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老事物之十三:
鞋锥子、三角刀、铁拐、补鞋机等——鞋机哒哒力铿锵(3)
(记一位传统手艺的守护者,一生与鞋为伴的人) 题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城市开启了新一天的乐章。城市里所有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音符。在喧嚣的城市中,即使,有的人微若尘埃;即使,有的人命运多舛,他们也在默默的坚守,彰显着自己的力量与担当!
)8Defuxk
六
i9?$BZQ[R 学了一门手艺,不光为人民服务,而且也有收入。这样,吴师傅自己的生活上也就有保障了。 JiL%1y9|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在我呆在他摊位边的一个多小时里,他陆陆续续的接待了五位顾客。看样子,前一个礼拜连续下雨,天放晴了,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上胶水的收一块钱,有鞋机上线的收二块钱,有手工上线的收三元或五元钱。如此下来,一个多小时的总收入肯定不到二十元的。这还是在周末,天气晴朗的时候。 <%fcs"Mb 这样,即使辛辛苦苦、一刻不停的下来,一天合计收入最多也只有一百五十元左右啊。 4J3cQ;z “现在出来摆摊,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个一、二百元钱,少的时候只有五、六十块钱。碰上雨雪天,有时只有一、二十块的钱。”问起他的收入,他回答我说。 X_Vj&{ 确实,最近九月下旬的周六下午四点半后,我又去了他的摊位。天还零星下着小雨。我呆了近一个小时,他只缝补了一只运动鞋,收费3元。 W%@L7 xh “一天只有一、二十块钱?”我差点接着再说出:你也愿意、坚持出来摆摊? ^nn3; “在家息着也是息着哇。”他接着话,笑笑说,“出来,能有几块钱的收入也好咾哇。” ~Aul 7[IH “现在不光大学生,甚至连研究生找工作都不容易的。我有这点收入,而且,旱涝都有点,已经是不错的了。” ^ mbpt`@ 虽然,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但是,正是凭着这门手艺,靠这数十年点点滴滴的收入,吴师傅成家立业,养活了一家三口人。 JAM4
R_ 从闲聊中,我也了解了他家中的一些情况。 ndEW$?W, “老母亲去年刚故去, 91岁。老婆在饭店上班,一个月二千块钱的工资。我结婚晚,儿子今年20岁,他在南京念书,念的是3+2的专升本。” 1PLxc)LsG “你儿子以后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要准备新房呢。那你现在房子买了没有?” <
&[=,R0 @ “还没有,我们在附近湾里一直租房子住呢。房子嘛,总归要买的,就是要等儿子落脚在哪里才能定下来的。” FZTBvdUYp “那你现在还正当要上力啊!”我感喟道,“收入主要靠你吧?你真的很不容易啊!” *I7$\0Q 这样算来,他大概到35岁时才结的婚,这在当时算是特别的晚了。他肯定有坎坷、不寻常的经历。 dx{ZG'@aH
HY[eo/nM1d
{U?UM 运动鞋缝补好了后,天放晴了。我又呆了近半个小时,和他闲聊着,期间没有一人送鞋来修理。最后,当他起身收摊行走时,我才发现,原来,他右腿完全正常,是左腿患疾,而且,甚是严重。所以,他的左腿是完全不能着力,甚至,不能着地行动。由于婴儿期就一直不能行动,加上没有及时纠正治疗,所以,他左腿畸形异常:我摸了一下,其左腿几乎比右腿细了一半还多。人站立时,他整个左腿呈“Z”字型悬于空中,左脚后跟离地足有20多公分。所以,他行走时,必须借助一根粗木棍,双手上下握住木棍,一步一撑、一撑一拐、一拐一跳的挪动着向前。 ^Wk.D-
6j9P`#Lt
|V#h
"s “那时,医疗条件差,现在小儿麻痹都有预防针了。即使患病,也化不了多少钱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啊!”看着他行走的样子,我唏嘘不已,叹息道,“唉!” B\BxF6 y 生不逢时啊!上天在他还刚蹒跚学步时,就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W-03 无情的打击,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不光使他一生都不能独自站立起来。而且,这完全影响了他的工作、生活、心情以及前程! ,
Q~C
F;qe 人生的困苦、遭难莫过于此! _:4n&1{.
