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书法诸体为何草书独有“二圣”而其它无圣?
  • 731阅读
  • 3回复

[众观天下]书法诸体为何草书独有“二圣”而其它无圣?[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49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2-15 07:27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5 [*jfOz  
  草书是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义之而臻于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张芝《冠军帖》
@B <_h+  
  一、草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 *+ayC{!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深的一种书体,它是伴随着书体演变历程而萌生、发展、成熟起来的。其产生的根源原本是人们实用书写的要求,为了“趋急速”而快速书写,目的是军事文书的传递、佐吏文书奏章的书写以及尺牍往还等的需要,由隶草至章草、今草最后至狂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讲在章草阶段尚有文字书写普及实用的作用,如当时许多著名书家如史游、杜度、崔瑗、皇象等都十分注重章草的普及教育,纷纷作“篇”写“章”,这种形式的普及对于草书艺术在东汉的盛行是极具广泛的促进作用的。但到了东晋成熟的今草阶段,可以说草书艺术已逐渐脱离文字实用范畴,而以艺术性、表现性为旨归,如当时的新体草书尚只流行于王、谢、庾、郗几大士人家族以及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人圈中,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匠甚至许多下层文人却只能沿用旧体隶楷书,基本上与新兴的行草书无缘。这也是文化史、书体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皇象《急就章》局部
q2Dg~et  
  今草的出现打破了章草书“字字区别”的模式,书写速度大大加快,直至出现连笔现象,即线条有了连贯的运动关系。这固然与晋人尚韵书风有染,但更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的标志。今草的出现意味着文人书家在写意抒情,表现一己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情感世界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王羲之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正是他真正使今草书完全成熟起来,并形成自己神俊洒脱、超逸放达的个性书风;其子献之更在羲之基础上,大胆革新,“破体”维新,以其“从意适便”、“润色开花”的“一笔书”占尽风流,这无疑是草书书体史上辉煌的时期。至于到了盛唐,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标志着书体演变的归结,文人书家们若要再于书体上做文章已没有可能和必要了,而只能在书法风格上标新立异,于是艺术表现力最强烈的狂草出场了,由于它的文字识读程度不高,也促使其完全脱离了实用目的,与字体演变也毫无关系,纯粹成为书家表现个性、追求自我的一种艺术手段。个性书风与单纯追求视觉效应便形成狂草书风赖以生存的两个支点。
王献之《中秋帖》
ZGBcy}U(k  
  狂草书体的出现也与唐代两位划时代的书法前人“颠张狂素”是分不开的,如张旭为人恣性颠逸,不修边幅,嗜酒每每大醉,与李白等人号称“饮中八仙”;怀素身在佛门,却倜傥不拘,在其《食鱼帖》中便直言“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完全是一个不守清规戒律的形象。然而,也正是这两人在中唐浪漫主义时风的影响下,创造出草书艺术的极致——狂草,达到了草书艺术的最高峰,把中国书法抒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在创作中陷入“迷狂”境界,这可以说是书法高度自觉后的必然产物,也为书法艺术在当今大艺术氛围中如何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怀素《食鱼帖》
SJmri]4K  
hHQt4 r'd  
  二、草书的艺术魅力 B;$5*3D+  
  草书艺术在书法诸体最具艺术性,最能表达人们的性情和精神的一种书体,在数千年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与光芒。 `W=JX2I  
  草书的字形流畅而自由,笔画多为连续的曲线,具有一种狂放不羁的美感。草书的发展离不开书法家们的创作和探索。在书写草书时,书法家们不拘泥于规范和刻板,而是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草书的字形变形多样,笔画之间相互交错,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 5VS<I\o}  
  创作草书需要书法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只有掌握好篆隶楷书的结构和规范,才能在草书的创作中做到自如而准确。草书的笔画要求快速而流畅,需要书法家具备出色的笔法和手腕灵活度。在草书的创作过程中,书法家要通过对笔画的运用和控制,使得字形在狂放中保持平衡和协调。
怀素《自叙帖》
C$ 5x*`y  
  草书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每一位书法家在创作草书时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使得草书具有了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草书的狂放和自由给人一种豪放不羁的感觉,展现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同时,草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草书的创作,书法家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自然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4lKC}u  
  三、为什么书法史上有“草圣”,而且居然有两个,而没有楷、行、篆、隶圣? _,QUH"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草圣”的是张芝,《汉书注》引王愔《文志》曰:“(张芝)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韦仲将谓之‘草圣’也。”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Xb {y*',  
  张芝生活的东汉末年正是草书勃兴,大行天下的时代,那时人们学习草书废寝忘食,“处若忘,行若遗”,达到了痴迷疯狂的地步。许多人哪怕是坐在那里,也都是各自低着头在周围的地上用手指画字,就像是今天忙着看手机的“低头族”一样。张芝草书初学杜度、崔瑗,后又大胆创新。从阁帖传本《冠军帖》(知汝帖)来看,他减损了章草的波磔,再“以篆入草”,即用篆书“平移”的笔法和章草体势,率意急书,字与字之间相互牵连映带,大小相间,正斜相依,粗细杂糅,偶有不连,也是气脉贯通,隔行不断。
