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中国书法理论的“始祖”-------蔡邕《九势》书论赏析
  • 636阅读
  • 6回复

[众观天下]中国书法理论的“始祖”-------蔡邕《九势》书论赏析[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2-12 08:41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非但到了东汉时期隶书大盛,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璀璨阶段,并且难能的是,到了这一时期,还破天荒地出现了我国书法史上的最早专文,书法理论先驱蔡邕撰写的《笔论》与《九势》等。在历史上,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理论文章,当效崔瑷所写《草书势》,以及东汉灵帝时大书法家蔡邕撰著的《笔论》、《九势》 和《篆势》了。其中尤其以蔡邕的《九势》为影响最大。 (e bBH  
  蔡邕(133 - 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他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蔡邕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灵帝时,他曾受工匠用帚写字的启发,创飞白书。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辑本。 +Y.uZJ6+  
  一、蔡邕书论《笔论》《九势》《篆势》赏析 g:uaI   
  (一)《笔论》:书者,散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ctwhfS|Y0  
  译文:作书,是闲散的事。要作书先散心,放纵情性,然后作书。如果迫于事务,虽有中山兔毫这样的好笔,也是写不好的。大凡作书,首先要默坐静静地思考,任情适意,不要与人交谈,心气平和,神情专注,如同面对皇上,这样就没有写不好的了。作书的准则,必须心里有书的形象。纵横都有物可象征的,才得称之为书法。 h0Sy'] 3m  
  赏析:文章先提出“书者,散也”的核心观点,强调书写者的心境要放松、自在。然后阐述书写前应具备的精神状态,如默坐静思等,接着论述作书之体要入形,通过列举一系列如坐、行、飞、动等形象,来说明书法的形态应从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汲取灵感,结构层次清晰,从书写者的内在状态到书法的外在形态逐步展开论述。其立意在于强调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文字的技能,更是一种表达书者性情的艺术形式。通过阐述书写前的心境准备以及书法形态与自然事物的联系,揭示书法艺术源于生活、反映书者内心的本质。“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几句通过大量形象的比喻,将书法的体势与各种生动的事物相联系,充分体现了蔡邕对书法艺术形象性的独特理解,这些比喻使抽象的书法艺术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 &K}(A {  
  (二)《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I;kUG_c(4  
  译文:凡下笔结构字体,都要使上部覆盖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体形递相照应关联,不要使形势相背离。转笔,应使笔毫左右圆转间断又注意相连续,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来。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是,笔画欲左行先要右,到笔画运至左尽头亦向右回笔。护尾,画点笔势尽时,用力回收笔锋。疾势,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这些名叫九势,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必须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妙境了。 P?3YHa^up  
  赏析:开篇提出书法肇于自然,自然产生阴阳,阴阳生出形势的理论基础。接着具体阐述九种笔势,包括藏头护尾、转笔、藏锋等,每种笔势的阐述都是先点明要点,再详细说明操作方法,如藏锋的“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最后强调通过多练翰墨功可达到妙境,整体结构从理论根源到具体笔势操作再到对学习效果的展望,逻辑严密。立意在于揭示书法艺术中笔势的重要性及其形成的根源在于自然的阴阳变化。通过对九种笔势的详细论述,旨在指导书法学习者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以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几句简洁地概括了书法笔画中藏头护尾的重要性以及与下笔用力之间的关系,提出“肌肤之丽”这一独特的审美概念,将笔画的外在美感与书写时的用力方式联系起来,体现了蔡邕对书法线条美学的深刻见解。 / %U~lr  
  (三)《篆势》: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 cx1WGbZ  
  译文:文字笔画的开始,是源于鸟兽的足迹,仓颉遵循圣人的旨意,创制规则制定文字。篆体有六种,精妙入神。有的像龟甲的纹理,有的如同龙的鳞片,弯曲身体模仿尾巴,长翅膀短身子。低垂像黍稷下垂的谷穗,蕴含像虫蛇的盘曲。有的轻轻抬起向内投入,根部细末梢粗,若断若连,好似露水顺着蛛丝,凝结垂在下端。竖画像悬挂着,横画像排列着,遥远渺茫斜向走势,不方也不圆,像行走又像飞翔,蠕动飞行的样子。远远望去,像成群的鸿鹄在游动,连续不断地延伸。计研、桑弘羊这样善于计数的人也不能数清它的曲折,离娄这样视力极好的人也看不到它的间隙。般倕(古代巧匠)拱手辞谢称巧匠之名,史籀、沮诵也拱手藏笔(表示自愧不如)。 D x >1y  
  赏析:首先追溯文字的起源,从鸟迹到仓颉造字,然后描述篆体书法的多种形态,如像龟文、龙鳞等,接着从不同角度刻画篆体字的笔画特点,如轻举内投、微本浓末等,再通过远观的效果进一步渲染篆体书法的美感,最后用研桑、离娄、般倕、籀诵等人物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篆体书法的精妙,结构上由文字起源逐步引入对篆体书法的全面描述,最后以侧面烘托结尾。立意在于展现篆体书法的独特魅力和精妙之处。通过对篆体书法各种形态、笔画特点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类比,表达对篆体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蔡邕对书法艺术中不同字体独特性的深刻认识。“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篆体书法远观时的整体美感,像成群的鸿鹄游动,连绵不断,给人以宏大、优美、灵动的视觉感受,将篆体书法那种难以言表的美感形象地展现出来。 T9XW%/n  
  二、蔡邕书法理论的创作背景 J1u@A$4l?  
