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地方虚增财政收入现象似乎有抬头迹象。 %gu
$_S
最近部分省份披露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其中,湖南审计报告对7个县财政决算情况专项审计发现,7个县通过土地“自卖自买”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河北审计报告发现,个别市、县通过财政收支循环方式买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虚增财政收入。 ZSPgci
6月底审计署公开的《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重点审计54个地区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并就共性问题延伸了其他地区时,发现问题之一是,70个地区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861.3亿元,其中67.5%发生在县级。 rjL?eTU"s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虚增财政收入掩盖收入真实性,是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影响地方实际可用财力,损害政府诚信,还会误导上级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一些地方虚增财政收入除了追求政绩营造区域经济虚假繁荣外,还跟近年地方财政困难收支难平衡情况下,借此来短期筹集财政资金缓解流动性危机。未来强化监管同时,也需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k_Gb`#X
为何虚增财政收入 8b 8\
地方虚增财政收入是个老问题。例如,2017年和2018年初,辽宁和内蒙古自曝大规模财政收入造假,两地当时挤掉财政收入“水分”,大幅调降收入,曾引起外界关注。近年来审计署及地方审计部门,也多次披露一些地方虚增财政收入情形。 N
pXgyD
从虚增财政收入手法来看,主要包括空转、虚构应税事项、先缴后返等。所谓空转,是指财政部门先将财政资金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缴款单位或财政收入征收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收到的财政拨款以税款、行政性收费等各种名义(无实际收入来源)再次征收入库,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财政收入虚增。 wfDp,T
3w7
不过,从上述审计报告中不难发现,通过国企虚假土地交易形式来虚增财政收入情况比较常见。 lMwk.#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对第一财经分析,地方虚增财政收入手段多,但考虑到风险可控、快速便捷,多数会选择受政府控制的国企来操作,比如与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虚构土地交易等虚增收入等。 ~J1;tZS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紧张影响,不少地方十分依赖的土地出让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一些地方为了托底土地市场,就要求当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公司)去拍地,这直接导致去年城投拿地占比明显上升。 -
LiPH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