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们几乎默认适应了生活成本的日新月异的增高。 Cb{A:\>Q{
7AO3-;
l]
就连现在农村送走一位老人时举行一个葬礼开支也达到了十几万。 QGr\I/Y
3g0u#t{
这些约定成俗的开支费用仿佛这钱就是个数字,都是西北风一夜之间轻飘飘刮来的,在挥霍这一大笔金钱时,人们似乎忘记了挣钱时流的血汗,受的委屈,和平时为了储钱一分一分省吃俭用的无奈。 HS\3)Ooj>
6b]1d04hT
有人算过一笔账,用在逝者身上最大的开支就是一个墓地钱,另外的开支民政也有一些补贴。假如在农村一件丧事总开支在十五万左右,那么真正用在逝者身上的钱也就一两万元。其余的钱都用在“死要面子”上了,包括数天的流水席、八音、锣鼓等等。为了场面排场,动辄光华子烟就要几十条,另外还有高档酒和成本不低的数百个回礼包裹等。 ZEj!jWP2m
/MKNv'5&!%
丧事办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这一切都靠金钱做后盾。 0SMQDs5j
w3=)S\
然后这一切的“孝顺”作法逝者已一无所知。 nx-1*
O~h94 B`
逝者只知道自己在世时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子女在自己身上又花费了多少的赡养费。 (D>y6r>r
Ni!;-,H+E
如果把“厚葬薄养”改为“厚养薄葬”,那么我们自己就会多一点安慰少一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