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在我们本地又称为“田鸡”,那时在农村,庄稼田里到处皆是,而且种类较多,我亲眼所见的就有好几种。例如有一种较小的青蛙,身上颜色酷似泥土状,它们多数活动在荫凉潮湿的地方,例如大豆田间,山芋田中,或麦田里等等。那时我们当地把这种青蛙,称之为“土鬼田鸡”。它们整天在庄稼地里,跳来跳去寻找着各类昆虫。不过此蛙在繁殖期,和其它蛙类一样,都是在水沟稻田、或浅塘杂草中产卵。每逢交配时节,它们会鼓起声囊,叽叽呱呱,蛙声一片,昼夜不停。而且雄蛙紧紧抱住雌蛙背部,促使双方同时排卵受精。受精之后你会发现,到处都是粘糊糊的蛙卵,黑压压的连成一片,犹如蛛网。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无数亇小蝌蚪出卵,不停地在水中游荡觅食。然后小蝌蚪慢慢地发育成长,脱尾变成了小青蛙,届时它们到处爬行跳跃,寻找隐身之处觅食。另一种大些的青蛙,身上五颜六色。有青色的、绿色的、浅绿色的、青黄色的、花斑纹的等等,总之五彩斑斓,看上去非常漂亮,喜欢在河边水田中活动。其实这种青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而且名符其实的“青蛙”。因为它们身上的颜色,大多数都是青绿色的。记得那时我们行走在河边田旁时,只听得水中发出“扑通扑通”的声响,一眼望去,无数个花花绿绿的青蛙,蹬开双腿,相继直往水里面跳跃,咋一看都是这种青蛙,而且这种青蛙多数喜欢潜伏在河塘田边捕食。那时我们经常捕捉这种青蛙,但捕捉的方法就是趁漆黑的夜晚,打着手电筒去寻找。因为夜间的青蛙伏在田埂、路旁、或河塘边时,你只要用手电筒照住它们的双眼,它们会一动不动地任凭你捕捉。如果在白天捕捉,那只能用鱼钗或网罩了。
42]pYm(jk3 aZ\
UrV4
, 还有一种很大的青蛙,酷似蟾蜍,背上长有麻麻点点的,我们那时把它们称之为“麻子蛙”,或许这种蛙就是现在人们饲养的牛蛙,不过仅仅是野生的而已。这种青蛙很少看见,隐蔽性很强,只有待到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到它们发出的鸣叫声,其声洪亮,怪吓人的。如果你要是外出寻找,只听到其声仍不见踪影。如果你循声前往,那怕你发出一点点声响,它们就会立即停止叫声,你始终都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不过在青蛙聚集繁殖时,偶尔也能见到几只,有时还能捉到几只,每只足有三四两重,最大的有半斤以上。据说这种蛙不但能吃昆虫,而且连蛇它都敢吃,所以那时我们还是比较害怕的。不过在我们当地还有一种生活在树上的蛙,堪称是“袖珍蛙”,身上绿油油的,非常小,但很灵活,我们称之为“树蛙”,它们整天在树枝嫩叶上蹦来跳去,捕捉树上的各种昆虫,非常可爱。据说这种青蛙有毒,但我们时常捉住它们放在手中玩耍,看着它们在手心中跳跃的样子,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可爱。
fu~+8CE. Bn>8&
w/P 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那时在野外钓青蛙了,也就是说“钓田鸡”。但多数是在大豆田里,菜地里或山芋地里垂钓的“土鬼田鸡”。大青蛙很难钓到,大的青蛙必需到长满禾苗的秧田,或河塘边的树荫下,及河堤两旁的杂草丛里去钓,不过也很难钓到的,因为它们太敏感了,所以我们也不去钓。当时记得我们专门用蛇皮袋,或布做成个大口袋,袋囗上套上一个竹箍,或铁丝圈用针线缝住。扎箍上绑了一根短手柄,这样可以将口袋提在手中,便于把钓到的青蛙放进袋中。那时钓青蛙毋须用钓勾,只要棍棒上绑一根长线就可以了。诱饵除了蚯蚓外,还可以就地取材,田间看到什么虫子,就把什么虫子捉住,然后绑在线头上作为诱饵。还可以捉一只较小的青蛙,捆绑在线头上作为诱饵。那时我们只要一有空,就去田间地头垂钓青蛙。
`a9L%z ZE%YXG 大豆田里是我们常钓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小青蛙最集中的地方。这种小青蛙最贪吃,只要你把钓竿上的诱饵,轻轻地放进大豆稞根部的地面上,然后再把钓竿轻轻地提起放下,接连再提起再放下,使其诱饵成上下跳动状,看似诱饵像活的物体一样。这样小青蛙看到后,都会纷纷赶来围着争相抢食。它们会一口咬住不放,即使你提起钓竿,它们宁愿四脚直蹬,也决不松口,直到你把它们提空放进袋子里,它们才肯松口,看了真的可笑。我们就这样反复垂钓着,不用多少时间,几十只小青蛙就被钓入袋中。我们把钓到小青蛙,拿回家中喂鸡喂鸭,这样鸡鸭吃了会多生蛋,同时也可以节省家中的粮食。在我们那个年代,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很差,所以才想方设法去改善生活。人们除了捕鱼捉鸟挖野菜外,还把捕捉到的大青蛙,杀死剥皮烧菜吃。其实青蛙是益虫,专吃庄稼田里的害虫。现在青蛙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任何人故意捕杀,所以人人应该保护青蛙。
M DF%\Sx g2unV[()_ =J1rlnaaEL ~axjjv
c'*a{CV4P
9c JH"
(Vo>e =q
7Pa@1']
?McQ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