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5-01-28 16:4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V./*CQ\c L1D%vu` 春节记事(十七)划旱船 l|uN-{w MT&i5!Z 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在溧阳等地都广为流行,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乃至民国。它是民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一种表达,并传承至今。 YEZ"BgUnbp 应该说溧阳的逢年过节的“划旱船”是一种移民文化,是早年流行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境内的汉族民间舞蹈,随着人口的迁移而流动到各地。“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 “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 DAvAozM 改开后,溧阳当地失传多年的“划旱船”,又展露舞台。其表演和动作优美,犹如轻燕点水,演唱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风格独特。我曾经到溧阳的西南、西北等地区对这种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进行过采访。易明德是汤桥树头岗村知名企业家,但他更是汤桥“划旱船”的名人,当年五六岁的他,就跟着他的爷爷奶奶“划旱船”,从而出了名。 Sk1yend4 易明德的太爷爷易道坦、爷爷易先敏、父亲易开太都是豫南移民,也是当年地方“划岸船”的领军人物, 汤桥树头岗的“划岸船”就是他们从河南罗山带过来的移民文化。而轮到易明德这一代“划旱船”,已经第五代了。易明德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划旱船”。他说:“到我懂事的年代,爷爷易先敏、父亲易开太一到腊八节、正月、二月二(龙抬头)、重阳节、八月初八等节日,都要划旱船”。 V'6%G:?0a 前几年,我也采访过家住上沛毛家村委杨家湾的李万江老爷子,时年92岁高龄的他是当地有名的“划旱船”名人,别看李大爷识字不多,但业余有三大爱好,即:划旱船、唱山歌、跳狮子。尤其是划旱船,他从20岁起就是领班,从每年的正月初一要忙到正月十六。因此,也形成了我的采访系列《划旱船的李大爷》上、中、下发表于网络。 G7),!Qol 一般情况下,“划旱船”还有唱词,第五代树头岗“划旱船”传承人易明德给了我一份“划旱船”唱词:我来开口微带笑,欢迎宾朋和领导!先向大家问个好,党的政策实在好! 把我们村来改造,美化环境是个宝!黑色道路一条条,村前村后美化好!全靠党的好领导!锣鼓打的喜连连,美丽乡村走一番!来到村前看一看,个个池塘有特点!有的方还有的圆,有的还弯几道弯!池塘水下养水产,水上还有荷花坛!青蛙埂边闹喧天,村前景点观不完!······ 5k\61(*s kw yvd`J8 ^T<<F}@q =E,*8O] sX**'cH a{-}8f6 ,YiBu^E9 U#Z}a
d?VX ley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