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师妹赵志芳在微信里发来我一张老照片,我一看,啊哟喂,我自己也没有这张照片呢,我感到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我真得非常开心。
JZx[W&]zT 赵志芳和丁青二位女同志是一九七五年第三期学员(她们是堑口良种场选送来学习的),当时参加培训的还有上黄水产养殖场的张建国(后来调县公安局工作)。说起来也是我的师妹呢。当年,溧阳的女放映员还没有,她俩是首位,每次她们放电影,很多观众是看她们还是看电影?我觉得都有可能。
mf
r|:i z{QqY.Gu{G W=?<<dVYD eR>oq, 照片:前排左(我)知青,绸缪公社电影队、后调县影剧公司。
Bzf^ivT3L 右、金敖川,知青,茶亭公社电影队,后调茶亭食品站。
>(<f 0 后排中、狄建华,上海知青,杨庄公社电影队,后调溧阳絲厂,现居上海。
$&c*'3 *.[.
{qG( \FaP|28h 在六十年代,我们县电影管理站有六支16毫米电影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流动放映。在别桥、绸缪这些圩乡,是电影船穿梭在圩乡的河网。而在“高乡”上兴、永和等公社则是用板车运输放映设备,行走在丘陵山区。常年在农村为群众放映电影。
@0''k jP.dDYc 电影队每到一个公社(集镇),晚上都会利用学校进行售票放映,因为学校有围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也有大孩子们会偷偷地翻过围墙去蹭看电影,晚上,学校门口旁摆一张枱子卖票,三、五分钱一张票。再另时雇几位当地人在校门口维持秩序,收门票。观众需要自己扛张板櫈去看电影的。
8s@3hXD& 那个年代,放映队基本上很少有时间深入到乡下大队去放电影的,偏远生产队由于离集镇路途较远,年纪大的老人很难看到电影。
>t+P(*u nw<uyaU-t 县电影放映队一般配有三位放映员。有四匹头汽油发电机,发电时用脚去踩踏发动柄发动机器,一根电缆线连接到广场中心的电影放映机那里(发电机按规定要离开放映机50米以上,而且要在下风头,最好在房子转过角处,这样,发电机的声音就影响不到放电影的声音了)。放映机架在桌子上,桌子上放个装放映机的木箱,上面架设电子管扩音器,上面置放电影放映机,放映机放出的光束刚好高于前方观众坐着的头部。那时候的放映机都是苏式(苏联)的16—2型放映机,很笨重。在放映机后方的桌上有一只配电箱(电源箱),桌子后方绑定一个节节高(竹子的),上端有一盏照明用的白炽灯,和放映机并列的地方还有幻灯机,当然,还有电唱机,大毛竹篙架起白底黑边的银幕(银幕距离放映机需15米左右,老放映员一般走上十五六步——正好。如距离太近,电影画面太小。反之,电影画面会打到黑边框上,不美观。)右边竹篙上在银幕三分之二处架有电影喇叭,喇叭线连接到广场中心的放映机上。每到吃晚饭时,天还未暗,发电机哒哒的马达声就己经响起,那个年代电力供应不足,只能发电。放映员拧开配电箱的开关,刹那时,"节节高”上的电灯泡亮了,放映员打开扩音机用嘴吹下话筒试下声,喂喂二声,不错。一切正常,旋即打开唱机,唱片转动,轻轻扭动唱臂,唱针随着唱片起伏着,喇叭里传来了悠扬的电影歌曲(放电影是个技术活,电工,汽油机,光学,机械,电子扩音都要学。在六十年代,溧阳县设有“文教局”,文化教育是一家,为此,抽调了很多教师到镇江地区电影公司学习,回来后担任了电影放映员)。
{.Jlbi9! 这个时候,基本上全镇都能听到校园里传来的歌曲声音了,孩子们都没心想吃夜饭了,催着大人们带上他们去看电影了……
gSj,E8-g /;$[E 我小时侯,父母亲调动到竹箦桥工作,于是,我就在竹箦桥读的小学,在那个时期,我也看过不少精彩的露天电影,有战斗片《扑不灭的火焰》神话片《画中人》,《农奴》《红日》《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锡剧戏曲片《双珠凤》……,那时又没电视。每个月都能看到一二本电影,是令人相当高兴的事。而每次只要听到电影队来到了竹箦桥,看到街上的电影海报,我们小孩子比过年还开心呢。
