖,线条瘦硬挺拔、坚实爽利,运笔健劲、刀迹遒劲。字体结构疏朗稚拙、雄健宏放,谨严中蕴含飘逸的风骨,气势不凡。可以说,甲骨文标志着中国书法审美意识的觉醒。 GpjyF_L 金文作为刻在钟、鼎、盘、彝等铜器上的铭文,刚劲古拙、端庄凝重,成为整个铜器之美的有机部分。金文之美,美在笔法结体。因为铸字原本为笔墨书写,所以有韵致节奏的自然美:首尾出锋、平正素朴。又因需铸造,所以有整齐匀称的装饰美:谨严精到、端庄凝重。西周金文将商代金文自由舒展的字形拉长,采取上紧下松的结体以求字体的秀丽感,章法亦由行款自如到匀称整饬。 %/l9$>{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石鼓文是典型的大篆,其字体宽舒古朴,具有流畅宏伟的美。大篆由甲骨文演化而来,明显留有古代象形文字的痕迹。同大篆相比,小篆在用笔上变迟重收敛、粗细不匀为流畅飞扬、粗细停匀,更趋线条化。结构上变繁杂交错为整饬统一,字形略带纵势长方,分行布白更为圆匀齐整、宽舒飞动,具有一种图案花纹似的装饰美。 41c]o<!=)j 隶书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脱胎于草篆,用笔化篆书的曲线为直线,结构对称平衡。隶书可以被视为书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大篆小篆是古体书,隶楷行草是今体书。 vqq7IV)| 从结体上看,隶书变篆书的均齐圆整为自然放纵,篆书内裹团抱、羁束笔墨,隶书则中敛外肆、舒展活泼。笔势上化纵为横,字形变长圆为扁方,丰富了毛笔的表现性。用笔方面也有突破,出现侧锋露锋和方折,线条变化丰富,更有层次感。存世的大量汉碑多为隶书书写,神韵异趣、风格多样。当代出土的大量汉简,笔墨奇纵、结构厚重,表现出一种自然浑厚的美。 [dm&I#m= 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东晋、南北朝。其用笔灵活多变,讲究藏露悬垂,结构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追求一种豪放奇传的美。现存最早的楷书遗迹,有魏钟繇《宣示表》、吴碑《九真太守谷朗碑》等。钟繇以后,到南北朝时期,大江南北形成不同书风,世称南派(以王羲之为代表)和北派(以索靖为代表)。南派擅长书牍,呈现一种疏宕秀劲的美;北派精于碑榜,注重一种方严古拙的美。到了隋代,南北熔为一炉,成为唐代书法的先导。 <kQ
5
sG 唐代书法中兴,名家辈出,在楷书书法美上追求肃然巍然、大气磅礴的境界,形成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端庄宽舒、刚健雄强的风格,与唐代时代精神——“豁达闳大之风”相适应。唐代碑帖成为楷书一大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以后,楷书走向式微,后因印刷术的进步、发展,楷书的广泛实用性削弱,其艺术适用性也大受影响。 ^DL}J>F9G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包括草篆、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等。狭义的草书指具有一定法度而自成体系的草写书法,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4Nk13 章草因从隶书演化而成,笔法上还残留一些隶书的形迹,构造彰明,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波磔分明,劲骨天纵,既飘扬洒落又蕴含朴厚的意趣。今草即现今通行的草书。历代书写今草的书家很多,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行草夹杂,字与字之间顾盼呼应,用笔巧拙相济,墨色枯润相合,意态活泼飞动,最为清丽秀美。狂草将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所有的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也最能抒发书家的情感和表现书艺精神。 % D]vKv~< 行书非真非草,真草兼行,有“行楷”和“行草”之分。其切合实用,既具备楷书的工整,清晰可认,又存有草书的飞动,活泼可现。自晋以来,擅长书法的人大都工行书。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具有一种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美,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字字挺拔、笔笔奔放、圆劲激越,锋芒咄咄逼人,渴笔和萦带历历在目,可使人看到行笔的过程和转折处笔锋变换之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笔迹匀净流丽、锋实墨饱、字势开张,行距疏朗空阔,给人以“端庄杂流丽,刚健复婀娜”的审美感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_l?InNv 一部中国书法发展史,是一部中国艺术精神不断觉醒、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商周以来,风格因时代而嬗变,展示出每一时代独特的文化风尚。 (!-gX"<b 二、结构布局之美 -E6#G[JJ 汉字书写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每个字的笔画安排、重心分布、空白处理均极尽巧妙,形成了稳定的视觉平衡。整幅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呼应连贯,以及通篇布局上的黑白分割、上下左右的照应,构成了一种流动的、有呼吸的空间节奏。此为书法的结构布局之美。 &RR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