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977阅读
  • 1回复

双抢[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479
金币
4091
威望
437
贡献值
960
银元
523
注册时间2018-09-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8-23 11:3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编者按:双抢,即抢收抢种,是一种浮夸风,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那时早稻没熟便割了又种晚稻,虽然一年种两季稻,但人们大多还是吃不饱,是典型的广种薄收。




                      “双抢”

                          作者马田春


        说到“双抢”两字,没有经历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大种“双季稻”的读者,肯定不了解其中含义,尤其是“八0”后出生的人,则更不了解其特殊的含义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峰期,也是“以粮为纲”大面积推广种双季稻极左思潮泛滥时期。我的家乡湖边公社湖塘大队更是左倾思想泛滥的典型大队,形式主义盛行,违背种植时序规律,违背人性,强迫各生产队百分之百种植双季稻。
       因为种双季稻,在刚进入小暑节气的时候需要收割前季稻栽种后季稻,为了抢时间收割与抢时间栽种,当时的政府官员就把这个抢收抢种美其名曰:“双抢”!
       “双抢”期间,农民们天天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在农田里抢收抢种,其劳动强度远远超过了人的承受力,其中的“苦”难以想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打死你也不会相信。我作为一个亲历者,现将自己的点滴回忆供读者朋友们品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在读高中,但“双抢”正好与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同步,与我一样的农村青年学生逃避不了“双抢”的折磨,只能硬着头皮参加令人胆颤的“双抢”劳动。干“双抢”农活必须带上多种劳动工具:割稻的锯镰,挑灰泥的泥篮,挑秧的秧篮,挑稻把的绳索,锄田平田的钉钯。凡是来到一个田头,大家先把肩上带的农具卸下,便开始分组分人割稻。由于所种的双季前稻,没有时间“烤田”,收割时田里或是浅水,或是淤泥状,所以割下的稻把常常是湿漉漉的;割稻时两个小腿几乎都陷进淤泥中,向前推进时两腿拔上拔下非常吃力,加上炎阳当头,弯腰曲背,不到一刻钟,所有的劳动者都汗流浃背了。

       当时的形式主义口号为“上午一片黄,下午一片青”,即上午时间要将一方田里的黄色稻谷收割完毕,下午就要把这方田插上秧苗变成一片青色。生产队长们为了响应公社、大队干部们的口号,一个劲地催逼大家加紧干。一般情况下,两个多小时就能把一方五亩左右的前季稻割完,接着下来就是打捆挑运。挑运最是艰难辛苦,因为长年栽种双季稻,田埂与田一样长期浸泡在水中,田埂早已经塌陷,失去了其行走的功能,大家只能挑着一百三四十斤重的稻把行走在田间淤泥中,从田的最远一头走到另一头有上百米的距离,其艰难跋涉的情形简直寸步难行,至今想起就让我泪目。  
       这样的劳动,广大的女同胞们陪着男子汉们一起承受!当时令我这个毛头小子心惊的是:有些女性正在生理期时,都不能有例外,而且当时的女性们可没有今天的高级“卫生巾”作防护!
       当大家拼命地把稻把挑上岸或送上船后,大家与生产队里的牛一起,开始翻地,牛犁田,人用锄头钉钯翻地。翻地又是一个重体力活,特别对于我这种刚从校园返回农田的人来说,尤其痛苦。因为我们手上老茧不厚,一会儿手心就发红,接着起血泡,但这个可不是歇下来的理由,只能咬着牙坚持着,任其皮破血流!
       讲到翻田,我不得不说我在“三荒圩”翻田时触目惊心的一幕。那天气温特别高,室外温度不低于45度,大约是在上午十一点钟左右,生产队里的一条老母牛正在靠近圩坝边的田里犁田,我们都在另一边翻田。突然我听到驾犁的人拼命喊叫,看到他连续挥鞭甩向倒地的牛身上,可是倒在田里的牛就是没有反应。这时候几个人跑去一看,原来母牛已经翻了白眼,口吐白沫,没有气息了,被活活热死了!连牛都承受不住这样的劳累与酷热,何况一个个鲜活的人呢?
       一般上午翻完田就到了午饭时光了,大家挑着一担稻把返回,先将稻把送到村口打谷场上后方可回家吃中饭。吃过中饭还不到下午一点钟,队长催工的哨声已经一声紧一声,如同“催命”一般。大家虽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挑起秧篮到村口的秧田里拔秧,一担秧八九十支,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此时阳光中偏西一点,晒在背上火辣灼痛,身上是汗水混着秧泥水,早已湿透。大家也顾不了自己的狼狈相,挑起秧顶着炎炎烈日向田头奔去。
       到了上午翻好的田头,大家把秧苗先停放在树荫下或者水渠中,而后开始挑草塘泥或者猪囤灰,再把这些有机肥料均匀地撒在水田里,大家抓紧时间用小钉钯捣碎泥块平整田地。在平田时再撒上碳酸氢氨化肥。做好这些准备后,大家先把秧苗把分撒在田里,接着一个个排队按序插秧。
       在这样的水田里插秧,背上承受着烈日的暴晒,两个小腿经受着水温的“炙烤”,插秧的右手指随时可能遭受稻梗、灰中泥中不明物体的刺痛,这已经不是劳动的滋味,而是如受刑罚一样的煎熬。插秧一直要插到临近黄昏,如果此时碰上天气不好有雷阵雨的前兆,田间会出现成群的牛蚊和成群的金色苍蝇,围绕着你的脸孔、脖子、手臂、腿部进攻,咬得你心惊肉跳,连寻死的念头都有。
       太阳早已西沉,夜色渐近,此时大家好不容易盼到收工了!回望田里,已经一片青色。
       这样的日子必须连续坚持一个多月,甚至立秋了,明明知道这时候插下的秧肯定不会有成熟的稻谷收割了,但公社、大队两级干部才不顾这些,他们要的是完成的数量,上报邀功的数据。由于双季稻产量低米质差,真正为之付出代价的还是可怜的农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做牛做马,连肚子也填不饱,一开春就闹饥荒,靠借“预借粮”苟延生活。
       “双抢”累坏了农民,助长了不正之风,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沉重地破坏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这一辈经历过“双抢”的人,至今一谈“双抢”二字,仍会顿时“色变”!

       写于2022年8月20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张智恩 金币 +1 2023-01-3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8-23 11:39:46)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943
金币
15521
威望
397
贡献值
7703
银元
7306
注册时间2014-05-29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21 15:0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双抢”,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关于当年的“双抢”,看到过很多回忆文章,谢留洪写得很好。这一篇文章也有特色,没有亲身经历和深刻体会是写不了这样佳作的。点个赞! %o.+B~r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