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就想起父亲帮人家写春联。那时在我们地方上,父亲被大家称之为“大先生”,亦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陈老先生。因为他从教数十年,创办过家乡小校,历任过中小学校长,年少时就读于县简师校。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生前曾教过无数个学生,好说是桃李遍天下,倍受人们的尊敬。尤其是他从小就练得一手好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写得潇洒漂亮,苍劲有力,更让人羡慕不已。记得那时我们附近乡镇,商铺店家都请他去撰写牌匾等,他总是乐于帮忙提笔即来。平时人们请他写新婚请柬或邀请函等,他也是慨然允诺,有求必应。最难忘的还是他帮人家写春联,那时农村人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时,家中除了掸尘祀灶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请人帮忙写春联了。待春联写好后,人们在除夕(腊月三十日)拜神祭祖后,就开始陆续张贴春联了,但有的地方从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夜)就开始张贴春联了。
LO
< "$N#p5 那时人们在这几天里,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家也不例外,不是包饺子,就是做团子等。不过我们家比其它人家更忙的是,父亲这两天还要帮人家写春联。那时不但要帮本村的人家写,而且邻村的人也拿着红纸,纷纷赶来请他帮忙。有时父亲觉得太忙时,不得不提前几天就开始写春联了。曾记得每年在这亇时节,父亲总是提前几天就准备了笔墨砚台,选择好要写的春联句子,甚至备好了烟和茶在家等候,这也仿佛成了他每年的一个习惯,年年如此…。其实写春联听着容易,但并非易事,因为过去农村人家房屋多,各种各样的门也多,每户门上都要张贴不同内容的春联对子。而且那时见父亲在写春联时,还要根据每户家庭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内容的春联。例如家中有年老长寿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春联句子。家中有新婚之喜的,新年又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或者家里人丁兴旺的,应该写上什么样的对子。以及刚盖了新房住进新屋的,甚至还有家中刚去世老人的,需写上绿纸春联的等等,这些都须动一番脑筋的。当然,春联的每句内容都是吉祥祝福的,不过还是有很多讲究的,过去人们是非常重视春联句子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y=`2\L" O My<snmr2d 每次父亲在写春联之前,都会细致耐心地,将人家送来的一叠红纸打开,然后根据人家所要求写的几副春联,计算着用刀裁开叠起并且叠上格子。例如五个格子的七亇格子的,或者四个格子的等等。并且还在红纸的背面,先用铝笔写上是谁家的对联,以免写好后被人错拿。有时还在对联的背面用笔标明,那一副是大门对,那一对是房门等。甚至还在春联上做起记号,那一幅是上联,那一幅是下联等,这样以免人家在张贴春联时,不知上下联而混淆乱贴等。记得那时的春联大多数是七字联和五字联的,不过贴在门楣上的横批,一般是四亇字的。民间传统在新年里,千家万户都要张贴春联,那时在春节期间,你只要外出一眼望去,家家门上都是红红的一片,非常醒目耀眼,而且显得非常喜庆。假如那时你到亲戚朋友家中去拜年时,你会发现除了家中所有的门上张贴春联外,就连灶膛之上也贴上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春联。甚至连家中的鸡窝猪舍门上,也写上吉利的对子贴上等。
"]z-: \ V <%maDM^_\( 尤其记得父亲在写春联时,首先把砚台之墨磨得浓浓的,然后戴上眼镜摊开红纸,用毛笔蘸满墨汁,只见他挥毫疾书,运用自如,一气呵成,瞬间一副对联就写完了。然后又见他再用毛笔在砚台之中蘸些墨汁,不停地在砚台边沿,反复地左右舔笔之后,再继续书写春联,就这样写了一副又一副,始终不觉得疲劳…。据父亲说,写春联时毛笔蘸墨不能太多,如果蘸墨太多倘若不小心,怕墨汁掉在红低上,这样会浪费纸张的。但沾墨也不能太少,太少了写出的字会出现枯笔状态,墨迹会呈现出黑白间隙,字的边缘轮廓模糊,使人看了很不舒服。记得每一次写对联时,父亲总是叫我帮忙牵拉红纸,并且帮着压纸。待一幅春联写完后,还需小心地铺放在地面上凉干。有时家中的地面铺满了,就铺放在外面的地面上,待到墨迹凉干了之后,再一副副地收起叠起放好,等待人家来拿取。其实写春联是腕力活,写久了会非常辛苦,但父亲从未叫过苦说过累,也从末有过怨言,年年乐此不疲地帮大家写春联,也从未收取过任何人的报酬。甚至乡里乡亲的上门,还倒贴了香烟和茶水,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而今回想起父亲的往事,历历在目,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1abtgDL ~MS\
FO!]P 9A}# 6
Y
j)#k)x
?*E'^~,H)
t"
k*PA
<1F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