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每户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但是面对选择手写的与机印的春联哪个好,就疑惑了,有不少网友发言声称:春联还是手写的好,机印的花哨,但是缺少年味!真是如此吗?
春联起于五代。周代开始了门旁悬挂驱鬼桃符的习俗。桃木制作的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国王孟昶令人将“神荼”“郁垒”改成更长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他绝想不到此举开创了一个时空浩大的习俗:春联。自宋代始桃符渐渐改为纸张,遂有了“春联”的称谓。清代,对子在文人中,春联在社会上,双双进入全盛期。
古人有造就美的天赋,却从来都是在实际活动中造就美,换言之,在古人那里美从来都不脱离实际生活。隶书产生于刀笔吏繁琐的笔耕中,其精致化又是东汉墓碑书写所催生。我们现今发现的古人优秀书法,大多是服务于某项实务的书写,单纯为了显摆书法的较少。反观今人的书法,美与实务严重割裂。毛笔字已经不再服务于信息传递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大小商店的牌匾和名酒的商标多用印刷体。甚至新桃换旧符时,多数人家购买印刷的春联。当下,一方面是民间的书法热,另一方面是书法远离各种仪式,无涉公共生活。
走不进现实生活的书法是没有生命的。导入公共空间是激活它的手段。一个极佳的路径是写春联。今天举国上下春联几乎被印刷品通吃。这是中国书法家们的奇耻大辱。中国现有4.9亿户家庭。即使只有五百万书法爱好者动笔,每人写五十幅春联,即可覆盖半数家庭之门楣。春联印刷品是双料丑货,除了书法上鸠占鹊巢,陈词滥调重复雷同。印刷春联不是也有很美的吗?不错,一幅印刷春联中的字都可能好过某些书法家撰写的春联。但这不是一对一的问题。一张印刷春联动辄印制万份。而手工作业中,一万份要由一百人书写。前者铸造了单一刻板,后者成就的是包含巨大多样性的生态。前者几乎已经毁掉了这种生态。那么,春联市场为何还会被印刷品春联通吃呢?第一、机印的春联价格非常便宜,市面上到处都有卖的,而且一些超市、商店、银行每到过年之际就会搞一些免费送对联的活动,大部分人为了捡便宜、或者方便,就不再买手写对联。
第二、现在会写书法的人不是很多,许多会写的,也写的一般,字没功底,不怎么好看。大家也不知道哪里卖对联,没法买,所以只好选择机印春联了。
第三,有不少网友说,买不到好的红纸,红色宣纸褪色厉害,贴出去没几天就褪成白色的了,不如机印春联持久。写过几次后,干脆还是买机印春联了。
第四、机印春联用纸都比较好,样式很多,一些书法字体也能印出来,很容易就买到了。不像手写的春联,那么麻烦,自己不会写,还得请别人写,或者去参加书法活动,免费领,总规不是那么方便。
第五,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家门口只需要一副春联就可以了,不像过去,住在小院里,得四五副。而且很多因为户型的关系,家门口只贴一个福字就好了,连一副对联也放不下。因此,他们也不会去买手写的春联了。
第六、大部分人选择对联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很多手写的对联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再加上手写的对联一般比较贵,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花这个钱,干脆选择了机印对联。
由于种种原因,手写对联成了不被普遍认可的东西。但是笔者觉得,书写春联还是比较具有传统意味的文化形式,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多选择手写春联。坛友们怎么看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