  蔡邕所处的东汉时期,书法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篆书、隶书等字体逐渐成熟。蔡邕本人精通音律、文学,尤擅书法,工篆书、隶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他自身的艺术素养背景下,他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写下了《笔论》《九势》《篆势》等著作。蔡邕参与了正定经文、书写《熹平石经》等工作,这些经历使他对文字书写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创作这些书法理论著作提供了实践基础。 f)ucC$1=  
  三、蔡邕《九势》在书法理论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l2%(3G  
  蔡邕《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人们认识到书法形式美除去造型特点外,其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黑白对比等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主要论述了书法中的运笔规则以及书法与自然、阴阳哲学的关系等。蔡邕在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等,至今仍被书法家们奉为圭臬。这些理论不仅指导了书法创作,也提升了书法美学的哲理高度,为后世书论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H( DVVHx  
  “书肇于自然”蔡邕认为文字产生于自然,如同自然万物有阴阳之分,书写文字时,其形态应体现出阳刚美和阴柔美,阴阳相济的书法才具有自然美。“势”要有连贯性,且与“力”、“节奏”密不可分,这种势是自然生发之势,而非矫揉造作之势。具体笔法论述 hK9t}NE.O  
  • 落笔结字: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这强调了字的结构中上下部分之间的呼应关系,从势的连贯性方面提出要求。
  •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主要针对篆书,篆书圆笔多,在弧度最高点转笔要让弧度圆转、饱满、顺畅,且左右笔画要呼应。
  •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起笔逆入,收笔逆回,目的是掩藏笔势锋芒,让笔画圆实。
  •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用笔在楷书中运用多,与楷书的雄强、庄严、厚重风格相匹配。
  •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这与传统观念“圭角不露”有关,防止圭角外露使字看起来生硬、轻浮。
  •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行笔要有迅疾之势,让线条遒劲有力,多在有波折的笔画中体现。
  •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
  •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下笔前行不能太流畅,要感觉到阻力)。
  • 横鳞,竖勒之规:是写横画和竖画的规则,体现了疾涩等笔法要求。
  • 势与力的关系
Xdp`Z'g  
  • 蔡邕提出势是力的蓄积、发动、冲击和取向,而力则是势的存在、作用、能量和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紧密相连
]Gi+Z1q  
  (一)《九势》对楷书结构的影响 E&T'U2  
  《九势》是东汉书法家蔡邕所著的一篇书论,主要讨论了书法中的用笔技巧和结构原则。尽管蔡邕生活的时代早于楷书的成熟时期,但其提出的许多理论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九势》中提到的九种笔势包括: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啄、掠、“攒锋”、涩、横鳞、竖勒等,这些技法不仅适用于行草书,也被楷书所借鉴和应用。《九势》强调了笔势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蔡邕指出,书法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势态,这种势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动态感,更是书写过程中笔锋运行的轨迹。例如,“掠”这一笔势描述了长撇的书写方式,如同用篦子梳理头发,表现出一种流畅而轻盈的动态。这种对笔势的关注直接影响了楷书的结构,使得每个笔画在字内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从而形成了整体的和谐美。蔡邕在《九势》中提到,“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这一观点强调了字形与势的结合,即字的各个部分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楷书中,这一点体现为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联系,例如上覆下托的结构原则,使得字的上下部分紧密相连,避免孤立脱节。这种结构原则保证了楷书字形的稳定性和美观性。楷书虽然以端庄稳重著称,但《九势》中的理论也强调了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蔡邕认为,书法作品应该在严格的法度中展现出动态的美感,这种动态美感体现在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变化。在楷书中,这种动态平衡表现为字内空间的合理分布和笔画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每个字都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活力。 X&FuqB  
  综上所述,《九势》对楷书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了笔势在书法创作中的核心地位,指导了楷书笔画的具体书写方法;其次,它提出了字形与势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了楷书字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最后,它倡导的动态平衡理念,使得楷书在端庄之中不失灵动,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内在魅力。通过对《九势》的学习和实践,书法家能够更好地掌握楷书的结构规律,创作出更加优美和谐的作品。 aQym= 6 %e  