张芝《八月帖》
ud1E@4;qf  
  张芝草书笔法的特征,就是运笔的断与连相互交替:当笔画连带时,则乘势而下,如激流过涧;当笔画断绝时,则果断利落,而捉控于瞬间。运笔圆转遒劲,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草书笔下虽奇诡多变,但是又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因而人们称他的草书为“一笔书”。张芝将书法从它依附的文字内容中解放出来,从而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创造和欣赏的艺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张芝称为草圣是因为他把章草发展成了成熟的今草和大草。其作品有《冠军帖》、《八月帖》(亦称《秋凉平善帖》) q}lSnWY[[  
  第二位是张旭,也是无可争议的“草圣”。因为他把张芝、王献之草书作品中的大草发展成了成熟的狂草。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中,“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第一次称张旭是“草圣”。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yk>jx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所以他从舅家得到了王羲之笔法秘传。比张旭稍后的怀素、高闲等唐代僧人继承了张旭的草法,壮大了狂草的力量。而被称为“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则是张旭弟子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人。此外,邬彤、崔邈等也是学张旭而有所成就的,至于张旭二传、三传的弟子中有所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代表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贴》等。 *HUqW}_r  
B:SRHd{*Wu  
张旭《肚痛贴》
2TO1i0  
  书法史上有“草圣”,而没有楷行篆隶圣?草书是“写意之书”,它既有严格的规约,又具最大的自由度和抒情性,书家非天资出众,且积学深厚,往往不能造次,故历来书家能以草书名世者为绝对少数。中国书法以草书为最高境界,这是书界之共识。正是这个原因,书法中有“草圣”之名而无篆圣、隶圣、楷圣、行圣。宋代书家虽多,但包括“四大家”中的蔡襄、苏轼、米芾在内,基本上都不善作草书。
1>LquZ+Kj  
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scmb DaOn  
  书法史上草圣有两个东汉张芝和唐代张旭,这被书法界公认。古人讲究名副其实,不随便给人以尊称。对楷书鼻祖钟繇的楷书虽推崇备至,但也不把他称之为楷圣,更何况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王羲之诸体皆精,称之为书圣。擅长小篆的李斯、擅长隶书的钟繇没有被称之为篆圣、隶圣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两种书体的写意性不强,它们虽有严格的规约,但不具最大的自由度。 -rBj-4|"  
  应急赴速起源于实用的草书形成于西汉,至东汉一些重要的书法家,如杜度、崔瑗等,开始参与草书创作,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张芝又在学习杜、崔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成为草书艺术的领军人物。 c_ i;'  
  在张芝所处的时代,社会上出现了学习草书的狂热潮流,当时的赵壹在《非草书》中对此有所记录,其甚者仰慕张芝的草书超过仰慕孔子和颜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草书家张芝成为众人心慕手追的楷模,被推举到了时代的最高点上,为其身后赢得草圣之名做好了准备。为张芝加冕草圣的始作俑者是曹魏时的书法家韦诞,他说:“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草圣之称肯定了张芝草书的神乎其技,草圣之名因是而传。
韦诞作品
B("kE`  
  张旭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孙过庭《书谱
J=Z"sU=  
  历史上的楷书名家众多,但草书大家举世公认的只有张芝、二王、智永、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九位,楷书和草书的难度谁高谁低不言而喻,楷书和草书的艺术性孰高孰低也不言而喻。在毛笔普遍失去实用性的今天,如果谁还认为工整是楷书的最高水平,那就不需要书法了,电脑打印的字最工整;照相机找出的图片最逼真,哪还叫艺术吗? +Y+kx"8  
H3b`)k sFr  
" 7d_$.Z  
MH-,+-Eq  
! `o =2b=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6 条评分 金币 +6
(post by :2025-02-15 07:27:05)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495
金币
943
威望
19
贡献值
526
银元
507
注册时间2022-06-03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5 10:0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这种字放在我眼前就是一片黑啊。哈哈 _[V 6s#Wk3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49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6 08:48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草书艺术在书法诸体最具艺术性,最能表达人们的性情和精神的一种书体,在数千年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与光芒。通过草书的创作,书法家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自然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创作草书需要书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字形的熟悉程度。只有掌握好篆隶楷书的结构和规范,才能在草书的创作中做到自如而准确。草书的笔画要求快速而流畅,需要书法家具备出色的笔法和手腕灵活度。在草书的创作过程中,书法家要通过对笔画的运用和控制,使得字形在狂放中保持平衡和协调。 +%0+  
{ES3nCL(8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939
金币
21508
威望
32
贡献值
14317
银元
14285
注册时间2017-01-0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6 21:0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书圣们的草书有简体字的趋势,他们早料到汉字要简化? /.vB /{2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