!ohN!P7& dZuOrTplA -9?]IIVb QT}tvm@PMq A#,ZUOPGH y~V(aih}D *un^u-; c71y'hnT !4!~Lk=
那个时候,我和很多孩子一样,非常欣慕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因为他们天天有电影看啊!想不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而且一直干了四十余年,直至退休。
bN.Pex -{vD:Il=6 因为全县就六个流动电影队,而全县有近四十个乡镇。而且是靠天放映,晴天可以放电影,而下雨天电影队只能回到城里的电影管理站开会(学习)、休整。因为难得有电影看,为此,农村群众急盼着能经常看到电影。
kJR`:J3DJ L~3Pm%{@A 而城里人就幸福多了,当时溧阳城里有"人民电影院”和“大众剧场”(溧阳人又称戏馆子,后又改称大众影剧院)。这二个放映场所放电影是风雨无阻,每天基本上安排放映六场电影(白天四场、夜场二场)。城里的工人、居民下班后穿着擦得贼亮的皮鞋,双双对对去看电影,太令人羡慕啦……
lB4WKn=?Kl 6S#Cl>v 时间到了一九七一年,党中央下决心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每个月都能看上几回电影。于是,科研人员研制出了八.七五毫米轻便型放映机(磁还音),这种放映机小巧玲珑,非常方便,只有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放映机,可到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为群众放映。及时滿足了群众的观影需求。
7yQ4*UB Lw,h+@0 从一九七二年起,溧阳县率先在社渚、永和、平桥、竹箦、殷桥、新昌……这些公社成立了8.75电影放映队,他们常年扎根乡村,为本乡本土的农民朋友放映电影,可受欢迎啦!这样,每个大队基本上每月都能轮流安排放映一至二次电影,真正做到了电影下乡,电影进入到各大队、各生产队(村),让很多老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了电影,极大地滿足了广大农村朋友的观影需求。在那批放映员中,有彭根发、尤祥生、万小平、肖继武、殷生平、汪云康……放映员中后来也有几位担任了领导职务,如社渚公社电影队的——赵市长,上黄公社电影队的——戴局长(水利局、后调省水利厅)……
%yC,^ /-s6<e! 八.七五电影放映机虽方便,但由于机器小,如果观众多,远一点的观众的观影体验就稍逊了,因为银幕画面小、扩音的声音又小。再加上我们溧阳是江南水乡,人口稠密,那个年代文娱生活又枯乏,放场电影,周边七八里路的男女青年都会赶来看电影,每场电影基本上有上千名观众呢,八.七五毫米电影不能滿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了。到了一九七四年,溧阳县电影管理站顺应历史潮流,举办了首届“十六毫米电影放映员培训班”,当年农民称为大机器呢,画面比8.75毫米大,音质又比它好,放映效果当然更胜一筹。(而县城电影院的放映机是35毫米的,看得更舒服了“xx毫米是指电影胶片的尺寸"而且影院里的放映机是二台——又称双机放映,中间是不换片,一部电影能一气呵成欣赏完,而公社电影队则是单机放映,三十分钟一卷的影片,放完是需要停机换片的,当然优秀的放映员换片是飞快的,仅需三十秒左右。
pgo$61 一九七四年,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16毫米电影放映员(学员)中的一位。我们那批同学中有姜培荣、柳亚平、张阿金、孙立(他后来考入南京大学,文学博土)……
DmcZta8n] 8P`"M#fI eMzk3eOJ ar,7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