  《九势》作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蔡邕在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等,至今仍被书法家们奉为圭臬。这些理论不仅指导了书法创作,也提升了书法美学的哲理高度,为后世书论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因此,《九势》被视为东汉时期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书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九势》理论在书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世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而且其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实践《九势》理论,书法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精髓,创造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bdsHA2r`s  
《九势》是东汉书法家蔡邕所著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它提出了书法创作中的九种基本方法,分别是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和横鳞竖勒。这些方法不仅涉及具体的行笔技巧,还包含了深厚的美学理念和自然法则。 tc49Ty9$[  
  (二)《九势》对书法家创作理念的影响 j4 &  
  蔡邕在《九势》中提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句话强调了书法创作与自然界法则的联系,认为书法的起源来自于自然,阴阳概念产生之后,各种形式和姿态也随之显现。这种理念影响了书法家在创作时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阴阳平衡的重视。书法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自然界的形态和变化,力求在作品中体现出阴阳和谐的美感。 yEw"8u'  
  《九势》中提出的“力”和“势”是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力是结字、用笔、布局的基础,下笔用力才能使字体具有美感;而势则赋予了力方向性,通常用来描述创作过程中带有一定方向的运笔,即所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这种力与势的结合,使得书法家在创作时更加注重笔画的力度和动感,力求在静态的字形中表现出动态的美感。 X'3`Q S:!  
  《九势》还强调了藏锋和藏头的重要性,即在起笔和收笔时,笔锋应藏而不露,通过逆入逆出的方式使点画两端显得含蓄有力。这种藏与露的处理方式,影响了书法家在创作时对笔触的细腻把握,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含蓄内敛,富有韵味。掌握书法九势不仅需要理解其技术层面,还需通过实践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自然法则,从而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2。因此,《九势》不仅为书法家提供了具体的技法指导,还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领悟书法的深层奥秘,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J*6n6  
  《九势》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书法家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技法指导,还深刻揭示了书法与自然、阴阳哲学的关系,促使书法家在创作中追求自然美、阴阳平衡和动态美感,从而不断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mw4'z, 1Q  
(三)《九势》对篆书风格的影响 P*"AtZuY]  
  藏头护尾是《九势》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在篆书的起笔和收笔时要隐藏笔锋,并在收笔处用力回收笔锋。这种技巧不仅使篆书的线条更加圆润饱满,还增加了文字的动态感和节奏感。力在字中的思想要求篆书在书写过程中,每一笔都要有力透纸背的感觉。这种力量的传递使得篆书的字形更加稳重而有力,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下笔用力是《九势》中另一个关键原则,强调在书写篆书时要用力均匀且恰到好处。这种用力方式不仅使篆书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还赋予了文字一种内在的力量感。蔡邕在《九势》中提到“肌肤之丽”,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比喻,用来形容篆书的笔画应该如同人的肌肤一样细腻明丽,富于弹性,充满活力。这种比喻不仅提高了对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还促进了篆书艺术的发展。 k1LtqV  
  《九势》作为东汉时期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对篆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等原则,蔡邕不仅提升了篆书的艺术美学价值,还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4 L~;>]7  
  (四)蔡邕《九势》的书法美学思想 M#8Ao4 T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和重要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论文章,如《笔赋》、《篆势》、《笔论》、《九势》等,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九势》作为专门探讨书法运笔技巧的文献,集中体现了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 X~Rk ,d3  
  在《九势》中,蔡邕提出了关于书法线条的三个核心美学概念:力、势和藏。力是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力是结字、用笔、布局的基础。下笔用力可以使字体具有肌肤之丽的美感,强调了书法作品的质感和流畅度。势赋予了力方向性,通常用来描述创作过程中带有一定方向的运笔。蔡邕指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只有当笔毛柔软时,才能产生奇异的变化。这表明势不仅关乎笔画的方向,还涉及动态变化和节奏感。藏源于君子藏器的哲学思想,强调书法创作需要沉着含蓄。具体到运笔,则应藏头护尾,以此突出书法线条的张力。这一理念追求的是内在的力量和含蓄的美感,而非外露的张扬。 !Sy'Z6%f  