E 撑拐之下,是一条曲折人生路!是一部酸楚辛辣史啊! b=<xzvy 皮(鞋)匠往往是身有残疾之人而为。如此情景之下,你还会对皮匠有任何懈怠之情吗?还会对皮匠有丝毫亵渎之心吗? vCE1R]^A.] 虽然,时运不济、独腿而立,然而,他却不怨不等,始终自食其力着! };%l <Ui; 撑拐之旁,是一个对命运不屈之人!是一个对困苦抗争之人啊! FFGG6r 我们看惯了光鲜亮丽、美轮美奂;看惯了繁花似锦,灿若星辰。我们习惯了鲜衣怒马、钟鸣鼎食;习惯了闲情逸致、观山玩景。但是,社会最底层群众的生活我们可能还不能真正的了解,不能彻底的解决;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也无法援助…… 5yO%| ) 我也没再揭他曾经的伤痛,也没问他碰到过什么困难,为何结婚晚的缘由。 qE73M5L& 可以肯定的是:幼年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的严重残疾,以及不算太好的家境影响了他的婚姻。好在,他一直坚持下来,一直有固定的收入。从而,积累了一笔钱,到二十世纪初,才娶了媳妇又生了儿子,完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两大愿望。 \Q[u ?/TF 以前,他既要赡养老母亲,还有养家糊口,维持家庭生计开销。现在,还要供儿子上大学。而且,儿子以后还要结婚、买房,又要积攒一大笔的钱。靠着这微薄的收入,吴师傅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现在,吴师傅身上家庭经济的压力肯定比以前更大了。 /(-X[[V 四十年来,身残志坚,他承受着苦难;四十年来,日复一日,他拼命的工作;四十年来,风里雨里,他早已经习惯! vr#_pu)f4 “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和重担”,这是他唯一的信念! p-QD(+@M 难怪,阴雨雪天他还照常摆摊!难怪,他大多数时间中午都不休息!也难怪最近几天,到晚上接近七点多时,在我打篮球结束回家的路上,看到他还在那儿埋头缝缝补补! fy at-wbb 撑拐之下,初心如铁! -xi]~svg 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三重责任,让他每天拖着残疾的躯体辛苦的坚持着,始终坚守在摊位上!七
TqURYnNd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鞋子坏了人们总会修补几次。所以,城镇的每一个片区都会有一个修鞋匠。这是旧时街边地摊的一道独特风景。 s UX%{|T_ “那时候,修鞋的人多,修鞋的生意也比较好。”在天放晴无事的半个小时里,我和吴师傅聊起修鞋的历史及现状,他回忆说。 pq0F!XmU 特别是九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后,穿皮鞋的人多起来了,那段时间,修鞋的生意相对较好。 *gHGi(U(U 如今,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但是,人们对物质的态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变化也影响了人们对修鞋的态度。 =sVB.P “现在的人啊,鞋子稍有点儿毛病,就当垃圾直接扔掉了。”吴师傅对我说,“上一次,我碰到一个年轻人,丢了一双新鞋子,买了才两年,从来也没穿过。我问他为什么(丢),他说,鞋子过时不穿了。” F6 ?4E"d 确实,现在的年轻人都爱时尚,有的鞋没坏只是样式老旧过时,也就遗弃了,更不要说愿意把鞋子送来修修补补了。 ,#Y>
nP0 “所以,现在来修鞋的比原来少多咧。修鞋匠也比以前少多啦。”吴师傅感慨的说,“来修鞋的一般都是老顾客,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很少拎着鞋到这儿来修的。” 595P04 “其实,现在很多鞋子只是有的脱胶了、有的线头只断了、有的一些轻微的磨损或开裂。只要相应修理一下,这种鞋子至少还可以再穿一二年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gKK*`
L~ 他是从物质极其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人,对物品格外的珍惜。走过的路,干过的活,吃过的饭,都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VOLUC o 4 虽然,现在物质极度丰盈了,但在他看来,各方面还是不能浪费的。每一双鞋都是人们付出劳动制作而成,又花钱买来的,随意丢弃太可惜了。 }$-;P=k 咋一看,他也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就是他自己穿的那条裤子,我看穿了起码也超过十年了:有些地方皱皱巴巴的,裤腿边还有一个小洞洞呢。 T@c{5a “我今年五十五岁了。”时间还是回到一个月前的午后,在修好女棕色皮鞋后,吴师傅对说。 H% c:f “你在修鞋行业也算是最年轻的吧?我见到的其他修鞋匠都已六、七十岁了呀。” D&KD5_Sw “是的啊。”吴师傅点头说,“溧阳市内修鞋的可能确实没有比我更年轻的了”。 iYE:o{ “修鞋这个行业地位不高。相比其它工作,修鞋既吃苦,收入又不高。年轻人谁还愿意风里雨里高兴露天摆摊呢!?”最让吴师傅惋惜的,还是修鞋这门手艺的境遇,吴师傅有些沮丧,“有很多老行当已经消失咧。这个(修鞋)行当也只有年纪大的人在坚持。到我们这一代不做后,就没人再愿意做了,这个行当也可能就没啦。” 9(`d
h 遮阳伞下,吴师傅平静的说着话。这时,我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6\4~&+;wL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天气更热了,特别是临近大暑的午后,特别是对于露天作业的人,尤其难耐。虽然,临时的一个电风扇开着了,但汗水仍隐隐湿了透吴师傅后背的衣服。 z)$X/v 路边的植物花开花落,街边的路人行色匆匆。 c=]z%+,b] 我无法遏制全球变暖,无法遮蔽这火热的骄阳,也无法阻挡那社会的变迁。但是,那身体残疾的苦,那手艺修炼的疼,那修鞋艰辛的难,那家庭负担的重,那勤俭节约的心,那后继乏人的忧……或许,山墙下,那把遮阳伞更懂! B16,c9[
Ms8&$
八
-ZXC^zt “有人穿鞋,总归会有人修鞋的。人家有需求,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的。”在修鞋的过程中,吴师傅与居民们有了感情,这也是他乐意做下去的理由。他接着对我说,“人家方便一点,我也可多一点收入。” x O`
#a=
"0al"?
R
<>ptwy 命运已经注定:他将把自己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修鞋这一行当,直至终老! }lZfZ?oAz 时间已经证明:正是像吴师傅一样的普通手艺人们,在城市的角落默默耕耘,为城市的运转作着贡献。他们的工作平淡无奇,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k`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