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教涯(3) 1976年暑天那场毁灭23万唐山人的大地震,堪称甚大天灾。学校教育也开始起步,再不是白卷英雄逞能之时(尽管此张公现时已成土豪,可以看出他能踩上时代步伐)。 秋季开学,我任高一两个班的英语课,初中三个毕业班的化学课,还有高二毕业班的体育课(那时中学是四年制,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现在的中学老师,看到此课程教学,定会忍俊不禁,会发自心底问,你学的是文科还是理科,抑或是体育专科的,我自己也感到不文不理不体,但存在就是正确,我就是那种万金油老师,其他老师病事假,我除了政治课和毫无美术细胞的图画课外,史地与生理卫生课都上过讲台,恢复高考前夕,加上辅导学生数学课,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记得有32课时/周(含周末补习,那时不收费)的记录。 那时农村中学开英语课的学校不多,让我赶鸭子上架任英语老师,还有点勉为其难,我高中才接触英语,但启蒙英语老师林瑞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背单词的教学,林老师可有他的一套,每堂课让10名学生上黑板,按顺序编号默写单词10个,为避免作弊,单数和双数默写不一样,在全班学生面当场打分,记录在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继承老师衣钵,湖中教学时也采用此法,学生也很感兴趣,唯一不悦的一次,是校长千金被喊到后拒不上黑板,结果虽考核给她已零分计,心中忿忿然多时。我高中学英语三年,应付初学者还是绰绰有余,但在乡间务农的无聊时间,我是听江苏台英语教学广播度日的,每课不落,学到中级班,我化100余元(全年务农收入大致就这么多)买了个交直流两用的,可收听电台的手摇唱机和英语教学唱片(其中有国际音标发音)认真学习,虽离伦敦英语相差甚多,但也有点味了。记得我将唱机放在办公桌上学习时,有多个学生常陪伴收听,记得庙头村上史*波同学,学得大有收效,后来在80年代初,考上了复旦大学。 我还花了近月工资的1/3买了(商务版)英汉字典,还买了薄冰的英语语法、《英语三百句》等参考书充实自己。79年知青大返城,我离开了湖中,英语课先由其他老师上,后分到一个师范毕业的女生,hold不住学生,湖中的英语教学也没有坚持下去。最后只得每年博取中专的升学率(学生可选择考大学或中专),与大学招生渐渐远离。 O]i}r`E8,
Ix-F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