  蔡邕在《九势》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书法实践中应用这些美学思想。例如,他提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说明了笔画的起始和结束处应隐藏好,保持笔画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同时力量应蕴藏在字的内部。蔡邕还强调了字形构造中的层次感和连贯性,如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说明了上下笔画之间的和谐统一。 >1)@n3.<O  
  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论文章,尽管可能在文字及内容上有经后人润饰、改造甚至增删的嫌疑,但结合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书法审美的时代风尚来看,这些书论的基本思想在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蔡邕的《九势》通过提出力、势、藏等核心美学概念,并详细阐述其在书法实践中的应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书法美学体系。这些思想不仅提升了当时的书法艺术水平,也为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_]PfeCn:j  
  汉代隶书《熹平石经》传为蔡邕书,此石书法字体严整匀称,宽严得体,然其法度森严,中规入矩,是汉代标准书法,在清中叶之前,此风格一直被奉为习隶之不二法门。 c|;|%"Mk  
熹平石经残石
!Z0rTC3d  
wEHrer  
 9'/|?I  
#QyK?i*  
G~iYF(:&  
q3pN/f;kr,  
r* /XB0  
}T1Xds8w)t  
z7us*8X{  
nm:let7GB  
V~uA(3\U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其《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 ,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动 、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九势》首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阐发了汉 字结构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因素。接着,他又阐述了八种运笔规则,要求通过运笔来表现生 动有力的笔势。故亦有题作《九势八字诀》的。蔡氏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Q\/":ISq1  
L_zmU_zD  
coP$7Q .  
j5VRv$P  
KiRt '  
@)ju P- o%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5 条评分 金币 +5
(post by :2025-02-12 08:41:27)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10:50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蔡邕流亡溧阳时留下了“焦尾琴”的故事,却没有留下什么关于他书法的传奇,真的很遗憾,呵呵。 ZX5A%`<M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6322
金币
19394
威望
388
贡献值
15712
银元
15299
注册时间2012-01-03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12:15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我去过的地方 9(evHR7  
_2n/vF;I+_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6322
金币
19394
威望
388
贡献值
15712
银元
15299
注册时间2012-01-03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12:2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溧阳的纪念馆 ^?VT y5yp  
w`Aw+[24  
Oes+na'^  
Oua/NF)  
jM@I"JZ 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456
金币
16562
威望
265
贡献值
8977
银元
8712
注册时间2014-05-20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14:25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男子汉于2025-02-12 12:22发表的  :溧阳的纪念馆 $1 \!Oe[i  
! \Kh\  
TBp5xz`  
Hx0,kOh)  
 (2025-02-12 12:22)  %),O9*[9  
R63d `W  
在哪里呢?  观山? 3CRBu:)m  

关注Ta 发消息

天王 
发帖
3856
金币
4816
威望
44
贡献值
3878
银元
3827
注册时间2012-01-24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15:3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4楼茅尖花红于2025-02-12 14:25发表的  : )g F9D1eA  
>,2],X"G  
在哪里呢?  观山? e.H"!X!0#H  
X y<KvFy  
对,观山 R>q'Ymu~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939
金币
21508
威望
32
贡献值
14317
银元
14285
注册时间2017-01-07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12 20:3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几千年历史,有的是时间精雕细刻文化。 v836nxLM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