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青绿山水的巅峰之画--------《千里江山图》鉴赏
  • 878阅读
  • 2回复

[众观天下]青绿山水的巅峰之画--------《千里江山图》鉴赏[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5-02-06 08:4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M6A0D+08  
  王希孟(1096年-1119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 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王希孟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 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 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1113年4月,王希孟 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
《千里江山图》全卷
60ciI ,_`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 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 分雄伟壮丽。作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 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 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eL[nyQr  
1
{0a\ <l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 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 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tcl9:2/^]  
2
^C~R)M:C  
  《千里江山图》中的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 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 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3
3Ur_?PM+C  
  《千里江山图》画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 渠宝笈初编》等著录。《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 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4
5
&M3KJ I0L  
  《千里江山图》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 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 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6
7
j$ lf>.[I  
  《千里江山图》整个画面 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 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 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8
9
aY .cx1"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 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 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10
11
nJYIkfdA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 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 “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 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
12
13
(`#z@,1  
  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 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 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t "_I  
  《千里江山图》全卷充分展现了「可游可居」的思想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乐享其中,达到「乘物以游心」的理想境界。《千里江山图》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又于单纯中求变化,丰富了视觉表现力。《千里江山图》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既写实又富理想。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 3'i(wI~<[  
  细品画中景物,卷长千里而无一累赘: %LmsywPPp  
  自然景观有山脉、瀑布、湿地、江湖和植被密林等,层峦叠嶂、数不胜数。
=6 zK 1Z  
  湿地,近处水草丛生,远处烟波浩渺。水面如镜,湖水粼粼。
:r "G Z  
;-"q;&1e  
[lSQMoi3  
  山峦,绵延雄秀,山体相依又彼此独立。高低起伏,岛湖相链,山水一色。画中各组群山亦不是简单重复,每一次横向的循环都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如同乐曲中的变奏。
+03/A`PKrB  
  瀑布,流水潺潺,清秀俊逸。不仅有双叠,还有四叠瀑布,清旷壮观,蔚然成景。
  画中的人文景观则有船舶、屋宇、水车、人物及各种生活场景。光是船舶一项,就包括客船、漕船、渔船、双体船、脚踏船、小舢板等十多种。
龟形漕船
 W{Z 7=  
双体脚踏船
W?kJ+1"(  
  回到岸上来。岸上的屋宇亦包含了寺庙、书院、酒店、渔家、农舍等。
OR $i,N|  
`J03t\  
房屋中甚至还有一座磨坊
2T?Y  
  就连最平常的桥,也分了长桥、亭桥、板桥、拱桥、人字桥等等。 ^\`a-l^  
拱桥
,G="wI  
亭桥
.:Sk=r4u\  
片断里的长桥,据考是江苏吴江的长桥。
@VG@|BQWa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中记载: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也。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萦以修栏,甃以净甓,前临具区,横截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也。桥成而舟棹免于风波,徒行者晨幕往归,皆为坦道矣。桥有亭,曰垂虹,苏子美曾有诗云: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 ]=i('|YG  
  隐藏在山水中的人文情怀。
D{y7[#$h$  
  会玩的宋人来到一汪瀑布之上,凉亭里二人对坐喝茶下棋,好不惬意。游山玩水,饮茶对弈。这是宋代文人的日常:写诗、喝茶、游山。真似东坡所言,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YXqYIG.G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画中有许多表现百姓生活的细节,垂钓就是其中之一。王希孟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宋代垂钓,生动地将千年前的生活实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诗文中的景致无二: iV#A-9  
  【望江南 江上雪】 李纲
[\h?mlG?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PP!-*~F0Jr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A X1!<K  
  咫尺有千里之趣,玲珑显诗意万千。除了自然与人文景观之外,在这北宋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之间,还藏着不少才子佳人诗意中的故事。
[img]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1204/7a6c2775195047d291d9533fc0d38278.jpeg[/img]
?fC9)s  
  【江城子 别徐州】 (苏轼)
d8 Jf3Mo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Wuk 8&P3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0m> 8  
  苏仙笔下的离别令人动容,船舶远去,只留岸边青木与佳人独立,流相思千点泪。
[img]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1204/daddf51c6b354c37a8410442c21ed010.jpeg[/img]
~G=E Q]a  
  【浣溪沙】 王安石
v)gMNzt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zd!%7 UP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xb0,dZb  
  几点白衣少年郎来访,目的地是隐隐在山间的小院,现在这里已没有几个人会来了。就算是最美的春色之中,也显得孤单寂寥。隐士隐世,隐的还有落寞心事。 9v-Y*\!w.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8 条评分 金币 +8
(post by :2025-02-06 08:42:36)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939
金币
21508
威望
32
贡献值
14317
银元
14285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6 22:5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宋代,文化之巅峰。 yk5 K8D[tV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68
金币
25750
威望
3543
贡献值
14589
银元
11046
注册时间2018-11-1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5-02-08 09:4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气韵生动”被列为首要原则,强调作品要表现出生动的气韵和神采,这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准。它不仅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包括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国画的精髓不仅体现在技法上,更在于传达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精神内涵。《千里江山图》被称为鼎峰之作就在于此。 )YAU|sCAi$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